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在门诊管理中应用体会
2014-03-04靳杭红王明圣张磊磊
靳杭红,王明圣,毛 屏,张磊磊
伴随着我国医院数字化发展进程,以无线网络、移动信息终端、移动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为特色的数字化医院无线移动应用得到了普及。随着“大门诊、小病房”管理模式的深入,对患者服务方便、快捷、高效,已成为提升门诊管理服务质量的重点。窗口等候时间是评价门诊服务流程的重要指标之一[1]。自2012年3月以来,我院实现门诊流程信息化改造后,门诊量逐年攀升,日门诊量常年达3000~4000人次,高峰期达到5000余人次。门诊输液患者也明显增加,门诊输液工作量大、业务繁忙琐碎,患者多,流动快,给护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同时因输液点分散,患者求助时呼叫困难,一旦出现差错,可能危及患者的安全。输液时一般每例患者有1~2名家属陪同。在输液高峰期,人员拥挤,环境污染,加之排队等候时间长,患者和家属心情烦躁,容易出现怨气或不满,引发矛盾和纠纷。为提升门诊的整体服务水平,我院于2013年10月引进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同时对门诊输液室环境条件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过近6个月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系统的使用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静脉输液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让患者得到高水平的服务,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现将该系统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应用流程
1.1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功能 该系统由门诊输液手持终端(PDA)无线系统、门诊输液呼叫系统(RFID)、门诊输液护士站、门诊输液排队叫号系统四部分组成。该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智能识别和无线移动技术,实现护士对患者身份和药物条形码核对的功能,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实现快速的接收、识别和确认。该系统采用无线呼叫技术,实现输液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1.2医嘱操作流程执行 患者确定需要输液、医生开具处方后,护士从医院的HIS系统获取输液处方信息,并显示输液治疗费缴费记录。系统利用二维条码技术对输液药物进行分组、标记、核对患者身份,输液护士接单后扫描治疗单上患者ID号条形码→安排座椅号→选择需执行的医嘱→打印输液标签、输液卡→配药护士核对配药→注射护士核对穿刺输液,有效杜绝人工判断差错。
1.3输液患者病情管理 患者信息进入输液系统后,可显示该患者的基本信息、处方内容、输液历史等信息,并记录护士处理医嘱的时间,即完成每一患者从扫描治疗单到打印出输液标签及完成输液的时间。巡视护士携带手持终端机,可随时接收患者的呼叫信息,或实时查看患者的输液情况,及时查询、核对、更换液体等,保证输液护理的质量。
1.4提醒药品过敏或使用错误的功能 该系统对常用易过敏药或发现用错药,可报警提醒,增加输液的安全性。
1.5排队叫号功能 在输液患者多时,按护士接单时间顺序,有自动排队和叫号功能,保证输液位置安排和操作计划有序。患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输液列表顺序,听语音叫号后,均能顺序进入操作台,避免拥挤或插队,改善了输液室嘈杂的环境,维护了输液场所的良好秩序,缓解拥挤和患者紧张情绪,保障了输液安全[2]。
1.6信息统计查询与管理功能 该系统可自动准确统计门诊输液工作量,按时段统计药品消耗,医院管理者可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各项工作数据数质量统计,并通过数字和图形呈现,考核护士工作量和绩效,统计结果简便、准确、快捷。同时管理者可根据统计结果,调整相应的工作安排,进行药材的补充等,实现管理精确化。
2 门诊环境的分区配套改造
在配备门诊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同时,我院将门诊输液室区域重新配置改造,划分为4个区,每个区域管理做到整洁、规范、有序。
2.1配液室 为洁净区,安装消毒设备集中配液。操作完成后,计算机系统将信息自动传输至叫号系统。配制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配液质量的安全。
2.2穿刺操作台 设有编号,上方有LED显示屏。患者在大厅有序等待,听到叫号后前往呼叫告知的号台进行穿刺操作。
2.3输液区 输液区有明显标志、醒目的箭头指向,简单易懂的输液流程图及温馨提示,输液前后均有巡视班护士引导前往。配有标准床单元6张,配有隔帘。输液软座椅39把,可升缩的真皮软椅9张,椅子靠背可调节放平或伸直,椅子旁有呼叫器,椅背和扶手套,定时清洗。输液区设有空调、电视、饮水机、设置健康宣传栏、书报、纸杯、热水袋、卫生纸、宣传册等便民用品,在为患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3 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应用效果
3.1提高工作效率,整合了人力资源 应用该系统后,实现了门诊输液工作管理的迅速快捷,简化了护士工作,节省了护士处理医嘱时间。并且治疗药物越多,节省时间越多。传统输液流程需经过手工登记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输液时间、输入药物,手写输液卡等,耗时较长。应用该系统后简化了流程,实现了门诊输液工作的快捷化。在未增加门诊护士的情况下,输液工作量由以往平均每天25人增加到现在的平均每天50人,最高达65人,护士能从容完成,未发生任何差错。同时医院还整合了门、急诊人力资源,急诊科白天患者的输液全部门诊输液室承担,节约了急诊科输液室2~3名人员。
3.2护理操作更加准确 输液室是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过去常有医生处方有误、注射单书写不规范、药房发错药、收费错误等工作疏忽[3]。无线移动输液系统能有效避免医生书写错误、护士转抄及执行医嘱的错误,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和纠纷。该系统与HIS对接,通过扫描处方单或二维条码直接读取患者处方信息,护士接单台打印二维条码到输液瓶上,能准确、快速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3.3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门诊流程改造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最便捷、最准确的医疗服务[4]。门诊移动输液系统启动后,护士处理医嘱时间缩短,患者的输液等候时间亦相应缩短。减少排队环节,患者听到语音提示到指定穿刺台,护士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后穿刺,秩序井然,减少无序走动,改善输液室嘈杂环境,减少了护士维持秩序的时间和精力,护士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输液巡视中,增加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与时间。患者有需求时只要按座椅上呼叫铃,护士可在屏幕上看到患者呼叫的座椅号,及时处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输液现代化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4提高了管理效率 通过护士手持终端扫描条码,实时记录操作时间动作(配药、巡视、穿刺等),并自动生成部门报表或个人报表统计,方便个人、科室工作量的统计,也为绩效管理、数据化管理、奖励性绩效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5]。同时护士长可以对输液量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对比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安排、药材准备等,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门诊无线移动输液系统应用以来,为优化门诊流程和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医院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提升了规范化、人性化服务品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姚峥,刘德海,费晓璐,等.践行“三好一满意”缩短门诊窗口等候时间[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3):56-58.
[2] 王明举,王霞,王玉贵,等.精益管理在门诊输液流程改善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24-25.
[3] 沈春燕.绩效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护士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27-528.
[4] 杨玉梅,许丽琴,齐旭升,等.精益管理在提升儿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27-29.
[5] 李晓真,皮红英,王玉玲.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