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与刺法研究
2014-03-08胡奇志
胡奇志
(普定县人民医院,贵州 普定 562100)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与刺法研究
胡奇志
(普定县人民医院,贵州 普定 562100)
针灸是中医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上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以及刺法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医者认为在患者急性期就应使用针刺治疗,但也有医者觉得在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状态,临床上使用针刺会加重病情。根据临床实验,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时机以及刺法进行探索,寻找最佳针灸治疗时机与刺法,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
针灸;周围性面瘫;针刺时机;刺法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为面神经麻痹,从中医角度来看,它属于“口眼歪斜”“口痹”范畴。其临床表现: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皱眉、耸鼻、鼓腮均不能或欠佳,鼻唇沟及额纹变浅或消失,部分病人伴有同侧耳后疼痛、颈项不适和头痛等症状。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但是,如何抓住针刺治疗时机,以及如何采取更有效的针刺方法,一些临床医生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是发表了自己的经验体会,现综述如下。
1 针刺时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但是对于针刺的时机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朱春华、苏云玉等人进行实验,将面瘫病程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他们认为:在静止期采用针刺治疗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期处于机体与病邪抗争阶段,这个时期经脉空虚,正不胜邪。但是不少医者认为早期针刺,正气不虚,尚可驱邪外出,给予针刺激发经气,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促使疾病痊愈。
尽管理论上关于针刺的时机存在争议,但多项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愈早愈好。方美善等人[2]对108例患者进行了实验,实验中将发病7天后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即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由此可知,急性期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2 取穴部位
2.1 远近取穴
关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部位,临床上不同的学者见解不同,有医者认为应在患者患侧面部取穴进行针或灸,且多数人认为治疗周围性面瘫应该循此法治疗;另有认为应采取避开局部针灸的方法,循古人巨刺法,取健侧面部穴位和远道配穴治疗。丽华等[3]人对取穴部分进行了一些实验:实验中采用粗针刺神道穴,沿着督脉平刺,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开患侧神经肌肉,充分发挥神道穴及督脉的作用。李良平等人采用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患者,实验中设置常规治疗的30例患者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天数差不多,但是实验组患者治疗次数较少。
不管患侧还是健侧取穴,结合远道配穴治疗都能够提高疗效。因为健侧取穴能够避开对病灶部位的损伤(尤其是在急性期),远道取穴则通过经络运行气血沟通上下的作用,达到上病下治的目的。因此对于健侧取穴和远道取穴的方法临床上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2.2 辨证取穴
刘涛等人[4]在实验中认为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辨证论治进行针灸治疗是患者治愈的关键。实验中,对照组50例单纯面部取穴,观察组75例在面部取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分别取足三里、厉兑穴,实验结果显示,取足三里、厉兑穴位(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P<0.05)。陈燕等人[5]根据患者的症状分为四种类型,即:风邪阻络、肝阳上亢、肠胃积热、气血亏虚,并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7.1%(P<0.05)。
郑魁山等人按期辨证治疗面瘫,急性期辨证属风邪外袭、壅阻经络,针刺健侧穴位为主,配双侧风池穴,用温通手法以疏通经络、发汗祛风;缓解期辨证属风邪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宜患侧取穴为主并用双侧风池,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恢复期以补气养血祛风为主。
由此可见,采取辨证论治更能有的放矢地取穴和针刺,使疾病的病程缩短,减少病人痛苦。
3 刺法
3.1 不同阶段的针刺手法
临床上将面瘫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1~10天),静止期(10~20天),恢复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面瘫急性期,不能强刺或使用电针,急性期以轻刺激、浅表针刺、取穴少为主。静止期可以采取透刺法,比如: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颊车等,同时给予短时间的低频电流。恢复期针刺与艾灸并用,即面部的穴位除了用针刺外,可以使用隔姜灸,在这一时期针刺也宜轻、浅,尽量少用电针。面瘫治疗中,在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如果医护人员的手法不当,过早使用透刺、电针等,会影响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应该尽早进行,针刺手法也要合理使用,这是周围性面瘫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3.2 患侧与健侧部位行针刺的时机
当患者患侧面部没有出现抽动症状时可以进行针刺,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多做面部表情动作;如果患侧面部出现抽动,改以对侧相对应穴和反应点进行针刺;当患者痉挛停止后,可以适当增大对健侧的刺激量。
4 结语
近年来,临床上很多实验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值得肯定,但是各医家在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关于针刺时机,多数人认为急性期进行针刺为好,从面瘫的病理来看,急性期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缺血、水肿,还没有出现髓鞘及轴突变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水肿程度加重,神经受压逐渐加重而出现变性,以至难以恢复[6]。在面瘫的急性期若给予良性刺激,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轻面神经的受压程度。关于针灸的取穴问题,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患侧取穴,但是实践表明健侧取穴和远道配穴亦能够提高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更加关注。
[1] 魏汝波.分型、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22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5):672.
[2] 方美善,王京善,杨莎莎.分期针刺加TDP中频电治疗周围性面瘫28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25(9):611.
[3] 丽华.分期综合治疗186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报道[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3(6):395.
[4] 刘涛,俞亚琴,雄殿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1,18(5):26.
[5] 陈燕,周友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4(10):677-678.
[6] 季守贤.远取足三里、厉兑结合面部深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1,24(12):821-822.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31
胡奇志(1976-),女,贵州省普定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针灸临床。
R245.3
A
1673-2197(2014)13-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