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公路线上,站成一棵树
2014-03-02孙建和受访者供图
文/孙建和 图/受访者供图
秦军:公路线上,站成一棵树
文/孙建和 图/受访者供图
有这样一个人,他人在路上,心在路上,在偏远寂静的公路线上痴痴守候,走过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走过一个又一个严寒酷暑的年轮。
有这样一个人,他习惯了与烈日严寒打交道,习惯了与车辆尘土相陪伴,在漫漫无边的公路线上,站成一棵树,以树的姿态在公路两旁遮风挡雨、生根发芽。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工作和生活也许不为外界熟知,但却肩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担负着交通大动脉的畅通安全。
他就是用双手抚平重庆市巴南区数条交通要道的原公路养护段张家滩道班班长秦军。
父亲的“接力棒”
1994年5月,对年仅21岁的秦军来说是一生的一个转折,放弃待遇优厚的市电信工程公司的工作,21岁的秦军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当上了一名公路养护工人,从此也结下了“路缘”。
“1994年,我一个月的收入就是1000多元,而养护段的工资顶破天不超过300元。”4月21日,面对记者,秦军坦言“入行”之初的内心纠结,“但,父亲是一个老党员,老班长,老人认为我脑子灵光,学技术快,能吃苦,道班需要这样的人。”
干一行爱一行,11年后,即2005年9月,由于工作突出,秦军被调到接龙任张家滩道班班长一职。
提起“张家滩道班”这5个字,秦军的嘴角不由上扬,流露出一种自豪的微笑。原来这个道班是被全国评为五一劳动奖章的优秀道班,有“土路好比柏油路平”的美誉。“当时,张家滩道班已是全市乃至全国的先进集体,这对我来说压力很大。”为此,秦军暗下决心:决不能让这块优秀集体的牌子毁在我的手中,一定要让它发扬光大!
言必信,行必果。工作中,身先士卒;生活中,为同事办实事、办好事,别人都尊称他为“秦哥”;业务上,组织并带头学习先进的公路养护管理经验和技能,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据秦军介绍,2005年至2011年的张家滩道班工作,从凉水到双龙,再从万天至渝合等路段养护,那时秦军所在的张家滩道班主要负责的管养路面大多都是坡长、路陡、弯急的省级道路。
“在接手管养接龙镇双龙道路时,道路由于大型施工重车的碾压,变成一条坑坑洼洼的‘险路’,连普通的越野车很难通行,而附近的群众则需要穿筒靴才能正常行走。”秦军回忆道。
为了保障道路的畅通,确保广大驾驶员和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整个道班起早贪黑,一人干两人活,打毛、清理、刷油、丈量、修补、碾压……硬是在短短个月内,秦军等4人将2.6公里的烂路修葺如新。
2009年8月3日,巴南发生特大暴雨洪灾,致使辖区多处管养道路被处冲毁,180公里渝道段就有40处断道和200处塌方。交通的中断,严重影响了附近接龙、石龙、石滩等5万人民的生产生活。为了重建家园,巴南区委、区政府要求3天抢通道路。秦军在单位的安排下,临危受命,迅速组织张家滩道班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投入抢险战斗。
挖土、打桩、扛包……在那些抢险的日子里,秦军总是一马当先,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抗通道路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累了,背靠大树打个盹;困了,用冷水冲个凉;每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一直坚守阵地、寸步不离。经过72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抢通了道路。事后,秦军被评为交通局优秀党员。
“不顾家的男人”
对工作的无私奉献,注定了秦军将减少对家庭和亲人的关心。在调到张家滩道班工作前的11年里,秦军先后去到木洞镇水口、东温泉五步、双河口羊鹿等道班工作。为了和一家人团聚,老婆姜云秀和孩子秦靖也跟着秦军的工作地点不停地搬家。
“娃儿读小学五年级时,都已经连续转了4次学校。”谈起儿子秦军直摇头。“现在娃儿有17岁了,都读职高了,但父子间沟通不多,孩子面对我常常沉默,但他理解我的工作,从未有过怨言。”
在妻子的眼里,秦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不顾家的男人”。秦军的家在农村,他不能经常回家照料,妻子既要照顾老人、小孩,又要下地种田,几乎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其实,更让秦军感到愧疚的是自己的父亲。
2002年初,秦军调到姜家工区工作,离家较远,有40多公里的山路。此时由于渝道段的道路硬化,姜家段的道路变成通行的主干道,路面上的车流量比平日多3倍。
艰巨的工作任务又落在秦军的肩上,但这时家里传来噩耗,年迈的父亲秦树科罹患肺癌住进木洞医院,家人希望秦军能够回家陪伴在老父左右。就是一个小小的要求,对于秦军来说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给其他同事增添负担。现在正是补路大忙季节,在任务如此紧迫的时候,我不能因家事影响了公事。”就这样,秦军一一谢绝了领导劝他回家照料的好意。
但心急如焚的秦军每天还是骑着一辆摩托车,来回姜家与木洞近35里的路途间,只为每天晚上能守着父亲过夜。
可不幸的是,父亲在入院的15天后的上午去世了,而秦军那时仍在道班上。忍着巨大悲痛秦军继续奋斗在岗位第一线,最后在他的带领下,全班人员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发扬不怕苦,优秀高质地按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整治任务。
2004年2月,秦军回到自己的老家附近的羊鹿道班任班长,他还是经常吃住在道班,回家照顾依然很少,妻子也因为常常抱怨:找了一个“不顾家的男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丈夫有时间多回家看看,多在家陪陪她和儿子。
“不做金钱的奴隶”
秦军现在的家位于巴南区鱼洞街道“巴南印象”,是一个相当平凡略偏下的家。
在套内近50平方米的家里,几乎没有怎么装修,2室1厅的房间里简单的布置了些家具,电饭煲还是80年代的老款式。据秦军介绍,这套房子是他东拼西凑首付4万元,贷款买的。
2011年底,秦军凭着出色的工作成绩,被调任公路养护段工程科科长,主要负责管理道路养护所需要的工程建设。在这个管理层岗位,金钱的诱惑无处不在,但家里的困难并没有让秦军被糖衣炮弹所击中。
“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坚决抵制各方面的诱惑,绝不做金钱的奴隶。”秦军经常提醒自己。
据他回忆,2011年,在他负责监管某工程时,工程供货方的拉沙司机想借机发财,向秦军提出一个“妙计”。
“你就给我多签10车次吧,按1000元每车次价格,我们三七开,你七我三……”在验货的间隙,司机悄悄的和秦军商量着。
满以为秦军会答应的司机,却遭到秦军严辞的拒绝:“道路建设牵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我不得干这种事情。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你这个莽子(傻瓜)!”受到拒绝的司机,回应了秦军一句就灰溜溜地走了。
然而这个行贿者口中的“莽子”,却是同事眼中的榜样。这个视公路为生命的人,在调到管理部门后,也没有闲着,研读道路工程类书籍,请教工程学的行家里手,为了让巴南有一个“畅、洁、舒、美”的行车环境,秦军还总结出一些公路工程管理好办法。
他将工程管理一分为三,由实施者、保障者、监督者组成,管理站、工程科负责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机务科负责工程项目的后勤保障,安全科和养护科分别负责项目安全和质量的监督,改变了过去工程建设一包到底的模式,使工程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完善工程自检制度和资料整理,改变了过去在实施小修项目中,建设质量凭现场人员经验判断和肉眼观测,建设完后只有账务单据而无工程资料的不科学行为,做到有理有据,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秦军真诚的付出得到组织和群众的充分认可,先后获得巴南区“交通系统先进个人”、巴南区“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