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成就激励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2014-03-03周丽娟周青利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周丽娟+++周青利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绩激励理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创新提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并详细举列了该资助方案的项目及比重。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梦,周婷.浅论美国大学生“资助包”制度及其启示.中国电子教育,2009(4).

[2]D.B.Johnstone.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College Board, 1986.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绩激励理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创新提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并详细举列了该资助方案的项目及比重。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梦,周婷.浅论美国大学生“资助包”制度及其启示.中国电子教育,2009(4).

[2]D.B.Johnstone.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College Board, 1986.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成绩激励理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创新提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并详细举列了该资助方案的项目及比重。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就激励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模型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认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想要客观公正的认定来自不同地区、省份、民族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需要一个公正的认定系统。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试图探索构建公平、合理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

一、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学科基础

1.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

管理学中的相关激励理论,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试图通过这些理论的指导,在行为和心理上满足贫困学生的需求,刺激贫困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脱贫的目的。

2.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

D. B. 约翰斯通( D. Br uce Johnstone) 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提出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认为高等教育成本需要由四方分担, 即政府或纳税人、家长、学生、捐赠个人或团体。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建立在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之上,高校的成本分担理论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具体构建

1.个性化资助模式的建立

美国作为大学生资助模式建设比较先行,资助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采取了向大学生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包”的混合资助模式对其进行资助。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包”,提供给学生以便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困难。成就激励理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借鉴美国大学所通行的“资助包”的核心理念,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可操作的现实基础,对“资助包”的具体配置进行调整、改进,从而建构起基于成就激励理论的个性化资助模式。

2.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解析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具体配置:

上图清晰的展示了个性化资助方案的混合资助配置内容,同时也提供了这种混合资助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个性化的资助方案,首先就体现在参考依据的个性化上。

第一,如图所示受助学生所需的上学成本,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费用等。其中,学费、住宿费以学校公布的数字为准;生活费则参照上海市每月最低生活保障费,并乘以10个月的在校时间;其他费用指涉及到学生本人预估的各种学习、生活费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计算时,则以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的平均费用作为参考。

第二,个性化资助方案考虑了受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提供的经济支持。前一阶段困难认定的结果,即受助学生困难认定的贫困程度,也可称为受助学生所能筹集的资金力度(认定受助学生困难程度越高,其所能筹集上学的资金就越少),将为受助学生预估的上学筹集资金这项数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影响此项数据的因素较为复杂,受助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储蓄情况、消费情况、意外支出情况、亲友支援情况、接受校外捐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对受助学生实际筹集的上学资金产生影响。

第三,计算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本学年在校所需要的资金减去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上学资金,差额即是本学年所需的经济资助。由此,在考虑了囊括受助学生专业、年级差异,家庭经济情况差异以及临时、突发性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产生出全方位而富个性化的经济资助基本设定的参考依据。

第四,学校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核,并进行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初步配比。

第五,个性化资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

3. 个性化资助模式的项目比重

混合资助模式下的经济资助模式,必须合理配置各资助项目的比例,体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充分发挥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导向与激励作用,达到“解困、育人、成才”的最终目标。

为了实现资助与育人并行,在向困难学生提供资助的同时,实现对其的综合培养,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应该采取个性化的资助模式格局,加大有偿资助的力度和比重,逐步过渡到以有偿资助为主,无偿资助为辅,多样化混合式的资助模式。

三、成就激励理论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型的设计意义

1.通过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多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这些举措对于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

2.体现“成本分担”原则

个性化资助方案体现了美国当代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John Stone)的教育成本分担的思想,他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其受益者共同承担,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包括家长与学生、纳税人、大学及企业,因此他们四方都应分担教育成本,而不应当由纳税人单独来承担。大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成本分担者,这一思想就体现在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理念中。对大学生的资助不能仅仅是无偿资助,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助学贷款或勤工助学项目,使大学生增强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

3.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形成立体的资助格局

个性化资助方案的设计确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多元、立体的资助格局。另一方面,多层次、混合式的资助结构,并不单纯停留在“助贫”的经济救助层面,奖、助、减、免、补相结合的立体资助格局,恰恰是从育人的角度上,从对受助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上,更新、丰富了传统的资助思路,继而树立多元的资助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梦,周婷.浅论美国大学生“资助包”制度及其启示.中国电子教育,2009(4).

[2]D.B.Johnstone.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United States[M]. New York: College Board, 198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和激发模式研究
搭建高校发展性资助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