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对比

2014-03-06孙岩陆学芬马炳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布比罗哌下腔

孙岩 陆学芬 马炳强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对比

孙岩 陆学芬 马炳强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昆山 215300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62例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的资料。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麻醉效果≥Ⅱ级者共计28例(90.3%),与对照组麻醉效果类似[27例(87.1%)](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值为(70.1±8.4)s,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值为(140.5±10.4)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产妇有10例出现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和4例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58.1% vs. 16.1%)(P <0.05)。结论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剖宫产

剖宫产手术离不开麻醉,鉴于产妇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特点,剖宫产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不适当的麻醉药物或者麻醉过程可能会危害母婴健康,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相关临床研究[1]发现其在较低浓度时能够有效抑制感觉神经传递,同时对运动神经的影响较小,为了比较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总结62例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资料,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8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例,年龄范围为24~34岁,平均年龄为(29.5±5.8)岁,体重范围为55~80 kg,平均体重为(62.8±10.6)kg,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并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前心电图检测结果正常,血小板及凝血时间正常,产妇均知情并且同意配合调研。排除标准: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等)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对麻醉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62例产妇根据麻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选择布比卡因麻醉的31例为对照组,选择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31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和平均体重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两组产妇在不同麻醉用药后的麻醉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之前不使用药物,进入手术室后在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基础上开放静脉通道,首先给予患者500 ml平衡液,使患者取左侧卧手术体位,在L3~L4部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当产妇脑脊液能够通畅回流时,观察组患者通过静脉缓慢注入2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注入2 ml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头部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麻醉过程中,如果产妇出现血压明显降低(低于基础值20%),应静脉推注5~10 mg麻黄碱,如果产妇心率低于55次/分钟时静脉推注0.3~0.5 g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

根据董介芍文献[2]中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麻醉失败需转行全麻者记为0级,镇痛效果一般者(腹肌紧张,产妇存在比较明显的牵拉反应)记为Ⅰ级,镇痛效果良好,产妇轻度疼痛者记为Ⅱ级,镇痛效果优秀,产妇安静者记为Ⅲ级。另外统计麻醉过程中产妇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麻醉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平均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方检验。

2 结果

在麻醉效果方面:观察组麻醉效果≥II级者共计28例(90.3%),对照组麻醉效果大于等于II级者共计27例(87.1%),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表1。

表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结果(例)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值为(70.1±8.4) s,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值为(140.5±10.4)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结果(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麻醉相关指标数据统计结果(s)

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产妇有10例出现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和4例心动过缓,观察组有3例出现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和1例牵拉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58.1% vs. 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本研究数据统计结果可以推断出:两组产妇分别应用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麻醉等级≥II级的产妇均大于80%,说明两种麻醉药物均具有满意的麻醉效果。而表2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了应用罗哌卡因麻醉的观察组产妇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以推断出罗哌卡因对产妇的循环干扰更小,运动恢复速度更快,更适合剖宫产手术麻醉的需要,而观察组产妇手术后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进一步说明了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3]与布比卡因十分类似(是布比卡因的同分异构体),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细胞中钠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达到阻滞神经兴奋与传导的目的,相关临床研究[4]发现,罗哌卡因能够在较低浓度时有效抑制感觉神经传递,同时对运动神经的影响较小,镇痛效果显著并且具有较长的麻醉作用时间,具有满意的临床作用效果。

[1]时捷, 陶桂娥, 赵瑞卿, 等.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产妇产程和母婴结局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3, 53(41): 81-83.

[2]董介芍. 麻醉前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6): 108-109.

[3] WANG Lizhong, CHANG Xiangyang, LIU Xia, et al. Comparison of bupivacaine,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for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10, 123(2): 178-183.

[4]唐慧, 陈佳, 何虹, 等. 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J]. 上海医学, 2012, 35(12): 1035-1038.

R719.8

B

1674-9308(2014)03-007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3.049

猜你喜欢

布比罗哌下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布比卡因神经毒性研究现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