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实现模式探讨
2014-03-06司传平毕于建
司传平,胡 昱,毕于建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中国人自古崇尚“仁、义、礼、智、信”,“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我国的立国之道、立身之本。然而在当今社会,诚信缺失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妨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良性运行,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身负重任。他们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是复兴中华于世界之林的一代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将影响社会的诚信文明,影响国家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的环境,是屹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于世界的关键。面对当下校园中不断蔓延的诚信观念淡薄和缺失现象,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高校目前的诚信教育状况是:研究多、施行少,制度多、操作少,零碎多、系统少,口号多、效果少。“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远远滞后于物质规模建设。针对我国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和各种不诚信行为及其诱因,创新和实施适用于我国且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 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行为失信的表现
诚信认知方面: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阅历少,对诚实守信在个人成长及立足社会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在诚信问题上或者认为事不关己,或者是搞“双重标准”,只要求别人诚信却不自律,对社会及学生中各种不守诚信行为“深恶痛绝”,但却又“听之任之”。
学业学习方面:在大学学习阶段,有些大学生平日不认真学习,迟到、早退、旷课、抄作业是家常便饭,把取得好成绩或者等级证书寄托于考试作弊,甚至把精力用在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上。对待知识和学业,掩耳盗铃,敷衍应付。
经济和交往方面:近些年来,各种经济失信行为在高校也屡见不鲜。比如:同学之间故意借款不还;恶意拖欠贷款、拖欠学费;恶意透支信用卡、手机卡;通过瞒报或假造等手段获得奖助学金等。有些学生交往功利心强,为达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更有甚者在恋爱过程中也存在不诚信行为。
择业就业方面:有些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乏诚信,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在就业推荐表、推荐材料中避实就虚、夸大其词,甚至有伪造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的现象。在应对单位面试问题时回答不实,在签订就业协议时“骑牛找马”,在与单位签协议后,轻浮功利、随意违约和跳槽。
2 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行为失信的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淡薄和失信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的问题,社会环境影响和诚信教育滞后是主要因素。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网络舆论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法制建设不完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横行,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虚妄,纸醉金迷、刺激眼球的各种诱惑,使整个社会的信用“集体沦陷”,无诚信的行为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商家投机、假冒伪劣盛行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大获其利,不诚信成本极低,诚信监管效果极差;官员贪污腐败却名利双收,笑贫不笑娼;中国的家庭普遍缺乏对子女诚信教育,法律维权意识非常单薄;法制不健全,导致即使有小部分主动维权的人也败于权钱交易。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目睹着社会和家庭各种失信现象,自然会深受“感染”。
另一方面,互联网特别是有“自媒体”之称的社交网络的裂变式传播,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作为影响广泛的新兴媒体,成为社会意见和社会舆论的重要生成地。但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便利性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天性,却不是所有人皆能传播正能量,诚信的基本伦理规范在网络中变得模糊而没有约束力,夸大无度的各种虚假广告、虚假新闻、虚假信息铺天盖地,以几何倍的速度传播。使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无法明辨是非。
2.2 高校诚信教育不到位
大学生诚信及教育问题的研究近些年来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其诚信意识可以教育,其诚信行为和习惯可以培养,这是教育界的共识[1]。然而在实际当中,高校对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仍然是形式多,内涵少;灌输多、熏陶少;批评多、引导少。高校制度存在漏洞,欠缺执行力和监管,执法不严、违纪不究等现象依然存在。高校虽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诚信教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施行流于形式;其内容过于政治化、空泛而抽象;实践过于泛泛和笼统,缺少细化和细节。时下很多高校的诚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功利主义表现,急于求成的一阵风式的政策堆砌后,便没有再贯彻下去。诚信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点点滴滴中积累,即使微小的诚信行为也可以激发“破窗效应”。这个系统工程还体现在社会、学校、家庭的配合,校园文化、校风、班风、舍风的影响亦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有些教育工作者自身表率失范,一味追求“数据好看”、“形象工程”,而对学生的不诚行为视而不见。有些教育工作者对于诚信教育的理念不够强,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分数和拿到奖项,忽略了诚信观念、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有些教师“老好人”思想严重,对学生的不诚行为纵容包庇,对教育的理解存在偏误。
3 国外大学诚信教育模式的借鉴
3.1 美国的大学诚信教育
首先,美国社会诚信的顶层设计理念是不仅仅把诚信作为道德规范,更视其为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变化、信用市场的发展,美国不断制定、修改和完善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并将诚信原则贯穿于社会法制、政策制定的始终。所以,美国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是一个健全的、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制度和信用制度。
其次,美国大学诚信教育一方面是放在宏观的社会管理视野中推进的,另一方面聚焦在学术诚信。美国大学的学术诚信的实现得益于两种机制:教育机制和教育实际操作机制。
在教育机制方面,美国大学有明确的学术诚信规章制度,制度向学生清楚的说明了对于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的定义。清楚指明了合理引用他人研究成果与论文剽窃、抄袭的界限、举报他人学术不诚信行为的途径、处罚规则以及申辩程序。学术诚信规章制度之下有一套完备的学术失范处理程序,由专门的学术诚信审查委员会裁决执行。美国高校处理学术失范的学生强调跟踪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道德意识。美国大学建有荣誉制度和准则,学生被要求签署和遵守荣誉制度并进行自主管理,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诚信行为是一种荣誉,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诚信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际操作机制方面,美国高校不断开展学术诚信培训,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不断加强对于诚信的认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学道德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文献引用的培训等,使大学生真正掌握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避免诚信失范的科研技能和诚信意识。除了培训之外,美国高校建有校长责任制的诚信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配备诚信教育辅导员,在明确诚信教育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学术诚信教育活动,其中既有开学之初“诚信周”的集体签署诚信保证书、学校广播的连续宣讲,也有学术诚信演讲比赛,还通过校报以及学术诚信的教育刊物向学生宣传学术诚信。美国高校的课堂教育是诚信培育的一线阵地。美国高校明确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教育课堂中依据学科实际向学生渗透学术诚信理念、培养学生诚信科研习惯的责任。另外,还专门设有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法律意识[2]。
3.2 德国的大学课程设置
诚信是德国的“法律信条”,有关诚信的条款被定义在德国的民事法律《民法典》的条文中,通过法制教育等形式,让人们清楚和遵守。社会诚信辐射公民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公民都清楚不诚信的行为终将会身陷囫囵,明白不诚信的结果不仅是名誉的巨大损失,更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德国教育根据国家的要求,专业考试必须包含本行业规章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而行业规章和职业道德的修习,配合商业社会诚信大环境的熏陶是大学生将来职业诚信的有力保障。在德国高校,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是大学基础学习阶段必修课程。比如理工科在专业学习阶段把经济学、经济法、保险学列为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专业必修建筑经济学、建筑法等课程,机械工程专业也把法学和经济学列为必修课[3]。这种课程安排,是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掌握法律知识、了解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规律,为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打基础。
德国高校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是德国高校实行德育的又一途径。德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类机构,这类机构有固定的编制、经费和明确的工作制度和规划。工作人员皆具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学位,并受过专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服务渗透到课堂、日常生活、个别谈话、团体训练等各个方面。实践表明,心理咨询在帮助学生解决人生过程中知与不知的矛盾,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俄罗斯的考试制度
俄罗斯大学有两样东西很重要:一个是学生证,一个是成绩本。成绩本记录着一个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毕业每学期的成绩。俄罗斯大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一是预测试,二是考试。测试针对学生在一学期中的学习情况,平时成绩、实践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以及专业论文完成的情况。每门功课的预测试全部合格的前提下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采取上机或者面试的形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整个课程体系,更要求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上下更多功夫。这样的考试制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降低了不诚信的几率。
4 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实现模式
大学诚信教育应当是一个立体交叉式和渗透式网络系统,需要通过严谨可实施化的制度建设、多样化的诚信教育及社会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诚信保驾护航。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借鉴国外大学诚信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实现模式:完善一个设计、建设两个环境和实现四个落地。
4.1 完善中国社会诚信顶层设计
一个法治社会的基础是法律健全,一个诚信社会的基础是制度完善。失信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失信者的收益与惩罚的大小,即失信成本的高低。当进行信用欺诈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时,有些人就必定失信于自己的承诺,而肆意践踏诚信原则,损害他人利益。但是,当失信的成本不仅是“无利可图”,而且将受到严厉惩处时,势必无人会轻易跨越“失信”红线。要改变诚信缺失的现状,首先要从制度上完善和强化失信惩戒机制,让失信无处遁形,让失信者的失信行为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建立多元化的监督和协调机制,进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良性循环,树立起保护诚信、倡导诚信的社会风尚。显然对此政府责无旁贷。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建设是系统工程,而政府要担当领头羊,政府官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反腐倡廉,做诚实守信的楷模。商业巨头们更要兑现商业承诺,坚守以诚为本的基本理念,用实际行动而非口舌争辩引导诚信社会风尚,共同抵制不诚行为。这是全民诚信的基石。
信息网络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与网络休戚相关。任何人都不愿生活在一个谎言泛滥、谣言四起的空间里。网络谣言等失信行为的存在,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网络的肌体,成为人人痛恨的公害。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理,会导致“破窗效应”,会在网络空间泛滥成灾,最终危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倡导社会正能量,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到自尊自爱,强化“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价值导向,建立并完善网络空间的诚信体系,对于那些恶意制造、散布谣言的行为,坚决予以遏制和打击,共同铸就诚信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民不是“化外之民”,遵守法律是基本准则,底线不可逾越,一切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惩治。人们越追求自由,就越需要秩序;人们越追求开放,就越需要法治。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网络犯罪,特别是要大力铲除网络敲诈、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等“毒瘤”,加强网站自律和网民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让网络管理、网络运用、网络服务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4]。
4.2 建设大学生诚信制度环境和实操环境
建设大学生诚信制度环境。为了把诚信教育系统贯彻在整个大学教育当中,就必须要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和诚信环境建设。第一,建设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把学生学习成绩、课堂与课外表现、学术诚信表现结合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将结果纳入学生荣誉、评奖、入党、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方面。实现网络信息化,建立信息公开化的诚信平台,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规范、跟踪和指导学生在学业、学术、经济、就业等方面的诚信行为。第二,完善诚信失范处理程序。做到宣讲清楚、执行严格、程序规范、过程公正、处罚恰当并以引导学生诚信、实施诚信行为为原则。第三,建设荣誉制度,发挥学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宣传诚信,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对诚信的自我管理中去,调动学生参与诚信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建设大学生诚信实操环境。第一,建设诚信课堂教育。让职业诚信教育和学术诚信教育进入课堂。强调诚信在职业中的重要性和不诚信的危害,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在学术方面,教师要把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讲清楚,把诚信在科研活动中的要求讲透彻,并以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诚信习惯,另外教师以身作则的垂范作用不容忽视。第二,组织多样化的诚信教育活动,比如:考试诚信宣誓活动;推行无人监考诚信考场;学生自办诚信刊物;组织社会诚信研究和传播活动;诚信主题讨论、演讲活动;诚信月、诚信周、诚信纪念日等等。让学生们借助活动充分认知、充分讨论、充分践行诚信观念。让整个诚信的活动环境活跃起来,调动起来,建立起长效机制。
4.3 实施诚信教育的四个落地
诚信认知落地
(1)把诚信教育列入培养方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就应该将诚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让诚信教育与思政课邮寄结合,相得益彰,使诚信教育入课堂、入教材、如人心。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只有让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大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责任感,诚信做人。
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加强大学生实践环节的设计,倡导大学生以正确的认知和行为面对和抵制社会存在的不诚信现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到正向引导的社会活动中去,把诚信道德制度规范化并有实质性的行动。
(2)通过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在树立诚信认识上下工夫,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诚信行为,什么是不诚信行为,准确定位在学习活动、学术活动、经济活动、生活、人际等方面诚信与不诚信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诚信在人的一生当中的重要作用。
(3)开设职业道德课,使学生清晰认知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国际化大公司的职业标杆和职业准则,以此要求自己。
(4)加大对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建设诚信氛围与荣誉文化。
学习诚信落地
(1)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辅导。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走出心理和职业迷惘,规划目标、设计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一定是要由学生亲自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职业认知、环境认知,规划设计的步骤来完成,并践行在四年的学业中。心理辅导需要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来从事,相关制度和程序上也要完善。引导学生找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考试制度改革。摆脱“纯应试教育”,加大实践教学和实操能力测评的力度。引导学生真正为己而学,为用而学,为用而考。
(3)改革惩罚机制,增加跟踪引导功能。一方面要通过惩罚的手段,达到以儆效尤的结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走上正轨,跟踪引导的本质是跟踪教育,目的是通过持续的观察、引导、帮助、教育使学生真正从意识到行为发生转变。抓住从认识到重视到行为到习惯的规律,潜移默化。
经济、法律诚信落地
(1)普法,普法律认识、法律意识,知法懂法,培养学生用法律约束自己,解决问题。
(2)普职业法,加强职业认知,职业标准、职业行为规范等认识。从行为上“依法办事”。
就业、职业诚信落地
(1)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开展一些职业辅导、就业辅导活动,邀请相关的企业家、金融家、招聘专家进行演讲。组织学生观看“人物类”“成功类”“传记类”的科教节目、谈话节目。
(2)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应聘,书写简历。在平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和训练。
总之,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正确的舆论引导,良好的校风学风,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诚信教育,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和熏陶都有助于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凌取智,梁雪松.大学生诚信及诚信教育的研究现状[J].克拉玛依学刊,2011(4):38-42.
[2]邓 磊,崔延强.美国大学诚信教育制度体系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11(3):11-16.
[3]汪宗田,傅安洲.中德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异同[J].德育论坛,2005(4):71-73.
[4]中国网.鲁 炜.网聚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DB/OL]. 2013-10-30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3-10/30/content_3044508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