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赖诺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及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比较
2014-03-06曲红,王冰
曲 红,王 冰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可影响心、 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我国高血压病人众多,迄今为止高血压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一般是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情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来评价药物[3,4],降压与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评价药物疗效的两个方面[5]。近年来,降压以外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肺运动试验则是通过运动刺激分析运动时患者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通气参数以及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心排量及心电图等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的一种无创方法,能够更精确、全面地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准确的反映各系统脏器的生理的、病理的气体代谢情况。本研究根据监测服用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部分数据来评价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以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长期服用赖诺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人的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的改变来探讨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于威海市立医院心血管中心出院时2~3级的高血压病患者96例,所有病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经威海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西医标准;②18岁以上成年人;③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疗。
排除标准:①血压达标者;②已服用赖诺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及其相关制剂者;③严重心肺肾等功能损害者;④特殊人群。
1.2 一般资料 男50例,女46例,年龄41~72岁之间,所有受试者均能配合完成心肺运动检查。按男女比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人。赖诺普利组,平均年龄(58.4±12.1)岁,基础血压:(158.08±17.30)/(95.93±12.56)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平均年龄(56.6±10.7)岁,基础血压:(162.81±15.06)/(96.22±12.62)mmHg;厄贝沙坦组,平均年龄(59.4±12.4)岁,基础血压:(159.46±16.16)/(97.62±12.12)mmHg。3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及基础血压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3 药品与仪器 赖诺普利片,10 mg/片(商品名:捷赐瑞,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批号:1302084);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片(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公司生产,批号:1305055);厄贝沙坦片,150 mg/片(商品名:安博维,赛诺菲公司生产,批号:2A295)。
1.4 研究方法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及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建立档案。赖诺普利组病人口服赖诺普利片,10 mg,一日1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病人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一日1次。厄贝沙坦组病人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一日1次。服药期间所有患者每日进行血压监测并记录,如血压控制达到预定目标(即血压达到130/80 mmHg或以下,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或舒张压下降≥20 mmHg)则继续服药,反之则增加药物剂量,赖诺普利片增至20 mg·d-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增至 10 mg·d-1,厄贝沙坦片增至300 mg·d-1。服药6及12个月后监测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运动时最大摄氧量,比较3组差异。
1.5 疗效评价 服药6及12个月后3组病人分别测血压,比较血压下降程度;3组病人分别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测量运动时最大摄氧量,比较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剂量调整 所有受试者随访期间无死亡、再次住院事件发生,所有病人均能配合完成心肺运动功能检查,所有病人均能配合执行方案,其中赖诺普利有12例患者用药量增至60 mg·d-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4例患者用药量增至10 mg·d-1,厄贝沙坦有15例患者用药量增至300 mg·d-1。
2.2 降压程度 服药6及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3.09±15.50)/(14.18±9.44)mmHg、(36.49±17.10)/(15.28±8.24)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1.80±12.93)/(12.72±9.76)mmHg、(33.85±15.82)/(17.28±7.56)mmHg;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2.90±14.82)/(15.21±10.85)mmHg、(33.85±13.72)/(17.42±11.54)mmHg。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变化程度 3个组服药前运动时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结果分别为17.30±1.02、17.06±0.86和17.10±0.86。服药6及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20.22±1.15、20.99±1.37;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7.87 ±1.43、18.00±1.13;厄贝沙坦组:17.98±1.33、18.26±1.53。3组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mL·(kg·min)-1]研究表明,6及12个月后进行心肺运动功能检查,赖诺普利组病人运动时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mL·(kg·min)-1]较其他两组升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的血压6个月后有显著降低,对于部分降压效果不明显者,增加剂量后,亦获得了明显效果。服药6及18个月后,从降压效果来看,赖诺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相当,表明3种药物都具有良好的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本研究中3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无差异。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X)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衡量人体呼吸和循环机能水平的肺功能检查之一,它可用于功能性运动容量的评价、疾病的诊断及判断治疗。心肺运动试验参数可以用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指导制定恰当的给药方案。最大摄氧量是反应患者最高运动强度的指标,这个指标的改善提示药物是否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综合活动能力。本研究发现6个月后赖诺普利组患者运动时最大摄氧量升高,提示服用赖诺普利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较多;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患者运动时最大摄氧量较6个月略微升高,提示长期服用赖诺普利能持续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可以把心肺运动与药物治疗效果联系起来,更安全有效的评价降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以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进而指导患者用药,观察患者服药后最大摄氧量的变化,对其用药剂量进行随时调整。
近来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如uFE、CAMELOT)的结果证明,在血压控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种类降压药具有不同的其他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抗高血压药物存在降压外血管保护的药理学基础,也是临床选择用药的依据。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来监测降压药物对最大摄氧量等心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可以给临床用药选择提供新的有效的指导方向。
[1]刘伏元,许明生,洪海鸥,等.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的调查[J].安徽医学,2008,29(5):578 -580.
[2]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 -89.
[3]金平.如何选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J].中外健康文摘,2010,7(5):33 -34.
[4]孙治国.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药学研究,2013,32(6):363 -364.
[5]初少莉.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7):439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