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治理思考
——与政府公职人员交流(之一)

2014-03-02谭国太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2期
关键词:公职人员政府

文/谭国太

地方政府治理思考
——与政府公职人员交流(之一)

文/谭国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我国政府经历了从政府统治到政府管理再到政府治理,这样一个政府发展轨迹,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在政府治理条件下,地方政府到底应该如何认识政府治理,如何进行政府治理,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思考,与地方政府公职人员进行交流。

一、政府意识

在政府治理条件下,我们应该以清醒的头脑,对“政府意识”进行重新认识,坚持传统政府意识正确的思维,抛弃政府统治政府管理时期给头脑中留下的错误意识,牢固树立政府治理条件下的政府意识。

政府治理条件下的政府意识是什么?笔者归纳了三个方面,即人民政府、服务政府、公正政府。

人民政府,这是对政府性质的介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其民主政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据人民的意愿实行治理。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实行政府治理,包括政府经济、文化、社会治理。政府公职人员应该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只有记住了人民政府的性质,政府治理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服务政府,这是对政府工作的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按其政府性质,服务政府定位就应随之开始。然而,实际上我们的政府走了很长一段弯路,由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学学科建设起步太晚,当时的政府公职人员也只能学着统治政府的一些作法,高度集权,发号施令,方法简单,颇有效率。改革开放后,行政管理学和政府管理学逐步建立起来,我们的政府挣脱了集权思想的控制,创新了政府管理思路,但仍然没有树立起服务政府理念。虽然我们的宣传舆论不断批评这种状况,但在政府管理的大背景下,仍难建设真正的服务政府。政府公职人员时常把为老百姓办事当作一种恩赐,门难进,脸难看。政府治理就是服务政府,政府公职人员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种定位为服务政府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公正政府,这是对政府行为的要求。政府行为是否公正,关系到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过去,一些政府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搞权钱交易,甚至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偏袒利益集团,为他们谋取利益,为自己捞取好处,这些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严重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颠覆了政府的公正性。政府治理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始终坚持政府的公正性,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利用,不为金钱所动。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公正性保证政府运作的公开性,避免政府行为中的暗箱操作,树立政府良好的公正形象。

二、政府责任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集权,不揽权,担当起对市场、企业、社会的宏观协调与指导服务。

对市场负责。各级地方政府在市场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市场经济成败的关键。政府必须积极稳妥的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各级地方政府坚持这样做,经济发展就会步入正确轨道,经济效率就会稳步提高。反之,就将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

对企业负责。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对企业应该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毫无保留的对企业放权,真正做到属于企业的权利还权于企业,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改革开放36年来,政府要对企业放权、还权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就是愿意扭住企业不放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问题,有的是想政府办事方便一点,少数政府官员也想借此敛财。政府对企业负责,就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以无私无畏的精神状态,把属于企业的权利,大胆地放权、还权于企业,让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

对社会负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也就是说社会治理主体是人民,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最大限度增加了社会和谐因素,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过去,地方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总是习惯于统揽统管,放开放活差一些。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中,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主体的作用,使民族区域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农村村民自治和社会各种组织健康发展,真正使他们成为团结和谐共同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

三、政府行为

衡量地方政府的作为,不是单纯的GDP,而是一个综合的考量体系,那就是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生活要提高。

经济要发展。经济发展必须按照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去运作经济发展。过去,有的地方政府表面上看起来大有作为,GDP增长速度快,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偏离政策要求,有的靠卖土地,有的破坏环境,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不是作为,而是祸害。政府治理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是要彻底摒弃政府主观意志,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二是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三是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社会要进步。社会进步包括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文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成长,各项事业兴旺等。我们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对四风,惩治腐败,使党风得到根本好转。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使整个社会形成一派兴旺、团结、和谐的新气象。

生活要提高。政府作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尤其是城市里的棚户区、农村中的困难户,政府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改变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四、政府公信

政府的公信度历来都受到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一个清廉的政府,有作为的政府,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一个腐败的政府,无能的政府,老百姓自然也会唾弃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呢?

有法可依,不朝令夕改。政府治理条件下,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作出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各种预算规划等,这些东西一旦发布,不能朝令夕改,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制定法规、制度、规划时,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防止主观武断,违背民众意志。过去,有的地方政府尤其是一些基层政府,把主观随意性带到政府工作,总是朝令夕改,结果受到老百姓的抛弃。政府改革,就是不论什么事都要有法可依,不能个人说了算,这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

运作透明,不搞权钱交易。政府治理就是要求地方政府政务运作要透明,不搞暗箱操作,不搞权钱交易。过去,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在政务活动中,习惯暗箱操作,譬如有的地方政府官员,他们总是不愿意通过预标把钱透明的分配出去,而是把钱揣在荷包里,让下面去向他要,这样的不怕麻烦,其目的当然不言而喻。有些政府官员甚至偏袒利益集团,与其权钱交易,或受利益集团操控,成为他们的“影子政府”。老百姓对政府中出现的这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政府治理主张政府运作透明,政务活动一般保密性不强,有些政务活动可以吸收老百姓直接参加研讨,可以上网与网民交流互动。总之,政府活动要让老百姓知晓,任何人都没有剥夺老百姓知情权的权力。

严明法纪,不违法乱纪。政府治理就要严明法纪,政府公职人员更不能违法乱纪。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如果没有严明的法纪意识,难免就会违法乱纪。譬如在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强拆见之电视、报纸不少,每个强拆案件中,都有政府或政府官员在背后支持。事实证明,一些政府官员法律意识不强,随意性工作思维用在政府工作中,忘记了政府工作就是宏观协调,服务百姓的根本宗旨。为此,政府治理就是要对政府公职人员中那些法治意识淡薄的人进行一次法治再教育,要让所有的政府公职人员严明法纪,政府工作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能违法乱纪。

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是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政府公职人员应该摒弃传统政府中那些错误的做法,在政府治理环境下,大胆改革政府工作,把地方各级政府真正办成人民政府、服务政府、公正政府。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教授、重庆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本刊主编

猜你喜欢

公职人员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