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研究
——以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为例
2014-03-02周学馨樊怡敏
文/周学馨、樊怡敏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研究
——以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为例
文/周学馨、樊怡敏
周学馨近照
社会组织是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社会治理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特性。作为多元治理主体之一的社会组织,虽然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发展比较薄弱,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凭借独特的优势成为有效承接政府公共职能的力量。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完善,也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的案例,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一、“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概述
2014年2月14日,正值中国传统元宵节与国外传统情人节的这一天,广东中山第27届以“传承博爱精神,共建和美家园”为主题的慈善万人行活动热闹而有序地进行着。这是中山每年一次的重大节日,虽然每年活动的主题不同,但传播的精神与理念是一致的,参与社会治理、发展慈善事业、服务人民的目的是不变的。
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开始于1988年的春节前夕,首次开展了“敬老万人行”的活动,1988年9月中山市红十字会成立之后,万人行活动由红十字会牵头主办,于1989年改名为“慈善万人行”,并将农历正月初七、2001年后改元宵节为万人行的日子。
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山红十字会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慈善万人行活动参与者从最初的当地居民、企业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代表、海外华侨、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及各类社会组织等多元阶层的共同参与。在发展过程中,慈善万人行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别具特色的是,慈善万人行活动还将中山各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纷纷融入到巡游过程中,展示了中山特有的地区特色文化。中山红十字会的慈善万人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构建了公开的监督运行机制,每年的捐款人与捐款数量、捐款的去向都有明确的公示,并接受社会及专门的审计监督。
据统计,历届万人行共筹款101808.98万元,2014年参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人数有两万多,共筹集了8848.1万元。这些筹款主要用于捐助福利院,购置医疗设备,扶贫济困,救助灾难群体等。中山红十字会主办的慈善万人行在参与社会治理、弥补政府财政困难、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后获得了“全国十大公益品牌奖”,“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等殊荣,被誉为“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一面旗帜”。
二、“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取得的成效
自中山红十字会主办慈善万人行活动的26年来,慈善意识、爱心意识逐步深入市民心中,人们的文化自觉有所增强,传统的仁爱精神得到了较好地传承与发展,从慈善事业中受益的群体不断增多,社会朝着和谐向上的方向稳步发展。
第一,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宝贵的财富,是城市的标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及国际开放而复杂的环境影响下,地区传统文化往往容易被遗忘、遗弃、排斥,而导致地区文化贫瘠,缺乏归属感。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将中山各地的传统民俗活动与民间表演艺术融入到巡游中,在元宵节当天走上街头展演,广泛吸引公民的注意,在隐形中宣传推广了传统的民俗文化,为传统文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式,无形中增强了当地民众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增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
第二,“人道、博爱、奉献”的慈善精神深入人心,推动和谐社会的进步。
慈善万人行每年以游行队伍的形式展开,沿途游行中带动了男女老少的观望与参与,自1988年首创万人行以来,每年活动都如期举行,在这20多年里,慈善精神深入人心,引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鼓舞着他们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点滴贡献。坚持了20多年的慈善万人行,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物质到精神的大转变和大提升,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成为市民的文化自觉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不足,帮助了大量需要救助的社会群体。
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导者,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政府智慧与能力的有限性,政府并非万能,需要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以弥补政府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力,推进社会的整体进展。26年来,中山慈善万人行秉承慈善、博爱的精神,一直致力于救助社会群众,将筹集的所有捐款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缓解困难群体的就医困境,帮助受灾地区恢复家园的重建,援助残疾人士,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等,为各类社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最低程度的保障。
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分析:基于“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启示
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虽然成功打造了独特的慈善品牌,让慈善精神与公民意识深入人心,增强了城市的影响力与凝聚力,但在全国层面,很多社会组织仍然存在着官办色彩浓厚,组织力量薄弱,民众参与不足,运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中山红十字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案例的启示,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一)正确地认清组织自身的角色定位
社会组织是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治性等特点,是为社会自由发展服务的,而不是政府的代理人。因此社会组织不应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不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不是与政府争权,而是在帮助政府治理社会。但目前由于社会组织在成立门槛、人员设置、资金来源等方面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导致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性。大部分社会组织实质上变成了被政府异化的附属物,仍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所左右,没有自己独立的意志。社会组织过度行政化不仅不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也阻碍了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导致社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的治理优势,社会治理难以真正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破除社会组织在人员方面的依赖,以及扩大社会组织募集资金的渠道。为此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要正确地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避免过度行政化,以有效发挥社会民间的作用。正如全国大多数的社会组织共同存在官办色彩浓厚的问题一样,中山红十字会也是典型的官办社会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十字会的转型与创新,因此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去组织行政化的任务非常重要,政府要清楚地认识到给社会组织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的重要性,社会组织也要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采取去行政化措施,使其真正成为社会利益的维护者,而非政府的附属、代理。
(二)调整自身运作机制,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是社会组织民间性、志愿性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社会组织接受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社会组织只有不断改善运行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才能在社会治理中发光发热。社会组织要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在实践中,强化组织内部管理,创新自律机制,优化组织运作环境,调整结构布局,提升专业队伍质量的任务显得异常重要。社会组织不仅要保障公开透明的运转机制,还要敢于接受社会的监督,尤其是慈善组织的捐款活动要保证捐款的募集来源、募集数量及善款的去向、具体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让社会大众及时了解他们的捐款对于救助对象的帮扶情况,以持续保持社会的慈善热情。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目前已形成了公开的监督机制,保持着透明的运作,其捐款人与捐款数量都在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捐款使用情况对外公布同时接受社会与审计监督。但近些年来社会舆论对慈善事业的善款去向持有质疑态度,曾一度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名誉,对于此红十字会要引以为戒,保障组织善款使用的公开、透明,打破舆论的怀疑,保持组织来之不易的名誉。
(三)有效挖掘民间力量,增强参与社会治理基础
社会组织来源于公民社会,是当前民众的公民意识觉醒,志愿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自发性、志愿性,社会组织的力量来自于民间,致力于将组织资源回馈于民间社会。通过不断地整合民间资源,调动民间力量,社会组织才得以持续的发展。社会组织只有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才能打好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才能保障获得足够的能力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援助更多的社会群体。民间资源与力量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普通社会大众、企业主体及媒体等。媒体在宣传、推广社会公益事业,增强社会大众公益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有着先天优势,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借助社会媒体力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其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加强,具有回馈社会的愿望与动机,因此社会组织要抓住机遇,积极调动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大众也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主体,找到合适的方式必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与行动。中山红十字会的慈善万人行活动,通过利用在传统节日巡游的方式,吸引了市民的参与,在20多年的坚持下,慈善意识已深入人心,社会大众、企业广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同时在媒体的宣传下,中山慈善万人行已发展为品牌活动,充分展示了民间力量的伟大。
(四)通过社会组织间协同合作,发挥整合优势
公民社会的形成与运作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之间不断增强的自发合作,无形中助推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开放的大环境下,近些年来社会组织虽然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但目前我国社会组织个体的力量仍较薄弱,在社会治理中只能释放有限的能量。社会组织有必要寻求同其他社会组织间的合作,通过多主体的协同配合,发挥各自在动员不同领域的民间力量方面的特长与优势,促进整合效应的优化。例如,红十字会可以与明星名人主办的慈善组织(如壹基金、嫣然基金等)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这些名人的明星效应,在网络平台与微媒体等新兴社会力量的主体下,为社会组织获取广泛的关注,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氛围,助推善款的筹集;另一方面可以推动这些新兴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活跃社会的自主力量。中山红十字会慈善万人行活动中,红十字会与青年志愿者协会、市佛教协会、中山商会积极合作,积聚了综合优势,共同促进了万人行活动成果的发展,共同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周学馨,女,教授,博士,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社会学。
樊怡敏,女,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方面的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