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014-03-06姚孝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28
姚孝明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28
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医生的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但是往往会因为采集方式不当、时间不对、检验系统存在误差以及标本送检方式不当等原因,对其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可靠性产生误导。因此,必须要对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减少,提高其检验准确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检验科2012年4月-2013年4月化验的64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对影响检验结果的3个主要影响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的64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对其中存在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
1.2 方法 对上述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不合格的标本记录下来,详细分析导致不合格的原因,对其进行总结。
2 结果
经过分析,64例检验标本中,出现7例不合格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10.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方法不当4例(6.3%),血液标本保存不当1例(1.6%),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2例(3.1%)。
3 讨论
3.1 标本采集方法 首先,采血时间。早晨空腹6~12h后是合理的采血时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人体内一些成分就会过度下降,同时一些代谢产物也会过度升高。如果空腹时间在16h以上,人体血清中的蛋白、转铁蛋白等含量就会下降,同时胆红素会上升。在早晨进行空腹采血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要求,例如抽血前需要静卧1h,不能吸烟喝酒,在抽血前48h,禁食水果、咖啡及茶,尤其是茄子、香蕉,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其次,止血带的使用。通常情况下,肘正中静脉是主要的采血部位,不应该选择太细的静脉,这样极易导致血量不足[1]。使用止血带时应保证压迫时间在1min以内,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在2min以上,大静脉血流就会受阻,提升毛细血管内的压力,造成血管内液和组织液交流,从而使具有较小相对分子量的物质向组织液逸入;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血液成分会在局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逐渐变大,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在正常水平上增高或减低。再次,采血量。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决定采血量,如果血量过多,血液就无法凝固,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就会相对增加;而如果血量过少,血浆量和凝血因子则会相对减少。最后,采血者的采血技术。要想让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关键是应该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如果采血时缺乏准确的定位针,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极易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凝血等,会加大采集的难度[2]。同时,为了增加血流而对穿刺部位进行直接的挤压也会导致标本溶血。因此,采血时采血者应该对血管进行认真的选择,并对穿刺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另外一些临床用药,也会对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药理学因素和化学性因素,其作用机制相当的复杂。例如右旋糖酐对蛋白质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利尿剂会对血钾浓度产生影响;头孢菌素的代谢物会对测定的各个环节产生一定的影响等。在以上不合格标本中,有2例是因为在标本采集前,患者服用利尿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从而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受试者采血体位,也会对高分子物质的浓度以及蛋白质结合的物质产生影响。例如站立式会导致ACP、TP、Aib以及铁蛋白等至少升高5%。如果患者从仰卧式转为站立式,那么激素的含量也就会增加数倍。因此在进行采血之前,一定要嘱咐患者要注意饮食问题,停止服用药物,以防出现药物影响,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对于检验科人员来说,也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和了解,以能够最大化地提高报告的准确性。
3.2 抗凝剂和血量比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应,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因此说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是终止血液凝固某些环节的生化反应。血液标本不同,所使用的抗凝剂也不同。比如,含Na+、K+、NH4+的盐类抗凝剂血样不能用来检验Na+、K+、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去钙凝血剂不能用来检验多价金属离子;如果抗凝血样含有少量凝块,就不能用作凝血酶原测定等。血液标本受到抗凝剂的深刻影响,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只有呈恰当的比例才能保证准确的检查结果,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同时,还应该对溶血和抗凝血凝固进行有效的预防,这就要求采血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3,4]。本文中,有1例患者由于采血人员缺乏过硬的技术,加入的抗凝剂过多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
3.3 血液标本保存 采集完血液标本后,首先应该及时检测标本。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该将其在4℃的条件下保存。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血浆K+会升高,血糖会降低。有研究表明,全血标本存放于室温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平均容积会逐步增高,和即刻检测相比,4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也会逐步下降,和即刻检测相比,2~5d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中,有1例患者由于血液标本保存不当而导致检查结果错误。保留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也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所有生化标本都应该在温度为4℃时长为1周的条件下被良好地保存[5,6]。
综上所述,标本采集方法、抗凝剂和血量比例及血液标本保存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临床检验人员应该对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将最为可靠准确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医生。
[1]任国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B):90-91.
[2]刘忠实.血液生化检验中标本误差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11,30(3):182.
[3]容桂荣,张萍萍,赵立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45-647.
[4]赵恒丽.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2329.
[5]胡礼仪.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0-82.
[6]李惠玉,祈静,杨琛.366例不合格血标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