APP下载

改良呼吸操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4-03-08莫韶妹冼燕珊李绮慈高艳超

护理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脱机血氧体征

莫韶妹,冼燕珊,李绮慈,高艳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广东 佛山5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1],在我国仍然是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时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由于COPD患者本身存在不可逆的病理生理改变,机械通气后发生撤机困难的情况最多,平均撤机时间最长[2]。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呼吸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4]。由于COPD患者在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期间无法完成整套呼吸功能训练内容,本研究将改良呼吸功能训练与肢体功能锻炼相结合形成改良呼吸操,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0月住ICU符合COPD诊断标准,机械通气清醒合作的60例患者。纳入标准:机械通气时间≥72 h;无四肢活动障碍;清醒、合作;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肝等脏器合并症、恶性肿瘤;脑血管后遗症、四肢活动障碍。按入住ICU时间顺序编为单双号,单号进入对照组,双号进入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1~87岁。观察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62~8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危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取半坐卧位、按需吸痰、翻身拍背2 h/次、胸肺部物理治疗2次/d、机械通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疾病知识健康宣教等。

1.2.2 观察组 机械通气期间,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改良呼吸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改良呼吸功能训练,设计表格记录患者每次训练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训练项目、时间、有无不适等情况。

1.2.2.1 肢体功能训练 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次日,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指导患者肢体训练方法,鼓励患者主动训练,完全或部分不能主动训练的患者由护士协助实施被动运动。包括:握拳,屈伸肘关节,双上肢平举、上举,踝关节屈伸运动,双下肢屈曲90°,直腿抬高30°、两腿交替练习,每天2次,早、晚各1次,一般安排在改良呼吸功能训练后进行,每次5~10 min,或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掌握运动时间。病情允许的患者协助坐床边椅或轮椅,床边站立、踏步运动,离床前吸净气道及口腔分泌物、固定好人工气道、呼吸机管、深静脉穿刺等各种管道,协助患者坐床边1~2 min,无不适才协助患者坐床边椅或轮椅,能站立的患者协助在床边站立、踏步运动。离床训练时须有实施者在旁陪伴,避免发生管道脱出、跌倒等意外或牵拉管道引起患者咳嗽不适。

1.2.2.2 改良呼吸功能训练 机械通气使用自主呼吸模式患者,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缓慢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全身放松,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放于腹部的手稍加压,胸部保持不动。缓慢呼吸:呼吸深长而缓慢,深吸气3~5 s,屏息 1 s,然后慢呼气 3~5 s,屏息 1 s。 每天 3次,早、中、晚各 1次,每次 5~10 min,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4 h。

1.2.2.3 终止训练标准 经皮血氧饱和度 (SpO2)<88%,心率>120 次/min,收缩压>150 mmHg(1 mmHg=0.133 kPa),潮气量<5 mL/kg,呼吸>30 次/min,主观感觉不适,胸腹矛盾运动或辅助呼吸肌参与。训练过程中,达到训练中止标准时,立即中止训练。

1.2.2.4 训练时间安排 集中在白天及21:00前,以免影响患者的休息。

1.2.3 观察指标

1.2.3.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由实施者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记录每次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及实施后10 min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

1.2.3.2 脱机失败标准 脱机后6 h内,出现明显呼吸窘迫及循环不稳定,呼吸频率≥35次/min,心率或收缩压升高20%;血氧饱和度≤88%;需再次连接呼吸机;同样原因导致拔管48 h内重新插管[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等比较 观察组实施改良呼吸操可缩短机械通气日数、延长间断脱机时间,提高间断脱机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内重插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日数、间断脱机时间、间断脱机成功率等比较

2.2 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实施后10 m i n生命体征等比较 实施改良呼吸操可以减少患者呼吸次数、提高经皮血氧饱和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氧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率、血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观察组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实施后10 min生命体征等比较(±S,n=722,1 mmHg=0.133 kPa)

表2 观察组改良呼吸操实施前、实施后10 min生命体征等比较(±S,n=722,1 mmHg=0.133 kPa)

3 讨论

3.1 改良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COPD患者需要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多数以辅助呼吸肌参与的胸式呼吸为主,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导致间断脱机时间短或脱机失败。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膈肌每向下移动1 cm可增大肺通气量250~300 mL[6],明显提高有效通气量、肺的伸缩性。缓慢呼吸让患者有意识减慢呼吸频率,减少浅快呼吸导致的无效通气,避免呼吸肌疲劳。在COPD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实施改良呼吸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改变呼吸方式,能提高氧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3.2 实施改良呼吸操可提高患者主动训练意识,为脱机做好生理及心理准备 COPD患者即使轻度气体阻塞,都会出现四肢肌肉功能减弱的现象[7],且部分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使用镇痛镇静剂减轻痛苦,避免增加氧耗,亦降低患者的活动能力。改良呼吸操是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机械通气次日开始实施,以患者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具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鼓励主动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活动能力不足无法完成的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协助被动运动。病情许可的患者,协助其坐床边椅、轮椅,能站立的患者协助在床边站立、踏步运动。在实施改良呼吸操过程中,训练者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训练目标和计划,每天记录训练情况,不断鼓励、督促患者完成,提高患者主动训练的意识,增强四肢肌肉功能及运动能力,增强患者信心,防止呼吸机依赖,为脱机做好生理及心理准备,延长了间断脱机的时间,提高了脱机成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日数。

3.3 实施改良呼吸操需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掌握终止训练的标准 改良呼吸操训练集中在白天及21:00前进行,不影响患者的休息,而且日间活动量逐渐增大,促进夜间睡眠质量提高,避免日夜颠倒、生理时钟紊乱,有利于患者脱机。实施改良呼吸操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等变化及重视患者的主诉,掌握终止训练的标准。刚脱机的患者不宜马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本研究中1例患者在脱机30 min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期间患者没有不适,休息10 min后指导患者进行自主肢体训练,患者出现心率增快98次/min,呼吸急促28次/min,自觉呼吸费力,予终止训练、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此后肢体活动训练均安排在机械通气时或间断脱机2 h后进行,无患者出现不适及重新使用呼吸机。虽然改良呼吸操能提高氧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延长间断脱机的时间,但脱机后患者需要一个适应脱离呼吸机自主呼吸的过程,训练亦会增加能量消耗,尤其肢体功能训练,实施改良呼吸操需选择合适的训练时机,掌握终止训练的标准,避免训练不当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张丽娟,牛秀茹,王 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撤离策略[J].河北医药,2002,24(12):984-985.

[3]张晓女.肢体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9-10.

[4]沈曼玲.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7,14(5):54-55.

[5]宋立强,李 妍,戚好文.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失败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0):603-604.

[6]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95-429.

[7]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2.

猜你喜欢

脱机血氧体征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拔管中的应用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