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创新实证调查分析

2014-03-06张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原理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

张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陕西 咸阳 71204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创新实证调查分析

张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陕西 咸阳 712046)

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各大高校思政教师关注与探讨的焦点课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提出“原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知识储备丰富与教学艺术匮乏、教师教学成本高与学生接受转化率低、课程学理政治性强与学生学习投入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与学生教学创新需求高”的四重矛盾,进而探索“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创新;实证调查;描述性统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本课程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展“原理”课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各大高校思政教师深入关注、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虽然我国许多高校也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但从现实教学效果来看,“原理”课教学质量仍显得差强人意。笔者以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主体,并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试图从实证调查的角度阐述“原理”课教学创新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1 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在校大学生为总体,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该学院大三至大四年级在校大学生共200名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本次研究。其中,男生98人,女生102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回收率为98.5%,最终得有效样本:男生97名,女生100名。

1.2 工具与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及改革需求问卷》进行了本次研究。问卷共有20个条目,分别从该课程教学效果现状、学生学习投入意愿、教学创新满意度三个层面进行了“原理课”教学效果满意度的现状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并分析该院大学生对“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基本状况,进而就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原因,了解学生对“原理课”授课创新需求,以期为“原理课”创新实践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

1.2.2 分析方法

本文对有效回收问卷的定量统计基础上,主要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陕西XX学院原理课教学效果现状、学生学习意愿等做了简单分析。所谓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是对一组给定的测量数据进行总结的方法[1]”。

1.2.3 统计方法

对于调查问卷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根据“原理”课调查问卷,以陕西XX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分别从课程教学效果现状、学生学习投入意愿、教学创新满意度三个层面开展调查,样本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如下:

2.1 “原理课”教学效果现状统计分析

“授课满意度”作为反应课程教学效果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问卷中将相关问题设置为包括“教师(知识容量、教材熟悉程度、理论解析程度)、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课程应用能力)”两大层面共六个问题点展开调查,由低至高为“1—5”,分别对应“非常少(不熟悉,不清楚,陈旧,不好,不好)、比较少(不熟悉,不清楚,陈旧,不好,不好)、一般、比较大(熟悉,清楚,新颖,好,好)、非常大(熟悉,清楚,新颖,好,好)”。通过e xc e l将调查数据整理录入后,得到相应的课程授课满意度结果,统计结果参照表1。

表1 课程授课满意度调查结果分布表

从衡量课程授课满意度的主观对象教师的视角进行分析,由上表反映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知识容量、教材熟悉程度、理论解析程度、教学方法创新”四个维度中,教师自身的知识容量及其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而教师在理论解析清晰度方面则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认为教师理论解析度“非常不清楚、比较不清楚”的比例占51%;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则存在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认为教师教学方法“非常陈旧、比较陈旧”的比例达53%。

从衡量课程授课满意度的客观对象学生的视角进行分析,由上表反映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知识掌握度、课程知识应用能力”两维度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首先,学生对“原理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身评价总体较低,对应“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的比例分别为28%、27%、16%;其次,学生知识转化能力也很低,53%的学生不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这一结果不但进一步论证了上述教师授课效果不良的问题,即启发性、灵活性较低,也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2.2 学生对“原理课”学习投入意愿指标分析

2.2.1 “原理课”学习投入意愿数据分析

图1 “原理课”学习投入意愿组图

关于学生对“原理课”学习投入意愿的分析,文章设置了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即“课程学习意愿”和“课程开设需求”指标。从197份有效问卷关于“原理课”的评价反馈统计图(图1)中可以看出:197名被调查的大学生里有21名表示非常愿意学习“原理课”,56名表示愿意学习该课,比例只有39.1%;而在课程“开设需求”指标里有78名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课程开设“必要、非常必要”,比例只有39.6%。两指标的统计结果直观的反映出大学生对现开设的“原理”课学习投入意愿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2.3 学生对“原理课”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2 影响学生对“原理课”投入原因统计图

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对“原理”课学习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问卷将相关问题设置为“你不愿意学习‘原理课’的原因是?(限选3项)”,相关选项依次设置为“理论艰涩难懂、课堂枯燥乏味、实用性较差、教师教学不认真、不喜欢”。调查结果(如图2)显示:五个备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实用性差、课堂枯燥乏味及理论艰涩难懂,这反映出学生普遍认为“原理”课学理性、政治性较强,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实用意义;同时,教师课堂教学多采取灌输式而非启发式的方式,也不能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原理课”课程教学创新满意度分析

图3 “原理”课现有教学形式图

图4 学生对现有教学形式满意度

由“原理课”现有教学形式统计图(图3)呈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原理课”教学手段大部分仍主要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台上满堂灌,学生课上开小差,课后死记硬背,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势必是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通过学生对现有教学形式满意度调查的统计结果,如上图(图4)所示:学生对“原理课”现有教学形式“不太满意、不满意”的人数达102名,比例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51.8%,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课程教学创新的需求比较迫切。

3 “原理课”教学存在的困境分析——四重矛盾

3.1 教师知识储备丰富与教学艺术匮乏的矛盾

“05新课程方案”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及“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高度整合性,对于“原理课”教师的知识体系、业务能力及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原理课”教师基本具备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能够完善的掌握自己的专业,也能够较好的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但目前“原理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无法将艰涩的理论内容生动完美的输出,使得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较低,造成了课程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现状。

3.2 教师教学成本投入高与学生知识接受与转化率低的矛盾

“原理课”教学长期存在一种教师投入与产出不对称的现象。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矛盾,而如何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也一直是教学工作者们探索的着力点和出发点。为提高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师也在不断努力尝试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来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原理课走进实际、走进学生的途径,等等。但就目前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知识接受与转化率并不高,突出表现为不能够很好的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和社会生活。他们对于现有知识的理解、认知仍只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而课堂学习的过程也仅仅只成为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的堆砌。

3.3 课程学理性、政治性强与学生学习投入意愿低的矛盾

“原理课”从本质上说是一门理论性强、政治性高的课程,由于其自身具备“概念抽象、理论复杂、体系广博”的特征,兼之大多数原理课教师知识解压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原理课内容缺乏实用性。而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不喜欢对抽象理论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期待教师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抽象理论进行诠释,同时,也更加期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鲜明的实例相结合,使原理课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由此可见,原理课教师授课内容缺乏实用性与学生期待学有所用之间的矛盾,是造成了学生对原理课学习意愿不高的根源。

3.4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与学生期待教学创新之间的矛盾

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新媒体、新平台的不断涌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手机、博客、播客、微信等新媒体的普及正在深刻的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同样的,作为原理课授课对象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具备思想活跃、知识广博、敢于创新的新特点,他们知识面广,善于独立思考,因此在课堂学习上渴望更加主动、积极的教学方法。而与之相对的是,教师现有教学方法的创新步伐跟不上学生的期待,从而激发了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过程的矛盾。

4 “原理课”课程教学改革途径的探索

4.1 扎实理论功底,切实提高“原理”课教师的教学艺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3]”可见,提高“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首要途径便是要扎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才能从根本上完美的整合教学内容,并深刻的解析各种艰涩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原理课”教学也要讲究教学艺术来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即借助网络、视频、多媒体等新媒体,加大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知识密度,以多变的课堂节奏、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课程吸引力。

4.2 深入研究教学受众,转变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立足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专业及个人意趣,创新教学方法。明确“教的目的要从知识传授转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3]”,即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迎合学生的志趣,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灌输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授课,必要时引进“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新型的课堂授课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3 调整教学结构、突出实践教学,致力提高“原理”课吸引力

在校内为“原理课”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起新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校内各级领导重视、教师主导教学、辅导员辅助监督的良性沟通机制,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同时,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有必要调整现有的教学结构,加大实践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比例。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教师带队、亲临指导及学生选题的方式,安排合适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达到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的目的。

[1](美)Barry H.Cohen.心理统计学(第3版)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孟节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法创新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1).

[4]刘莲香,宋周,王正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

[5]陈仕伟.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3).

[6]李立琼,邱级胜.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Teaching Innov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ZHANG Ji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Sh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erce,Xianyang Shanxi 712046)

It has become a widely concerned subject that how we improv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teaching effectiveness.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course’s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uch as “teachers’knowledge reserves are high but lack of teaching art, teaching cost is high but low conversion rate, course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but low students' learning input, old teaching methods and high students’teaching innovation needs”. 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path.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 Teaching Innovatio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Descriptive Statistics

G411

A

1672-2094(2014)05-0069-04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4-08-11

张 杰(1983-),男,山东临沂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原理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