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与院外随访结果分析

2014-03-03胡艳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先心病复查先天性

胡艳艳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综述及其他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与院外随访结果分析

胡艳艳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51)

目的观察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与预后,以期获得有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先天心脏病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与随访情况。结果VSD 20例,ASD 59例,PDA 101例,PS 29例,复合手术7例(ASD+PDA 3例,PS+VSD 1例,PS+ASD 3例);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1周内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手术时间低于VSD、PDA、PS,复合畸形手术时间高于ASD、P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0个月,平均(23.7±11.3)个月,失访14例,未见死亡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已基本成熟,器材、路径、技术可基本满足各类先心病治疗需要,封堵与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难度与病种类型、病情有关,影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内监护非常必要,处理严重并发,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指标。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院外随访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儿童常见心血管病,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15~20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先心病常见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等(ASD)、肺动脉瓣狭窄(PS)等,均严重损害患儿生长发育,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先心病多需手术治疗,以往采用开胸术,成功率较高,但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昂,影响家长治疗意愿,至病情迁延加重,延误治疗时机。近年来,介入技术逐渐成熟,已被广泛应用先心病治疗之中。本次研究对我院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总结有益经验。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13年7月,共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先心病患者216例,其中男111例,女105例。年龄4个月~14岁,中位年龄5.0岁。体质量4kg~46kg,平均(16.9±8.9)kg。疾病情况:VSD 20例,ASD 59例,PDA 101例,PS 29例,复合手术7例(ASD+PDA 3例,PS+VSD 1例,PS+ASD 3例)。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ECG)结果完整可靠;②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③均经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ASD与PDA禁忌症;②经皮气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ulmonary valvular stenosis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BPV)非适应症。

1.2 方法

1.2.1 准备与麻醉常规抗生素皮试与过敏试验,腹股沟穿刺备皮,术前禁食8h、4~6h禁饮。年幼者采用丙泊酚、氯胺酮全身基础麻醉,年长可配合者以2%利多卡因穿刺局部麻醉,而后静脉应用地塞米松针、肝素,心电图、循环、呼吸、TTE监护,X线透视操作。

1.2.2 手术①VSD,右心导管术检查,常规斜位造影,测量VSD大小、VSD上缘据主动脉瓣距离,建立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股静脉轨道,据造影与TTE监测评估结果,择优选择封堵器,将其运送至左心室,操作输送系统依次释放左心室面伞、右心室面伞,再次行左心室造影与TTE测量,确认封堵效果,释放封堵器,撤除输送鞘,拔出血管鞘,止血保证术毕;②ASD,穿刺股静脉,测量ASD,将导管经ASD送至左上肺静脉,联合TTE测量选择封堵器,输送至左心房,依次打开左心房面伞、右心房面伞,复查确认无误后,反复推拉输送鞘管,再次确认,调整封堵器,彩超确认无分流再释放;③PDA,穿刺股动、静脉,右心导管术检查,X线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定位测量PDA,观察气管与支气管,选择封堵器,将其送至胸主动脉内,展开蘑菇伞部,置入动脉导管,确认可靠,再行造影与TTE,确认无误后释放;④PS,右心室造影,计算跨瓣压差,明确适应证,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合适球囊,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反复扩张2-3次至腰征消失,复查肺动脉至右室连续压力分布、跨瓣压差,行左侧为右心室造影等检查,评估扩张效果,确认右心室漏斗部无反应性狭窄,效果满意术毕;⑤复合畸形,ASD+PS先行PBPV,再行ASD封堵;VSD+PDA,合适者行VSD封堵后行PDA封堵。

1.2.3 术后处理①心电监护6小时,穿刺部位按压止血2小时,预防使用抗生素3天,ASD、VSD应用阿司匹林(3~5mg/kg·d,6个月)。分别在第1、3、6、12个月复查TTE、ECG、胸片,以后每年行1次复查;②术后禁水6h。

1.3 疗效判定

有效:ASD、PDA、VSD成功关闭,封堵器放置正确,无或仅有微量残留分流,PS术后复查肺动脉与漏斗部跨瓣压差<25mmHg,肺动脉瓣狭窄解除。安全性指标:存活,无脑栓塞、心包填塞、心包积液、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天数与手术情况

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手术时间低于VSD、PDA、PS,复合畸形手术时间高于ASD、P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手术成功率、1周内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并发症多见分支传导阻滞5例、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3例、非阵发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随访时间12个月~50个月,平均(23.7±11.3)个月,失访14例,实际随访202例,未见死亡例。

表1 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住院天数与手术时间对比(±s)

注:与VSD、PDA、PS、复合畸形组相比,△P<0.05;与ASD、PDA相比,*P<0.05。

表2 不同类型心脏病患儿治疗效果、1周内并发情况[(±s),n(%)]

3 讨论

CH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妊娠早期(一般为3个月内)孕妇受放射性伤害或发生病毒感染有关,近期婚配也可能增加CHD发生风险[2]。部分患儿CHD继发肺动脉高压、艾生曼格综合征,延误治疗时机,故及早干预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3]。介入技术是治疗CHD重要技术,我国已成功开展数万床CHD介入手术,国产封堵装置类型齐全,适应证广,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本组216例患者,仅失败1例,且为转开胸手术,未见死亡例,患者48h心胸状况显著改善。据2009年-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共开展先心介入治疗81645例,成功率97.69%,严重并发率发生率0.17%,死亡率0.03%,先心介入治疗已达到较高水平,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VSD动静脉轨道建立、球囊扩张、封堵器选择与输送等,医师严格遵照路径操作,及时复查,掌握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可保证封堵效果,治疗的重点向术后并发症预防[3]。本次研究中216例患者术后1周内并发12例,多见传导阻滞、心率异常,提示先心介入术后可能存在心内循环障碍风险。主要原因可能为:①微量残留分流;②局部血供障碍,致心肌损伤;③药物刺激[4]。若不及时处置,可能存在恶化风险,还会增加患者家属心理负担。其它诸如封堵器脱落、心包积液、脑栓塞并发几率较低,本组患者未见以上并发,但不应放松警惕,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腰痛、尿液改变、牙龈出血等异常时,应立即通报及时处置。多数患儿在封堵成功后,出院可恢复正常,但临床上不乏出院后封堵器脱落、急性心衰报告,此外部分先心还存在肺动脉高压等病理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心脏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先心介入患儿应定期复查,以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置[5]。

[1]曾国洪,王树水.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及争论[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70-72.

[2]彭道地,蒲晓群,郑昭芬,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285例疗效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7.

[3]蒋世良.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259-260.

[4]库德热提·艾比布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评价[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3):304-306.

[5]赵晓霞,何琴.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62-2164.

猜你喜欢

先心病复查先天性
11 36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检出情况分析▲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先心病患儿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勘 误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