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周炎患者就诊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3-04李继金向启君李汶娟王洪漫石俊婷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8期
关键词:冠周炎智齿患牙

李继金,向启君,李汶娟,王洪漫,石俊婷

冠周炎是口腔门诊中常见的急症,患者多因牙疼而就诊。疼痛作为患者最主观的一种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因牙疼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其个体差异显著,症状不尽相同。如疼痛伴随面部肿胀,则更让患者心理压力增大[1],在就诊过程中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较大。对这类因疼痛或伴随面部肿胀导致患者心理和情绪变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牙医的临床治疗,提高治疗质量[2-3]。笔者对门诊冠周炎患者的就诊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3月在本院口腔科初次就诊的冠周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63例,年龄19~45岁,平均24.6岁。入选患者均自愿同意调查,配合此次研究。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患者候诊期间,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由调查人员按照调查表问题,逐个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在治疗完成后,让患者写下治疗感受及建议。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统一调查用语的培训,避免诱导式提问。所有调查问卷均回收,有效问卷率为100%。

2 结果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纳分析,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在治疗前、中、后均有些不同[4-5],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治疗前心理 冠周炎可引起张口受限、咬合痛和肿胀痛等,致病因素多,受心理、生理及精神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前,应首先评估患者的症状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期望,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措施[6]。

2.1.1急燥、紧张心理及护理对策 本组100例中,43例表现为急躁、紧张心理,多为21岁左右的青年患者。由于患者对疾病症状及病情不了解,容易急躁、坐立不安,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及时获取病情信息。当坐在治疗椅上接收牙科治疗时,更会产生紧张心理,有些患者用手紧紧抓住椅把,希望治疗尽快结束。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应在经过牙科医生的耐心解释后,用和蔼的态度、简洁的言语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加强患者的认识,让患者放松,消除或缓解急躁心理。在患者放松后,可以通过拍背、拉手等肢体动作,对其进行鼓励,让患者心里踏实,减轻心理压力,这对于取得患者配合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2.1.2恐惧心理及护理对策 本组100例中,23例反复出现冠周炎发作,或经过数次治疗后,因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未拔出患牙又重新发作者。患者本身对拔牙这种医疗行为产生恐惧,或者对上一次治疗产生的疼痛有不愉快的经历。护士应了解这类患者的特点,注意语言和行为的规范性、艺术性、灵活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患者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平衡患者的心理,消除其对牙科治疗的恐惧心理,或者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

2.1.3担心、戒备心理及护理对策 随着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对医疗环境的耳濡目染,一些关于牙科诊所负面新闻的报道、放大等,部分患者对口腔卫生保健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诊疗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4]。由于医学知识的复杂性,患者对医疗的片面理解,少数患者就诊时顾虑重重、猜测多疑;有些患者担心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7],有些患者自带漱口杯,观察医师是否更换一次性检查手套等,表现出担心及戒备心理。如果此时医护人员不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则容易引起患者的抵触。对此,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充分理解患者的担心,并做出相应的、令患者信服的解释。在患者面前让患者查看消毒日期,打开一次性器械的外包装,同时解释本单位防范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本研究中4例出现对医疗器械卫生的担心。

2.1.4寻求专家治疗的心理及护理对策 本研究中2例年轻患者初次就诊,由于对病情的了解及认识较少,希望找到经验丰富、技术好的医生为自己诊疗。他们以年龄判断医生经验,不信任年轻医生,即使痛苦难忍,也要等待专家[8]。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应耐心向患者介绍接诊的医生及其专业特长,并告知患者冠周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让患者明白自己的需求,得到专业的治疗,缩短其等待时间,尽早解除病痛。

2.2治疗期间 冠周炎的治疗因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常规以冲洗为主,局部上药,炎症控制后视情况拔出患牙。若引起牙周软组织肿胀,形成脓肿和感染灶,出现面部肿胀时,则需进行切开引流、配合理疗等治疗。患者经初次处理后,疼痛有一定程度缓解,但疼痛仍会持续数天,患者常表现出不配合治疗的情绪,并有不同程度着急和怀疑等心理特点。

2.2.1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对策 冠周炎多因牙齿阻生未正常萌出、软组织覆盖而引起,其主要治疗方案在控制炎症后需要拔除患牙,同时医生会建议拔除对合智齿。部分患者在听到拔牙后会有恐惧心理,在炎症控制、疼痛缓解后,放弃复诊治疗,这样可导致后期重复出现智齿冠周炎。或患者同意拔除患牙,但对医生建议拔除对合未感染的智齿存在怀疑心理。本研究中,11例在冠周炎症控制后未及时复诊拔除病灶智齿,17例拔除患牙后放弃拔除对合智齿。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在患者治疗时,应主动配合医生告诉患者复诊拔牙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利用科室内的口腔宣传手册、科普书籍等向患者讲解阻生智齿的种类,可能出现的症状及不拔除患牙的危害,使患者认识到放弃或不配合治疗的不良后果,以使之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2.2.2焦急心理及护理对策 部分冠周炎患者在复诊拔牙过程中,由于牙齿拔除困难,花费时间较长,患者表现出焦急的心态。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的同时,可予以语言安慰、拉手等动作,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减少患者的忧虑,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治疗完成后,告知患者治疗过程很顺利,让患者心情平复。

2.3治疗后 冠周炎首次治疗以局部冲洗上药为主。治疗后疼痛症状一般会缓解,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仍会有担心、顾虑,渴望得到关于后期治疗及预后的相关信息。治疗后患者往往会有以下几种问题:“还会疼多久?”、“肿胀几天能消?”、“什么时候可以拔牙?”等。在首次治疗后,患者对治疗一般持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得到明确的恢复时间。对此,护士应详细对患者交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让患者自发关注症状有无减轻,按时来复诊。同时,让患者意识到,疾病的恢复需要患者自身的配合与调节,顺应治疗的疗程和周期。

3 小结

冠周炎患者在发病后到接受治疗的不同阶段,会产生多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护士应充分了解这类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排除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反应,从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减少疾病对心理健康的损害,这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9],医护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应增强与患者的互动,加强沟通,排解患者患病期间的顾虑,使医疗过程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海兰.口腔门诊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2,25(5):781-782.

[2] 刘金环.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9):157.

[3] 李芳萍,张珑.门诊医患关系间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38-339.

[4] 金美.急诊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探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4(中旬刊):151-153.

[5] 廖凤娥.急诊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应诊策略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2):62-63.

[6] 李芳萍,张珑.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1:50-52.

[7] 张珑,李芳萍,陶洪.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问题与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619-620.

[8] 吕安娜,许月静.论改善口腔医患关系[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7(下旬刊):189-190.

[9] 魏琳.浅谈新形势下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重庆医学,2007,36(19):2020.

猜你喜欢

冠周炎智齿患牙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智齿冠周炎的注意事项
意向性牙再植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研究
我陪妈妈拔智齿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拔不拔智齿,牙片说了算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两种修复方法对已做根管治疗并单端游离缺失前磨牙折裂的影响
旱莲固齿散甘油混合剂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40例
复方牙痛酊治疗牙龈炎、冠周炎34例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