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周围静脉营养的护理

2014-03-06龙顺兰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34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渗性脂肪乳静脉炎

龙顺兰 邓 冰 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343000

新生儿由于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或由于严重感染、重度窒息等疾病的影响,吸吮能力差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而处于营养不良的危险之中,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我科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对50例早产低体重儿应用周围静脉肠外营养作为支持疗法,取得良好效果,明显改善了其营养状况,满足了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缩短了病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早产低体重患儿中,男22例,女28例;最小胎龄30周,平均胎龄34周;年龄2~30d,出生体重1 200~2 800g,所有患儿均伴有生活力低下、肺炎、颅内出血、硬肿、窒息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疾病。

1.2 方法 实施静脉营养之前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通过周围静脉用微量输液泵24h匀速输入全营养混合液。治疗1周后再行营养状况的评估。

2 护理

2.1 评估患儿营养状况 测体重,平均体重为1.2~2.8kg。有40例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瘦、面色苍白、皮肤干皱、弹性差。

2.2 周围静脉情况 41例患儿头皮或足背静脉留置套管针,其余患儿由于受疾病影响或住我科前已长时间输液造成静脉血管破坏等原因只能采用一般钢针穿刺输液。选择较粗大的血管输入营养液,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随时观察以防液体渗入皮下形成血管周围组织坏死和静脉炎。

2.3 营养液的配制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配制前检查所有药品的有效期、有无沉淀和絮状物、包装是否有破裂等。根据营养支持的原则,由医生按患儿体重、日龄、营养状况严格计算,及时调整。配制营养液的顺序是先加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最后加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配制药液时严格配伍禁忌。配制好的营养液呈淡黄色乳液,无凝块。影响营养液的稳定最重要的是脂肪的稳定性,如油水不分层脂肪颗粒完整等[1]。配制好的营养液暂时不输入时,贮存于4℃的冰箱内,输入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2],配制后的液体保存期不能超过24h,以免继发感染如败血症、菌血症等发生。输入营养液前应认真检查其质量和稳定性。

2.4 注意事项 使用微量输液泵按计划恒定输注,并保证输液泵报警装置功能完好。使用带0.22m终端过滤器的输液器,并每日更换。严防空气进入输液系统形成气栓,输液管道所有接头均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防止松脱,以免泵入空气,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禁止在营养液输入通道进行采血、输入其他药物等操作,以防止发生细菌污染、栓塞、破坏营养液稳定性等不良反应。同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注意用黑布遮蔽患儿眼睛和会阴,并遮蔽营养液输入管道,因蓝光可使营养液中的络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多种氨基酸较多丧失[3]。

2.5 营养液的使用 使用营养液时按医嘱给予精确的剂量,用量不宜过大,滴速不宜过快,以防发生高渗性利尿、高脂血症等。以低浓度、慢速开始,逐渐升至高浓度,停用静脉营养时应逐渐减量,防止发生代谢紊乱。静脉营养期间,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有无面色潮红、皮疹等输液反应,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尿量。

2.6 静脉炎及感染的预防[4]配制营养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现配现用。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并覆盖无菌敷贴,每24h消毒穿刺部位及更换全套输液器。营养液尽量在24h内输完,头皮针保留不超过48h,每日监测体温4次以上。尽量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头皮静脉,短期内避免重复穿刺减少静脉炎及液体渗漏现象。因脂肪乳漏入皮下,小量可使皮下形成脂肪结节,大量可引起局部坏死。故应加强床边巡视,一旦发现局部红肿,应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局部予50%硫酸镁湿敷,加局部氧疗。本组患儿中有2例出现少许渗漏现象,因及时发现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

2.7 糖的监测 开始时每6~8h测尿糖1次,每日测血糖1次,待营养液量稳定,患儿适应后每日测尿糖1次,每周测血糖2次,以防止在单位时间内输入葡萄糖的量过度而发生高血糖,也避免因骤然停用葡萄糖液而出现低血糖症。

2.8 体重 每日测体重1次,以监测体重增长情况,如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应通知医生调整静脉营养方案。如体重增长过快,应观察有无液体潴留。

2.9 肝肾功能测定 每周查肝功、尿素氮、肌酐1次。长期输入氨基酸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如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说明因氨基酸输入引起了中毒性肝炎,若水分不足可造成高渗性脱水引起尿素氮升高,如尿素氮升高又无高渗性脱水应降低营养液输入速度。

2.10 其他护理 静脉营养期间,因不能用口进食,应做好口腔护理,特别是在应用抗生素时,应防止发生霉菌性口腔炎,并做好皮肤护理。有严重肺部疾患和低氧血症的患儿应慎用。因长期输入脂肪乳可引起血管栓塞,发生低氧血症。

3 结果评估

3.1 营养状况 1周后对存活的50例患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患儿均表现为面色红润,皮肤饱满,弹性好,测得体重增加30~125g。

3.2 并发症 无1例感染、1例静脉炎发生。2例在初期出现高血糖,给予相应处理后均治愈。

4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全营养混合液配制水平的提高,以周围静脉营养为胃肠外支持治疗方式越发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因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儿的治愈率,缩短了病程。但营养液具有高渗性,要加强巡视,避免局部渗漏引起组织坏死,更有待于营养液新生儿配方的进一步改进。

[1]李文益,陈述枚,主编.儿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3.

[2]顾沛.外科护理学(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3]李朝华,毕月斋.小儿周围静脉输入TNA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52.

[4]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3.

猜你喜欢

渗性脂肪乳静脉炎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锻炼前后喝水有诀窍
什么是非酮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与什么因素有关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结构脂肪乳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肿瘤患者应用结构脂肪乳和中/长链脂肪乳的住院费用对比分析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与低渗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急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