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和传染病学亚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2014-03-06张海燕李晓晴
张 晶,张海燕,李晓晴,李 宁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
专科医师培训是指使临床医生达到在某一临床专科(包括普通专科和亚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能够成为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1]。鉴于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卫生部科教司于2003年启动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研究”课题,2006年发布《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北京市卫生局于同年启动了相关工作。北京市内科学专科医师培训采用的3+2的培训方式。第一阶段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内科学培训(3年),第二阶段进行亚专科培训(2年)。
专科医师培训已经实施多年,显著提高了临床医师培养水平。以北京佑安医院为例,该院是传染病专科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能够收治除结核病以外的38种法定传染病。第一阶段培训在综合医院完成,第二阶段培训在本院完成。在医院轮转期间,能够有机会见习多种传染病。然而,由于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传染病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传染病亚专科医师培训与其他内科学科不能完全相同。
首先,随着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疫苗的广泛接种,经典传染病发病率较前显著下降;急性传染病减少而慢性传染病危害巨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传染病疾病谱的改变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1]。其次,传染病自身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征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偶然性,导致部分传染病无法在实习期间见到。第三,在国外没有传染病学,只有感染病学,国内的学科建设和培训与国际脱节,应该加强新一代的学员在感染病学方面的培训[2]。第四,由于医疗机构设置的原因,国内结核病必须在结核病医院诊治,在传染病医院很少。传染病的以上特点导致按照原有培训计划,在两年的亚专科培训期限内学员有很多病种无法实习,培训目标难以实现,无法保障培训效果,为此,急需探索新的培训体系。
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是首都医科大学36个学系之一,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的三家传染病专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胸科医院以及各附属医院的感染科和院感科联合组成,从临床上讲覆盖了所有法定传染病,并弥补了感染病学方面的欠缺。学系利用临床和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势,在北京市现有培训体系的框架内建立了新的感染和传染性疾病亚专科培训体系,其目标是为培养复合型亚专科人才,即具有宽广完整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临床诊疗能力、基本的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培训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集中培训,由英国牛津大学感染病学教授集中授课;第二部分为网络授课,第三部分为临床实习,第四部分为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感染和传染病学亚专科医师培训方案
第一部分是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授课教授为牛津大学Radcliffe 医院感染科临床团队。培训目标是使学员了解国际感染病学概貌和最新动态。每年授课的内容由传染病学系和牛津大学共同协商,内容涵盖英国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介绍、感染和传染病典型病例教学、感染性疾病相关检验和影像学诊断、教学查房等。这部分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了解到国外高水平的培训体系的特点,通过高水平的病例教学学习典型病例,通过现场教学查房学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全过程设置同声翻译,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授课内容。
第二部分是为期一年的网络授课。本部分培训目的是使学员掌握基本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理论知识。该课程集中了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85位感染和传染病领域的专家,进行了205个学时的网络授课。内容丰富全面,包括经典传染病、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肝病,新发突发及少见传染病、感染和传染病学相关诊断方法学(超声、影像、实验室诊断等)等五大部分内容。该课程网址是:http://study.chinawsyjk.mobi/login.aspx。采用专业化远程教学系统,可以在网上完成听课、课后作业及评分、答疑、网络考试及理论考试等。网络授课使学员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全面学习感染和传染病性疾病的理论内容,弥补传染病临床实习病种不全的缺点,为学员构建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每年该课程体系会根据疾病谱的改变以及领域进展选择部分课程进行更新,从而保持了课程的先进性。
第三部分是为期两年的临床实习。本部分培训重点是培养学员在感染和传染病学领域临床思维、分析综合、临床技能、诊断治疗的能力。以北京佑安医院和地坛医院作为主要的实习基地,结核病在北京胸科医院实习,必要时在京外其他医院实习具有地域特色的传染病。学员需要在肝病内科、感染科、急诊科和ICU进行轮转。在轮转期间,需要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包括需要掌握的疾病类型及例数、各种操作例数、参加病例讨论、书写病历情况、参加学术讨论和讲座等。每个科室出科时,由科室负责统计工作量,并对临床能力(临床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应变能力、急症、危重病人处理、技术操作能力)和整体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工作态度、医德医风)进行打分。
第四部分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训学习期间。重点培养医生的医德医风、沟通交流能力、医学英语和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关于医德医风以及沟通技巧、心理学、统计软件的应用、临床科研方法学的系列讲座;并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阅读英文原版指南或领域内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文献;参与临床科研项目研究;针对临床代表性病例撰写病例讨论或综述。
2 感染和传染病学亚专科医师培训的管理
学系成立感染和传染性疾病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培训规划、管理办法、监督执行、选拔导师和学员阶段及终末考核。为了能够保证培训质量,学系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3],在亚专科培训阶段实行了导师负责制: 每个医师都有一名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资格人员做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答疑解惑,并培养其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帮助学员发掘兴趣和特长,培养其科研意识和教学基本技能,协助制定学生中长期职业发展规划。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有助于学员顺利地向亚专科医师转变,并保证培养质量。在培养结束后一年,还要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对受训学员的执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以及对培训工作的反馈意见,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由于本培训面向全国范围的感染和传染病专科医师,为了满足部分学员对学历教育的需求,在首都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将专科医师培养与学位培养结合起来统一管理:参加感染与传染病学专科医师培训的学员,其网络课程可以作为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计算学分;其培训可以同时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培训。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也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
由于种种原因,感染和传染病学长期以来从业人员较少,人才储备不足,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行业来说,专业培训都非常重要。本培养方案从感染和传染病学学科特点出发,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并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构建了感染和传染病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弥补了现有培养体系的不足。实施3年以来,已经为学系和全国7家医院培养了专科医师58名,正在学习的18人,其中申请硕士学位者9人。本培训方案初步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为国内其他机构开展感染与传染病专科医师培训探索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海玲,李 旭.中国近60 年传染病疾病谱变化情况综述[J].安徽医学,2012,33(6):770-772.
[2]曹 彬.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师教学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6):4935-4936.
[3]谭 飞,周 围,王秀丽.专科医师培训导师制度模式的构建[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9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