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螨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4-03-06洪芬
洪 芬
(昌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昌宁 678100)
猪疥螨病是由猪疥科的疥螨寄生于家畜皮肤内所引起的皮肤病。各种家畜和人都有各自特异性病原,偶尔可交叉感染。猪疥螨病是由猪疥螨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的慢性皮肤病,也称“疥癣”或“疥疮”,俗称“癞”,以剧痒为主要特征。笔者在兽医工作实践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家畜的疥螨病,以猪发病较多,约占存栏猪的30%,尤以断奶至5月龄的仔猪较为严重。经笔者治疗1万多例,治愈率达98%以上。
1 病原体及生活史
疥螨成虫呈背腹扁平的龟形,体长0.2~0.5mm,灰白色,头、胸、腹融为一体。前段有蹄铁形的咀嚼式口器,背部有小刺和刚毛,腹面有4对足,足粗短,雄虫第1、2、4对足,雌虫第1、2对足有带盘柄吸盘。虫卵呈椭圆形,两端钝圆,透明,灰白色,大小0.15 mm×0.10mm,内含卵胚或幼虫。
猪疥螨寄生于猪皮肤的表皮层,其发育属不完全变态,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雄螨有二个若虫期。雄成虫与第2期雌若虫在体表皮上的2/3处(也可在蜕化穴里或皮肤表面附近)的隧道内交配,而后雄虫死亡,经2~3 d雌若虫蜕皮变为雌成虫,雌成虫钻入猪体表皮深层挖掘隧道,以上皮细胞、组织液为食,并开始产卵,每天产1~2个,一生(约1个月)可产卵40~50个。卵经3~8 d孵化为幼虫,幼虫只有3对足,可经母螨挖掘的隧道爬至皮肤表面,在皮肤上开凿小穴,在穴内蜕皮变为若虫,若虫钻入皮肤,经过蜕皮,雄若虫发育为成虫,雌若虫发育为第2期若虫,然后重复上述过程。从卵至成虫的发育过程一般需要15 d左右。
螨及其卵离开猪体后,在阳光直射、干燥、高温的条件下存活的时间很短,但在阴暗、潮湿、低温的环境下存活时间可显著延长。
2 流行病学
所有养猪农户及养猪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疥螨。在阳光照射不足,猪舍潮湿、寒冷的秋冬及初春,本病易发,尤其是在阴雨、湿冷天,蔓延迅速。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最初的传染源多为耳部过度角质化的经产母猪(耳内侧多见结痂病变)。健康猪与患猪接触或接触了被患猪污染的物体而感染本病,多为感染雌成虫。大小猪均能感染,5月龄以下最易感。母猪分群饲养,生产猪流水管理模式及按个体大小对仔猪分圈饲养都有助于本病的传播。
3 症状
常引起皮肤细薄、体毛短少的头部、眼周、颊,特别是眼部,后蔓延至背部、躯干两侧、后肢内侧及全身皮肤病变。主要症状如下:
3.1 剧痒
螨的体表有许多刚毛及鲮片,同时其口器可分泌毒素,故当螨在猪体表运动、采食时,猪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引起痒感。猪常用其前肢搔痒或在墙壁、栏柱等处摩擦,不但造成局部炎症及损伤,且扩散病原。
虫体机械刺激、毒素作用及猪体的摩擦,引起皮肤组织损伤,组织液渗出,形成针尖大小的小结节,随后,形成水泡,若继发细菌感染就会出现脓疮。水泡及脓疮破溃后,流出的液体同被毛污垢及脱落的上皮,在皮肤表面干涸而结痂。痂皮被擦伤后,创面出血,有液体流出,又重新结痂。如此反复多次,使毛囊及汗腺受损而皮肤干枯、龟裂。皮肤角质层角质化过度而增厚,局部脱毛形成皱褶。
3.2 消瘦
由于局部发痒,病猪摩擦而烦躁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加之冬季外界寒冷,病猪体脂逐渐消耗,故日渐消瘦甚至贫血。同时免疫力降低,有时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
4 猪疥螨病的危害
疥螨挖掘隧道及病猪摩擦,引起皮肤损伤,增加感染其他病原的机会,降低了屠宰胴体等级,摩擦也使饲槽和栏柱遭到破坏,病猪烦躁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增加了饲养成本。
5 诊断
有明显症状的疥螨病,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本病易与猪湿疹及癣病混淆,且多存在隐性感染,确诊须检查是否有疥螨虫体或虫卵存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5.1 肉眼观察法
用手电筒检查猪耳内侧是否有结痂,取1~2 cm2的痂皮,弄碎,放在黑纸上,几分钟后将痂皮轻轻移走,用肉眼(可以利用放大镜)观察螨虫。
5.2 直接镜检法
在病猪患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此处螨多),剪毛,滴上数滴液体石蜡或含50%甘油的生理盐水,再用在火焰上消过毒的锋利小刀刮取皮屑,至皮肤稍微出血为止。将刮取的皮屑直接涂在载玻片上,滴加液体石蜡或含50%甘油的生理盐水,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活螨。
5.3 沉淀法
若上述方法不能检到虫体,则可刮取较多量的皮屑放入试管中,加入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煮沸数分钟或浸泡2 h,自然沉淀或离心沉淀数分钟后,取沉渣镜检。
5.4 漂浮法
还可在上法取得的沉渣中,加入60%次亚硫酸钠溶液,使液体满于管口不溢出,离心沉淀或静置10 min后,取表层液镜检。
5.5 鉴别诊断
要注意与秃毛癣、湿疹、过敏性皮炎、虱和毛虱鉴别诊断。
(1)秃毛癣为境界明显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覆盖易剥脱的浅灰色干痂,痒觉不明显,在实验室检查皮肤刮取物,可以发现真菌。
(2)湿疹无感染性,在温暖圈舍中痒觉亦不加剧,皮屑中无螨。
(3)过敏性皮炎无传染性,病变从丘疹开始,以后形成散在的小干痂和圆形秃毛斑。镜检病料无螨。
(4)虱和毛虱引起的症状与螨病极相似,但不如螨病严重,特别是皮肤病变。眼观检查体表可以发现虱和毛虱。
6 防治
6.1 加强饲养管理
全价饲养,猪舍经常保持干燥,冬季勤换垫草,注意保温。
6.2 新引进猪隔离观察
经鉴定无病方可合群饲养。
6.3 消毒
对病猪所污染的猪舍和用具,可用10% ~20%生石灰乳或2%~5%热克辽林溶液等彻底消毒。
6.4 治疗
对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可用以下方法:①将病猪体表的所有患部及周围3~4 cm处的被毛剪去,用温肥皂水洗去痂皮及污物,擦干,用1% ~2%敌百虫水溶液(现用现配,妊娠母猪禁用)喷洒猪体或洗擦患部,间隔10~14 d再用1次,或用0.05%溴氰菊酯溶液涂擦患部,7~10 d后再用1次。②除癞灵(氰戊菊酯溶液)每支10 mL,加水3~5 kg,畜体杀虫采用擦、浇注于家畜皮肤或浸浴的办法;环境杀虫采用喷洒施药。间隔7~10 d重复用药1次,一般用药2~3次痊愈。③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03mg皮下注射或按每千克体重0.03~0.05mg拌料,均隔7~10 d后重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