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焦虫病防治浅析
2014-03-06白林平何景生李向光毛家华宗为俊
白林平,何景生,李向光,毛家华,宗为俊
(1.巍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巍山 672400;2.巍山县庙街镇畜牧兽医组,云南 巍山 672403;3.巍山县马鞍山乡畜牧兽医组,云南 巍山 672402)
巍山是云南省黑山羊生产基地,养羊历史悠久,黑山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前景广阔。但随着市场化进程推进,疫病防治滞后,寄生虫病尤以焦虫病危害严重。为减少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多年来的防治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1.1 病原
焦虫病是由羊巴贝斯焦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其形态、大小多样化,有圆形、椭圆形、梨形、环形、不规则形和逗点形态等。虫体形状的多样性是由于不同种虫体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形成的固有形态。
1.2 流行病学
传染媒介是不同种类的寄生血蜱。血蜱通过寄生于病畜、带虫畜将虫体吸入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当血蜱移行更换宿主时,又将虫体注入新的畜体而感染发病。一个地区畜群寄生不同种的血蜱,则揭示着该地区感染着相应的焦虫病,故本病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在市场快速流通,牛羊等家畜混养的情况下,多种虫体混合感染也较为多见。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
2.1 临床症状
由于山羊的群居性,一旦感染即有可能全群受害。临床上常见,先有数只放牧掉群,少食或不食,反刍停止、臌气,发烧41℃以上,呼吸急促,眼结膜潮红、流泪、第三眼睑点状出血,心律增快、心音分裂,迅速消瘦,肩前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血痢、血尿;成年羊嗜睡、不愿活动,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羔羊鸣叫不安、颤抖,排淡红色血尿。病程1~2周后波及全群,2~3周内死亡率在80%以上。
2.2 病理剖检
尸僵完整,尸体不同程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皮下结缔组织黄染、水肿,胶样浸润。外周血管充血,心肌松软,心内外膜出血,淋巴结肿胀、出血,尤以肩前和肠系膜纵膈淋巴结突出。腹水增多变黄,肝、脾肿大,质脆易碎,胆囊肿大,外周黄染浸润,胆汁黏稠,肠道充气、充血、出血及炎性坏死,血液稀薄如血水样,凝固不良,呈溶血性变化。
3 诊断和检验
夏秋季节的放牧羊群,出现高热稽留、食欲废绝、体况迅速消瘦,伴有血痢、血尿、喘息、贫血等,应怀疑为本病,要及时对病羊采血做涂片。羊群采血要选择发烧的青壮年羊只,体况衰弱、水肿贫血严重者,溶血度高,幼稚细胞多,不易观察。采血时从颈静脉进针,先放弃数滴后方可涂片固定,用姬姆萨氏染液染色后油镜观察红细胞内虫体,细胞背景为粉红色,细胞内有深蓝色或蓝黑色虫体,即可确认为本病。
4 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
4.1 治疗方案
羊群内有数只发病,应做全群防治。
治疗药物选择:三氮脒纯粉,标准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的注射液,按体重肌注。方法:病羊一侧肌注三氮脒,成年羊200~250mg,育成羊150mg,羔羊50~100mg;另一侧肌注安乃近5 mL加肌苷4 mL,有贫血症状者加注维生素B121~2mL,瘦弱病羊应先输给10%葡萄糖100~200mL加维生素C 10mL,有并发或继发症,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症治疗。三氮脒与安乃近同时分别肌注,能有效退烧,降低疼痛反应,配合肌苷使用能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疗程共2次,间隔2 d用药,体质虚弱者补糖不少于3次,能有效减少死亡。治疗和恢复期内,羊群要精心饲养、护理,羊舍干燥保温,近距离放牧。
4.2 疗效分析
多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过不同厂家的多种抗焦虫药,从疗效、副反应、饲养保健周期、不同家畜的不同病程的治愈率分析,疗效最好的是三氮脒,尤其是三氮脒纯原粉效价最高,有的厂家,为了减轻副反应(主要是疼痛、不安、流涎、流产等)而生产出不同的剂型,疗效也相应降低,特别是水针剂型的三氮脒,治疗效价只有纯原粉的1/3~1/2,其原因是在规定效期内氧化、丧失效价。该类药品储藏温度应在25℃以内,避免日光直射,在治疗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的浓度现配现用,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2011—2013年,用此方案治疗山羊焦虫病3 800多例,疗效理想。
5 预防措施
(1)羊舍要清洁卫生,消毒、灭蜱要在制度下终年实施,无血蜱寄生就能阻断焦虫病的传播。
(2)引种、组群时,对新入群的羊只作临床检查,特别是引种时要血检,有疑似带虫者应隔离饲养,进行预防性治疗,方可组群。
(3)灭蜱工作重点是灭卵。卵是血蜱滋生的环境源,只有控制好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血蜱的繁殖,羊群体表的寄生血蜱可用氰戊菊酯、敌百虫等外用药驱杀。
(4)在羊群补饲时,投放的内服驱虫药应考虑选择广谱、多效(如含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的复合制剂。
(5)发生过焦虫病流行的养殖场为了控制净化该病,建议每年对繁殖母羊群和3月龄的羔羊群进行一次预防性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