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组建开放大学系统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07
导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办好开放大学”的要求,以中央电大为基础组建的国家开放大学已经开始了正式的招生和教学运行,标志着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各级电大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内涵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上,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落实和教学环节的完善。大家都希望把开放大学建设成一所一流的学校,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社会认可的高品质教育教学质量。
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电大系统在进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经费投入等各种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规范、加强和完善外,还普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师资队伍的短缺。就某一所电大而言,单独拥有的教师队伍,不论是人员数量还是学科分布,都不能满足开放教育多学科、多层次的教育教学需求。二是成人学生因工学矛盾、学习动机差异带来的学习目的不同和学习效果的不尽如人意。教师经常遇到学生学习不主动、没有学习热情、不愿意上网学习等各种情况。如何破解这两个难题,成了各级电大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直面并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各地电大现有教师队伍情况探索组建教学团队的思路
电大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实际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面对开放教育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师生比严重失衡。由此也就产生了生多师少、学生很难得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等问题。二是因教师数量不足所导致的学科分布不均。一些专业学科缺少足够的专业教师,造成教学过程难以落实、专业学科建设难以开展的问题。
1.市州电大教师队伍现有规模
从湖北省电大系统10家市州电大现有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情况看,目前的教师队伍(如图1所示)在规模上还不能满足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需求。
截至2013年,全省10家市州电大(校本部)现有在籍开放教育本、专科学生人数共计33000名,总共拥有专、兼职教师315名,师生比约为1:110。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有关教师队伍建设标准是,师生比应达到1:40,专、兼职教师比例应达到2:3。以此为标准,10家市州电大专、兼职教师总数应达到825人,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达到330名,兼职教师人数应达到495名。显然目前各市州电大专、兼职教师的数量均未达到要求,缺口分别在120名和390名左右。如果考虑到全省各县及教学点的教师队伍,这一缺口还会更大。
图1 湖北省10家市州电大现有教师队伍人员状况
由于教师数量的不足,使得现有教学过程基本上还采用个体手工作坊的方式:各种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都是教师一人在“单打独斗”,很少形成群体行为,更缺少团队间的配合与协作。
2.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思路
解决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显然不能完全依赖增加人员这一途径。因为人员编制受限等多方面原因,各级电大不可能像普通高等院校那样大批量引进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利用电大所独具的系统办学优势,来解决教师队伍数量短缺的问题。
利用系统优势的最好途径,是构建以网络为媒介、分布于各地的分布式教学团队,即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系统内的教师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解决“单打独斗”的问题。其优势至少体现在四方面:①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任务分工更加细化,促进教学环节的逐一落实。②在网络环境所带来的竞争与群体约束作用下,可以使过去松散型的系统教学逐渐演化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协同教学。③开展更加有效的分布式学习支持服务,构建教学的闭环系统。④协作共同开发优秀学习资源,团队合作实现1+1>2的优势互补。
二、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统计数据分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教师细心备课,认真讲解,精心制作各类网上学习资源,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电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似乎一刻也离不开手机和网络,用学生的话说就是“不上网,毋宁死”;另一方面却对网络学习提不起兴趣,“上网学,没意思”同样是他们的话。[1]从中央电大网上教学平台访问频率调查数据可以印证学生的这种状态。他们每天、每周和每月上网学习的比例没有超过8%,而到考试之前才上网的比例却超过74%(如图2所示)。
图2 中央电大网上教学平台学生访问频率
通过对这一组统计数据的分析并反思平时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教学过程不能得到落实,表面上看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实际上这与教师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关联。[2]
1.现有教学模式下教学体系不能形成闭环系统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分为自主式教学模式和引领式教学模式。自主式教学模式因其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常被用于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等领域。引领式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教师引领,因此被广泛用于普及教育的成人远程教育领域。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主要采用引领式教学模式,如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等。这种模式运行中需要大量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发挥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对于从事远程教育的电大系统而言,由于教师队伍数量的不足,教学模式的选择不得已采用了自主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配以教师适当的导学来完成学习过程,减轻学校的师资队伍压力。[3]
虽然各省电大在开放教育中探索实践了以学生自主式学习为主,配合以面授辅导、学导结合等的诸多教学模式,但基本出发点都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要求在实践中使得那些进入电大前学历层次较低,本来就不会自主学习的学生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再加上各地电大学生数量庞大而教师数量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因人施教、实现个别化辅导并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难以在教学体系上形成闭环系统。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加剧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无助与无奈,影响了学习的动机,破坏了学习的效果,影响了平时学习过程的落实。
2.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缺乏科学化设计
如图2所示的学生只在考试期间才上网学习的现象,说明现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缺乏科学化的设计与手段。
目前电大开放教育的课程考核采用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进行。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作业和学习过程评价组成,终结性考核则在学期结束时通过课程责任教师出题组卷,以书面试卷的方式进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平时作业多以书面形式出现,只注重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利于学生将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或问题相联系,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再加上形成性书面作业形式单一、少有更新,让学生更加觉得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而对于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本来是要求办学单位安排教师记载并考评学生上网学习、参加师生互动、参加小组学习的次数等各种情况,却常常由于办学单位不重视、教师数量不足而无法确保完成,多半流于形式。
以书面试卷方式进行的终结性考核,由于教师出题的随意性、试题内容的局限性,以及常常存在死记硬背的题型与内容,造成了学生为应付考试而突击上网,不注重平时学习的现象。这也是统计数据中考前上网学生人数激增的一个内在原因。
总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实施,加上课程考核评价在内容和方式上缺乏科学性,考核手段单一,造成了开放教育学生学习不主动、热情不高、效果不理想。
三、基于网络组建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团队,可以解决各级电大教师人数不足、专业学科分布不匀等一系列“教”的问题;而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解决“学”的问题的有效路径,只有从创新教学模式与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入手,方能达到预期目的。联系“教”与“学”两者之间的核心纽带,就是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
从湖北电大校本部与阳新电大教学点之间所开展的“基于网络的团队课程教学与课程考核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印证这一论点。
1.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基于网络的团队教学
项目在试点过程中,构建了“团队协作、应用网络、落实过程、考核改革”的运行机制,实现了省校和教学点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为纽带进行的协同教学与学习支持服务。
所谓“团队协作”,就是在省校与试点单位(阳新电大教学点)之间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省校教师与教学点教师协同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明确规定省校和教学点教师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做出两地教师协调配合的具体安排,组成学习支持服务的网络体系。
所谓“应用网络”,就是通过基于网络的双向视频授课系统,由教师组织开展视频授课,并利用QQ、“电大在线”等网络交互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远程互动。
所谓“落实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省校、教学点统一在“办大学”的理念下,强化质量意识,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由省校配置授课教师,制定符合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和工作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定时进行双向视频授课、按计划布置平时作业、组织网上师生交流讨论主题活动;二是由教学点配置辅导教师,按照省校授课时间组织学生登录网站收看,对参课学生进行考勤记录、按照授课教师要求督促学生完成平时作业并进行批改,组织学生参加网上互动交流并开展面授辅导答疑,全面落实课程教学过程。由此,构建一种基于网络双向视频授课、辅以面授辅导教学、通过网络开展师生互动、围绕课程进行学习实践的混合型教学模式。
所谓“考核改革”,就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将课程考核贯穿于平时学习的全过程中,以过程考核为指挥棒和着力点,将教学环节与考核评价融于一体,按教学环节分段考核并实施阶梯计分。例如,课程的教学过程被分为4个环节,各自有评价方式和得分值(如表1所示);学生必须参加规定的各环节教学过程,每个环节得分不能少于该环节设定分值的60%。超过60%按实际得分数记分,少于60%则记分为0。最后各个环节得分的累计总和达60分者,可免于参加课程期末终结性考试并获得该门课程学分。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则仍需参加期末终结性考试。
2.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后,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实现共享
项目实施后,省校和阳新电大的教师、辅导员实现了共享。省校课程责任教师通过视频网络为试点电大授课,解决了当地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阳新电大安排辅导教师配合省校对学生进行相关辅导、管理,解决了省校不能直接面对学生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的问题,形成了课程教学有人授课、学生学习有人辅导、学习支持服务及时到位、教学过程得到落实的良好局面。由此形成了教学的闭环体系,为地方电大解决分散自治、教师力量单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范例。
表1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团队试点方案
(2)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师组织的主题讨论活动中,学生主动围绕讨论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小学教育专业)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做中学、学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同时,也因为教学能够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对“教育学”这门课程由厌烦(因为理论的枯燥)变为喜欢;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求和思考。这些,从学生在QQ群中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可以得到反映(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与教师在QQ中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3)学生学习状态有了根本性改变
由于科学合理地设计了教学实施方案,将课程考核与“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师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工作实际,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网上师生互动活跃度大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往所没有见到的喜人景象:一是学生积极参加视频授课,每次到课率达90%以上(本教学点该门课程学生人数共62人,如图4所示);二是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教师通过QQ群组织的主题讨论;三是学生主动询问并按时完成作业,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如图5所示)。
图4 学生参与视频在线教学人数统计
图5 学生主动询问作业布置情况
(4)协作完成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省校与阳新电大教师在统一组织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紧密联系。辅导教师主动配合省校教师布置、批改作业,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勤登记,让过程考核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各有分工,协作配合,相互补充,协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图6所示)。
(5)混合教学模式优势明显
单纯依赖网络开展远程教学,学生面对冰冷的屏幕和难以及时得到的学习辅导,会觉得无奈与厌倦。反之,单纯依靠教学点开展面授教学,又会因安排次数较少、讲授不全面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掌握课程内容。采用网上视频授课的同时,辅以网下面授辅导,通过网络开展师生互动,围绕课程进行学习实践,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开展,问题的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利于学生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学习的乐趣。
图6 试点单位辅导教师配合进行作业布置
四、结语
基于网络组建电大系统的教学团队,需要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为依托,以此来解决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同时,还要以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根本,来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和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创设符合成人远程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是关键性因素。
通过试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在协同教学的机制建立、制度形成等方面,各级电大基于自身的办学功能属性、教学工作安排等各方面考虑,都有各自不同的诉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尤其是形成统一的质量意识、师资队伍共享意识,以此建立协同教学机制和有效管理制度,依然是今后的首要任务。
[1]任友群等.开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从学习者、决策者到建设者[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3.
[2]黄荣怀等.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69.
[3]杨宏宇.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课程教学团队构建策略研究与实践——以湖北电大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