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遂平县奶牛焦虫病的流行学调查
2017-03-12周新刚
周新刚
(遂平县畜牧局 河南驻马店 463100)
焦虫病,又名为梨形虫病、巴贝斯虫病,是一种对奶牛健康成长产生威胁的血液原虫病,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微小扇牛蜱。奶牛感染焦虫病后表现出黄疸、发热、贫血、产奶量下降及严重消瘦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在我国南方多发于7-9月份,为奶牛养殖行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次试验通过对遂平县奶牛血液焦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该地区奶牛血液焦虫病防治提供数据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此次研究随机采取了来自遂平县4个奶牛场(1个养殖户、1个奶牛合作社和2个规模化奶牛场)共180份全血样品,每个奶牛场各采取45份样品。根据奶牛群生长发育阶段差异,又分为犊牛(12个月以下)和成年公、母牛。
1.2 实验材料
显微镜、染色缸、载玻片、离心机、离心管、采血设备;姬姆萨染色液;香柏油及毛剪等。
1.3 实验方法
经奶牛耳尖采血5mL左右,静置后用离心机以4,000r/min离心10min,除去上层液体,吸取沉淀物进行涂片,自然干燥后应用甲醇进行固定,姬姆萨染色后对样品进行镜检。
1.4 牛场情况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对奶牛场的地势、饲养模式、周围环境、卫生情况、焦虫病和蜱病防治情况进行了解与记录。
2 调查结果
2.1 不同养殖规模奶牛场奶牛焦虫病流行学调查结果
如表1所示,通过对4个奶牛场180份血液样品焦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阳性样品共42份,阳性率为23.33%。且全部奶牛场奶牛群在不同程上显示为焦虫病检测阳性,但不同规模化的奶牛场阳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养殖户最高,为28.89%,奶牛合作社阳性率次之,为26.67%,2个规模化奶牛场阳性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0.0%和17.78%。
表1 不同养殖规模奶牛场奶牛焦虫病流行学调查结果
2.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场奶牛焦虫病流行学调查结果
如表2所示,将所采集的180份血液样品按照牛犊、成年公牛和成年母牛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分类,其血液样品分别为37份、18份和125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群焦虫病检测阳性率具有较大的差异,牛犊、成年公牛和成年母牛的焦虫病检测为阳性样品分别为5份、5份和32份,阳性率分别为13.51%、27.78%和25.60%。
表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奶牛场奶牛焦虫病流行学调查结果
3 总结与探讨
本次调查表明,奶牛焦虫病在遂平县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在调查的4个奶牛场中皆有此病的发生。特别是近年来河南遂平县奶牛养殖发展迅速,奶牛规模化养殖企业逐渐增多,而焦虫病的高阳性率需要引起养殖户和相关防疫部门的关注。
本次研究通过对4个奶牛场180份血液样品焦虫病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共有42份血液样品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23.33%,此次调查结果显著高于西北(8.09%)、新疆(7.17%)及金华等地区奶牛焦虫病阳性率,但低于长沙县地区2个奶牛场的奶牛焦虫病阳性率(30.61%、22.86%);不同养殖规模奶牛场奶牛焦虫病的检测阳性率也存在差异,其中养殖户最高,为28.89%,2个规模化奶牛场情况较好,平均阳性率为18.89%,而奶牛合作社则恰好居中,为26.67%,这主要与奶牛场所处地理位置、饲养管理和蜱虫、焦虫的驱虫模式存在差异而导致的。所采集的180份血液样品按照牛犊、成年公牛和成年母牛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牛犊、成年公牛和成年母牛的焦虫病检测为阳性的比例分别为13.51%、27.78%和25.60%。这说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奶牛焦虫病阳性率存在差异,以牛犊焦虫病阳性率最低,而成年公牛和母牛阳性率较高,但差异不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牛犊带有母源抗体,对焦虫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而焦虫病在成年奶牛体内多为隐性经过,未能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
由此可知,遂平县奶牛焦虫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为了对奶牛焦虫病进行有效的防制防治,养殖户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免疫力;对奶牛场进行定期消毒;定期对奶牛群进行蜱虫和焦虫病的相关驱虫工作;发现病牛后及时隔离和淘汰,做好净化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