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新农村导向下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

2014-03-02钟进聪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体育设施农村居民

钟进聪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处理好“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囊括了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理所当然包括了农村体育在内的公共文体事业的建设。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可以认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新举措[1]。资料显示,占我国国土面积16.5%和29.92%的城市人口拥有体育场(馆)比重占全国的78.8%,而占国土面积83.5%和70%以上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拥有20.2%的体育场(馆)资源[2]。农村体育公共设施和政策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制约我国新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发展。因此,分析新农村体育消费水平各因素,有助于推动我国新农村的体育事业发展。

1 体育消费水平相关知识

1.1 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间中人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服务和物质的数量,它反映这一段时期内个人及家庭体育消费的程度。体育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参与体育消费的总人数,即全体公民。(2)体育消费总额,包括体育物质产品消费和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育消费和社会公共体育消费。(3)体育消费结构,指各种体育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相互关系和比例。

1.2 体育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的作用

体育消费是社会大消费结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要素。从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关系中,可以判定出体育消费区别于消费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会与经济增长之间发生矛盾。这是因为体育消费在消费面前只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可见我国的体育消费处于低潮时期,体育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将会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1.3 体育消费的差异性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育消费会因个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社会地位、社交范围、兴趣爱好、收人状况及职业、年龄、性别等不同,其所需也会表现出不同需求,追求身心健康、防病治病、愉悦性情、丰富生活和社会交往是人们参与体育消费最直接的动机,同时体育的娱乐性和社会交往的作用也是居民追求的范围之列。但是随着消费个体对体育消费的目的不同,而体现其体育消费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正因为体育消费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欣赏能力、兴趣爱好、性别、年龄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选择体育消费的种类时不可能完全一样。

2 影响新农村体育消费的因素

2.1 农村经济普遍偏低,整体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我国新农村农民尚不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25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55元,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31%。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0年的3.14∶1扩大到2005年的4.26∶1;消费比从2005年的3.64∶1扩大到2008年的4.13∶1。总的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均落后城市10余年[3]。据相关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一年的全部收入除了衣、吃、医疗、教育等刚性消费外,基本没有什么积蓄,这也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经济原因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没有过多的积蓄剩余,他们也不会在体育活动方面有什么消费。

表1 农村居民年收入消费比例表

表2 城镇和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情况表

2.2 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大,流失体育中坚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中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全国出现“农民工潮”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1992~2012年,中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4.6亿人。在外流的农村劳动力中,青壮年劳动力占绝大多数,农村体育的中坚力量,由于长年漂泊在外,无形中削弱了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目前在农村生活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学龄儿童,这些群体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体育健身锻炼认识不足,健身宣传难度加大,体育消费的观念比较薄弱。

2.3 体育设施资源配置不均,城镇与农村体育消费差异性大

绝大部分农村中,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体育设施的建设投资更是缺乏不平等流动,使得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服务低,城镇与农村的体育消费存在着很大得的差异性明显(表2)。

2.4 管理体制不健全,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我国农村村民居住分散,休息时间不一致,村委会缺乏开展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村组织体育活动少,更毋论管理水平的高低。没有相应的组织者,影响了上下联系,农村体育活动便成了盲点。农村体育的开展与乡(镇)领导的兴趣、爱好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乡(镇)领导喜爱体育、重视体育,其乡(镇)农村体育活动就开展的有声有色,农村工作的一些困难就容易解决,相反,得不到领导重视的乡(镇)的农村体育工作就很难开展,随意性强[4]。农民们对参与体育活动缺乏正确的知识和了解,有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农民有钱、有时间也不愿参与体育锻炼,部分农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认识不足,以为通过日常的农业劳动就可以锻炼身体,不需要额外的进行其他的体育锻炼。

2.5 体育消费的环境差,国家投入资金不足

农村与城镇基本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是制约这些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一大原因。在地方的财政支出中,尽管用于科、教、文、卫的经费比重形成上升趋势,但真正投入到体育设施的经费比例低,特别是我国的偏远山区,对体育和卫生事业经济投入不到7%。这就形成了农村的体育设施短缺、数量少,现有的一些体育设施比较落后、陈旧,根本不能满足新农村的农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在我国偏远山区甚至连简易的篮球场和运动器械都没有。目前国家利用体育彩票、发展公益基金等多渠道对新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但是远远不足以建立新农村体育设施,没有相应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新农村的农民群众就没有了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

3 新农村体育消费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体育健身科普知识传达,提升农民体育锻炼意识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科学健身和劳逸结合的生活观念,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要定期向乡镇、农村传达科学锻炼的体育知识,让农村居民将“花钱买健康”的全新的体育消费观念深入民心,使体育锻炼成为新农村与乡镇居民消费的一种习惯。大力扶持体育弱势地区与群体,让广大老百姓知道体育全民健身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充实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意识。

3.2 增加农村居民经济创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明生活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仍然很大,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而目前的中国农村经济生产投入大、产出小、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不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增收不高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国农村经济发展[5]。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提高农民经济创收,使农民创收途径多样化,扩大农民群众对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支出。通过党的十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出台一系列农村建设的有利政策,合理调控农村新时期经济突出问题,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当广大的农民富裕之后,体育消费水平也会相应大幅度提高。

3.3 强化新农村体育环境建设

随着深化改革,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市场调控效应,政府职能部门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竞赛手段,把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列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在提高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以及经费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定时定量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和建立健全的农村体育发展方案,确实把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统一的政府规划中来。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发展农村体育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保障,建设好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把自身现有的场馆设施对外开放,推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体育消费的环境。在场地设施管理上可以以市场经济导入管理,配备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场地设施及器材做到有偿使用、专人专管。根据新时期农村生活、生产特点,弘扬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可定期开展小型化、多样化和因地制宜的体育竞赛活动,普及创新出一些以娱人性、趣味性、保健性为主导的体育项目,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的积极性。

3.4 建立完整的监管制度,完善农村体育消费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广大农民对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锻炼意识都有明显的改进和加强,但是在监管落实工作上还有待改进,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循环的体育消费环境,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在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锻炼意识,这将是今后我国农村体育发展工作的新方向。

[1]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25.

[2]姚景源.从统计数字看中国经济[J].经济导刊,2004,30(7):10-12.

[3]肖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4]黄北翔,杨锋.新时期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7).

[5]付海侠.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J].农民致富之友,2011(15).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体育设施农村居民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