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外科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4-03-06廖传军张望德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外科下肢血管

廖传军,张望德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20)

血管外科多年来一直是外科学中一个很小的分支,在整个外科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小,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血管外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正得到迅猛的发展,许多大型医院和教学医院相继成立独立的血管外科,未到达独立成科条件的医院也成立了血管外科学组,有相对固定的外科医师进行血管外科工作。与血管外科专业迅猛发展不匹配的是教学工作的滞后,本科生血管外科教学只有2-4学时,实习时间较短甚至没有,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理解这么多血管疾病知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十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本科生血管外科的教学工作,现总结我院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索和思考血管外科的教学方向。

1 血管外科教学的范畴

现代血管外科又可以称之为周围血管外科,除了心脑血管之外的全身各系统动脉、静脉及淋巴疾病均属于血管外科诊治的范畴。动脉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动脉瘤、动脉损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雷诺综合征等,静脉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栓塞性疾病等,淋巴疾病如淋巴水肿、淋巴管炎等[1]。血管及淋巴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因此血管外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多种交叉联系,正确理解和掌握血管外科的知识,对于处理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强调血管外科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血管外科的重视。

2 教材内容编写与学时安排的思考

一直以来,各种外科学教材对血管外科的内容编排均较少,很多内容均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详细的讲解。近年来,血管外科发展迅速,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常见的动脉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各种动脉瘤,常见的静脉疾病如血栓栓塞性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而外科学教材中重点强调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却逐年下降,已不再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建议外科学教材编写者在编排血管外科内容时应更多的关注和介绍当前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血管外科介入技术发展快速,各种新技术不断革新,医学教材未能跟随血管外科发展的节奏,相对比较滞后,对介入技术的介绍相对简单,因此建议适当介绍血管外科的新技术特别是介入技术,并适当增加教学学时,使学生能够对血管外科疾病和治疗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3 科学安排教学顺序

根据既往的教学顺序,血管外科疾病的讲解是逐步按照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的,但是血管外科疾病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这样的讲解方法并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按照结构到功能的讲解原则,应该先从血管解剖学、血流动力学讲起[3]。血管解剖学有助于对手术操作的理解和学习,血流动力学有助于对血管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抗凝、溶栓用药的临床指导。这种教学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对血管外科疾病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4 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能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储存、加工、传输或重现,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想象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授课时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比如血管外科疾病的影像学检查较多,应用CTA、MRA或DSA三维重建系统使得血管疾患得以真实重现,将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很快理解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还比如血管吻合方法有很多种,自体血管的直接缝合、自体血管和大隐静脉的吻合、自体血管和人工血管的吻合等,其方法都不尽相同。对于一个初学者,即使站在手术台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明白手术者的具体操作步骤,更何况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理解这些方法的区别就更难了,但是使用多媒体资料,可以把不同角度放大的清晰的图像和视频展示给学生,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理解。再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容易理解下肢间歇性跛行,我们就把肌细胞拟人化制成动画,模拟病人行走过程,并由肌细胞说出跛行的特点,学生在笑声中理解并记住了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特点[4]。

5 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血管外科实习安排时间较短,甚至只安排学生见习不安排实习。医学生是我们未来的医生,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深度,决定着未来医疗质量的高低,而血管外科知识和很多相关学科存在着交叉,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比如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肾动脉狭窄与高血压,动脉瘤与高血压、高血脂,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下肢缺血与糖尿病等存在着诸多的联系[2]。还有一些血管外科疾病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了治疗,甚至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比如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常被误诊为腰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痛风等,等发生肢体坏疽时,患者已失去治疗机会,只能截肢。主动脉夹层常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者胆囊炎,严重耽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下肢静脉曲张导致的皮疹、色素沉着常被误诊为单纯的皮肤病,患者久治不愈等等。因此,增加医学院校学生血管外科临床实习的时间势在必行。

6 病例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临床能力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查房的目的是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教学查房应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启发性,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临床诊治手段。传统的教学查房通常是针对一个病例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归纳病例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讨论治疗方案。但血管外科有不同于其他科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因此在教学查房时,除了分析典型病例,还应注意展示相关诊疗操作的实物。血管外科所用的材料众多,各种类型,各种性质、各种型号,如导管、导丝、裸支架、覆膜支架、球囊、取栓导管、人工血管等等,如果没有实物,光凭讲解,学生基本上不知所云,更别说理解和掌握了。通过病例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法,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结果,更能了解疾病治疗的过程,加深印象。

7 介绍学科动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血管外科作为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治疗手段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特别是介入材料和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科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更多的介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增加学生对血管外科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将来能够投身血管外科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汪忠镐,吴继敏. 我国血管外科的回顾、现状和展望[J]. 临床外科杂志,2007(1):24-28.

[2]陈 忠. 对血管外科专业教学与实习的思考[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2008:240-241.

[3]原 标.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血管外科教学中的体会[J]. 中国病案,2009(1) :47-48.

[4]张望德,苑 超,王克勤. 血管外科教学实践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2006(6):471.

[5]张 矛,赵 渝. 重视血管外科教学[J]. 医学教育探索,2007(5):464-465.

猜你喜欢

外科下肢血管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