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014-03-06张庆祥李成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英译双语

张庆祥,李成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1 中医双语教学的社会需求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并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对高新技术与生物领域等学科要先行一步实行“双语教学”。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似乎与双语教学毫无关系,这就不难理解李照国先生在“第二届华东地区英语专业学术研讨会”上提到了中医院校双语教学的问题时,与会者哄堂大笑了[1]。

诚然,正如李照国先生所言,在目前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中医始终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双语教学自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医对外交流的发展和高层次中医外向型人才的需求的增加,现代高素质中医人才明显不足。这种需求成为推动中医双语教学的催化剂,它推动着中医教学模式的改革。

加强中医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传统的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化,中医学已成为全球医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中医要走向世界,成为主流医学,除了对中医原理、中药现代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外,对强化双语教学并创建学术英语的氛围具有重大意义[2]。

尽管某些中医院校已经启动了中医双语教学项目,但取得的成果远远不及预期。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批通晓中医理论知识和精通外语的师资队伍。多数中医教师没有过硬的外语功底,而英语教师几乎不了解中医,这种缺乏合作“各自为战”的现状和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使中医双语教学成为一种摆设。二是缺乏原版教材和统一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双语教学提倡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但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中医在西方很难找到对应中医理论的教材。外国学者所写的中医论文中使用的中医术语不甚一致,这给实施中医双语教学带来了难度。三是教学计划设计不够合理[3]。中医双语教学计划设置具有特殊性,它应体现教学内容和外语的相互促进,专业课程与双语课程的相互衔接。

2 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地位与我校重点学科的优势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其他基础学科和延伸学科的基石,是通向临床学科的桥梁和纽带。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中医双语教学对于培养一批既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医疗技能,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中医人才、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双语教学可使学生日后进入传统医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专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4]。

作者所在院校中医基础理论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在全国中医院校较早地编著出版了多种“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材,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开展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3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实践

3.1 整合校内师资,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复合型教师是实施中医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整个双语教学的效果和成败。鉴于多数中医基础理论教师英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不高,英语教师不了解中医的现状,我们对青年骨干教师开展了职前双语培训:中医教师参加外语研修班,听取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英语教师跟随中医资深教师研修中医学基础课程,提高对中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与深化。这种校内双向培训的方式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形成了复合型师资培养的有效机制,为实施双语教学提供了师资储备。

同时,作者所在院校基础医学院和外语学院开展院际合作,改变“各自为政”的状况,成立由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以及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等专业教师组成的中医双语教学研究团队,不断培养和接纳复合型师资,壮大师资力量,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其他中医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3.2 编写《中医基础理论》特色双语教材

目前,一批中医英语教材和中医基础理论规划双语教材,如李照国、张庆荣教授编写的《中医英语》,新编使用中医文库《中医基础理论》和刘昭纯教授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材,为中医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教材编写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以及教材编写时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尚不统一,这些教材并不能“拿来”作《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教材。

随着中医英译理论研究的深入,21世纪初以来,中医英译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现了《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等一批国内中医英译研究成果,以及《WHO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等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的教材亟待补充和完善。

在吸取《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材和中医英译标准化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中医学科和外语学科的骨干教师,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双语讲义》。该教材包含《中医基础理论》(“十二五”规划教材)全部知识单元,以英汉双语形式编写,以中医术语英译国际研究成果为主要参照,语言较为地道,难度适中,经过一个学期的使用效果显著,基本实现了中医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3.3 选定班级组织双语教学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了2013级针推七年制班作为第一批《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实验班。由于七年制班基础外语水平整体较高,而针推治疗更受西方病患欢迎,在国内外从事中西医交流的可能性很大,肩负着中医对外传播的使命。

教学实施过程中,分别安排了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并分别用汉语英语进行讲解。

3.4 构建双语教学模式的尝试

双语教学的模式分为沉浸型、保持型和过渡型3种类型。沉浸型双语教学以外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保持型双语教学则针对部分科目进行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是由母语教学逐渐向外语教学过渡。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多为后两种双语教学模式。鉴于中医学科的特殊性,有学者认为,中医双语教学应循序渐进,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应汉英结合,2/3用汉语讲授,1/3用英语讲授[5]。也有学者主张先用汉语系统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再进行外语教学[4]。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特点和师资水平,教学原则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前半部分(绪论、哲学基础、藏象、经络)等重要章节由专业教师承担,以汉语为主,结合英语结合,重点训练中医思维与学习方法;后半部分和较为简单的章节由外语教师承担,以外语讲授为主,重点训练英语听说能力。课程结束后由专业教师系统总结《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误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期末考试实行双语考卷(选择题与填空题为英语、名词与问答题为汉语)进行考核。

4 实施效果与建议

4.1 实施效果与教学班级反映

课程结束后,对全班学生作了问卷调查,8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激发了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热情,92%的学生认为中医双语教学对他们查看外文文献和撰写英文摘要有积极作用,82%的学生认同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大量的英汉中医术语增加了他们专业学习的难度和强度。

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来看,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因为双语教学和双语试题而影响最终成绩,相反,他们回答英文部分试题的得分率较之汉语部分试题高出5.5%,这表明,中医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团结协作,促进了中医双语教学,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和学生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有学者报道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理论和英语学习程度是一致的[5],这也印证了语言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可行性。

4.2 对中医双语教学的建议

尽管作者所在院校的《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参与教学实验的教师还是学生尚需深入认识中医双语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提高对中医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中医双语教学是国际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是中医教学改革,实现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中医专业教师要继续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外语教师要进一步挖掘学习中医理论的潜力,形成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共同协作的新局面。

二要充实双语教材,把中医英译标准化的最新成果引入教材。通过教材的编写,既可锻炼师资队伍,也可优化教学内容。

三要探索中医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当增加或减少英语输入的比率。PBL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探索出一个适合于中医院校双语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照国. 浅谈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10):71-72.

[2]马淑然,翟双庆. 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双语教学研究[J]. 中医教育,2006(5): 8-10.

[3]张洁瑛,孟向文. 高等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 河南中医,2013(6): 871-872.

[4]孟静岩. 中医基础理论中日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4): 28-29, 58.

[5]曹洪欣.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教学法探讨[J]. 中医教育,2002(5): 33-34.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英译双语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