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治彬:推动中国肿瘤学科走在世界前列
2014-03-02林莉王亚楠受访者供图
文/ 林莉、王亚楠 图/受访者供图
罗治彬:推动中国肿瘤学科走在世界前列
文/ 林莉、王亚楠 图/受访者供图
人物简介
罗治彬,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肿瘤学主任医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曾先后主持和参加14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写编写专著5部。
他,远离城市繁华,选择到基层去,呕心沥血服务一区健康;
他,以患者获益为最高标准,时刻为患者着想,用仁心医术给患者生的力量;
他,追赶肿瘤治疗世界水准,潜心研究缔造品牌学科,致力中国肿瘤治疗水平引领世界浪潮;
他,坚守职业操守与良知,谱写和谐医患关系,以博爱心怀向患者张开温暖臂膀……
他就是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罗治彬。
投身到基层新医改浪潮中去
2008年,罗治彬做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择。作为一名医学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主任、研究生导师的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大城市、医科大学教学医院优渥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只身到了重庆市合川区投身于基层医院的新医改实践,这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奉献。
就任合川区人民医院院长后,他大胆改革、狠抓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医院服务基层的能力。为规范医院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他以创建二甲医院为契机狠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大力度调整不合理的学科布局和医院管理方式,并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的督查、评价、追踪和提高,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纠纷及事故大幅度减少。为增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他积极外出联络,有时要在高速路上跑两到三个来回,只为医护人才争取一次到重庆三甲医院接受培训的机会,在他的带动下,医院先后派送200余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和攻读学位,为技术人才快速发展创造机会。为加强学科建设,他积极添置电磁导航系统、磁共振、血液透析机等先进诊疗设备,业已形成以重点学科骨科为龙头的学科群,医院科研、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取得快速发展。
在五年任期内,他起早贪黑,经常早上6点过起床到医院巡视和查房,连周末也未停歇过;常常深夜还在和科室职工或班子成员讨论问题,他身体力行地当好表率,顾大家舍小家,经常使年幼女儿一人在家,无人照料。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和业绩成倍增长,业务收入达到近4亿元,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下降近15%左右。医院医药比例总控达到45%,医院“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效果逐渐显现。2010年医院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三级甲等医院的首批创建单位。
罗治彬常说,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医院综合实力提升后,就要反哺社会,不要搞“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把戏,踏踏实实为当地群众服务。近三年,他带领医护人员实施百千万白内障复明工程、糖尿病等防治知识免费讲座进社区活动,深入乡镇为老弱病人和困难人群上门义诊,积极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还专门开展“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推动全院职工积极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价高质服务。近3年来,合川区人民医院送医下乡为群众看病12000多人次,为城乡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三无”病人减免医疗费100多万元;深入农村慰问贫困户100余户,送去价值20000多元慰问品,为贫困患者、困难群众捐款20多万元。这一系列的利民、便民、惠民措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精心救治而不过度治疗
“我要让自己记住,我不是在治疗一张病人发烧的记录纸也不是恶性肿瘤本身,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病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家人以及造成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我的责任是要考虑到所有的这些事。这样做,才是真正替病人着想。”罗治彬这样认为。
罗治彬坚决反对社会上对待肿瘤患者的消极态度,他认为只要患者有需求、医生就应该和患者一道想办法帮助患者克服病痛。他说,“以人为本,救死扶伤是医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善待病人是我们的原则。”在对待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时,他都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减轻患者的剧烈疼痛,而不能消极处理,让每一个癌症患者在有限的生命里过得没有痛楚、活得更加有尊严、更加有质量。
同时,他又坚决反对过度治疗。经常在各种场合呼吁“多为患者着想”“不要企图把癌细胞杀灭得一个不剩而生命不息化疗不止”。罗治彬主张多学科密切合作,一切医疗手段的选择均应以患者获益为最高准则。在他的主导下,评价疗效的标准得到理性回归,不只是关注肿瘤大小的变化,而是更加在乎是否延长了患者寿命和提高了生命质量。
关于这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2001年,一位在渝某大型央企研究所的副所长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因为“右颌下包块”去罗治彬医师处就诊,经过检查被确诊“何奇金淋巴瘤”。当时病人及其家属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几乎天天以泪洗面,他们用从互联网和国外获得的资讯时刻围着他讨论病情,咨询最佳的治疗方案及病情能否得到控制、治疗后会否复发、长期生存的几率究竟多大等等,几乎每天都是同样的问题。罗治彬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同他们讨论、劝慰和鼓励,有时甚至深夜还应患者要求去茶楼同患者见面,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辅导患者正确配合治疗。后来,患者在他长达近两年的关心下获得治愈。他经常在患者复查期间主动打电话给患者,1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2010年的一天,患者按计划去医院复查,拍摄胸部正位片时发现“右肺中叶有阴影”,家属和患者本人再次沮丧地找到他,要求确认是不是“肿瘤复发或转移”了。他获悉后,亲自联系并和放射科专家讨论制定了复查方案,最终明确了不是肿瘤复发和转移。患者妻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地向他表达感谢并邀其共进晚餐时,他说,“这是我的职业,患者健康地生活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廉洁行医走得更远
从医二十年来,罗治彬服务过千余名患者,见过数不清的医药器材的推销人员,当时每当患者送红包、推销人员承诺回扣的时候,他总是劝导病人家属,要将钱花到更重要的地方,坚决拒绝推销人员的药品回扣。
为此,他专门完善了科务公开制度,对重要事项均定期进行公示公开,主动接受广大患者和同事们的监督。为推动科室发展,他淡化个人和科室的小利,自筹资金补贴进修人员,每年选送4-5名年轻医生到国内外高水平的肿瘤中心培训。2013年,罗治彬所在的肿瘤血液科被医院评选为先进集体和科研教学先进单位,并得到了院党委的表彰,全科有4人在年度考核中获得年度“优秀”。
“医生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我们必须每天和患者一起与疾病抗争,有时需要废寝忘食,有时要重复上千上万遍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工作,有时因为忙碌无法照顾家人,但既然从事了这个平凡的工作,就要用精湛的医术、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热心地为患者服务,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不辜负广大患者的生命之托。”他如是说。
作为一个钻研技术的人,心无旁骛是多么的重要,任何的功利或者杂质都会影响其心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0余年来坚持奋斗在医疗第一线,从无怨言,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对病人永远保持微笑;作为一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受到住劳累、忍得住泪水、扛得住压力!这是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对患者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这也是罗治彬的写照。
为中国肿瘤治疗水平领跑世界而奋斗
每个中国人都应当有自己的“中国梦”,罗治彬的“中国梦”就是希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希望重庆不要落在了世界同行的后面。他说,只有重庆市肿瘤治疗水平真正提高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重庆老百姓才能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这才是真正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等社会热点难题尽了力。
为实现这一理想,他确立了“2351”的学科建设思路,亲手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打造成重庆市第一个“肿瘤综合治疗特色专科”,并正在筹集建设涵盖内科治疗、放射治疗、微创手术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和先进的治疗手段的重庆首个“一站式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在肿瘤微创康复治疗项目上,罗治彬主动和兄弟学科真诚合作,以鼻咽癌、肺癌、大肠癌、宫颈癌、淋巴瘤等五种肿瘤为突破口,在肿瘤适当的分期内综合采用肿瘤微创康复、生物免疫以及中医中药等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治疗,实现肿瘤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使其成为重庆肿瘤医学的特色和名片。
为推动和提高全院肿瘤规范化治疗水平,他提出并实施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对第一次来院的肿瘤患者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治疗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坚持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通过充分、准确的评估制定出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人性化、个体化、综合化”医疗服务。目前,他正在计划依托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市三院检验科)、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肿瘤血液科创建重庆市肿瘤分子诊断平台,改善实验室条件,增添相关设备,重点开展与肿瘤分子诊断、药物敏感筛查、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等相适应的科学研究,并营造良好的创新研究环境与学术氛围,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全国的特色。此外,他还引进患者随访管理软件和癌痛管理软件,开展肿瘤患者一对一宣教和终身随访,建立肿瘤专科客户服务中心,同时,参与社区癌病患者管理,初步建立患教效果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在重庆市内的诊疗服务网络。据悉,肿瘤微创中心、放疗中心在今年也将投入使用。
回望二十余载行医路,激情如昨。罗治彬以仁心医术与同事在神圣的岗位上默默奋斗,消弭患者的痛楚,无畏于工作的辛苦,与患者肝胆相照并赢得患者的生命托付,坚守从医良知无愧于从医誓言。我们也希望罗治彬与他的科室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具有重庆特色、全国闻名的肿瘤专科,在推动中国肿瘤学科走向世界前列的大道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