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广与张丽华之死

2014-02-28冀英俊

文史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张丽华隋书杨广

冀英俊

张丽华(如图)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贵妃。史载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才思敏捷,记忆力超群,可谓色才双绝,深得后主喜爱。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破建康城后,张丽华被杀。关于张丽华之死,有记载说,隋平陈后,晋王杨广欲纳张丽华。行军元帅长史高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1],乃命斩之。杨广甚是不悦。《资治通鉴》对此事经过的描述更为详尽:攻下建康后,高颎先入。晋王杨广派任自己记室的高颎之子高德弘飞驰至颎处,“令留张丽华”。高颎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于是斩张丽华于清溪。德弘回去汇报此事,杨广变色曰:“我必有以报高公矣!”[2]也由此开始记恨高颎。

依上所言,杨广知道高颎可能会在自己入城之前处决一些陈朝官僚及后宫嫔妃,所以特意遣使告知高颎“留张丽华”。事实上,当时高颎虽然独揽兵权,但杨广为行军元帅,拥有决策之权。按理高颎在俘获陈后主及张丽华等人后,并不会私自对他们进行处决。且高颎在开皇九年(589年)正月甲申入建康,只隔了一天,丙戌日杨广便入建康,“五佞”就是在杨广入城后主持处决的。此时高颎即使不同意杨广纳张丽华,也必会经过一个劝谏的过程再做处理。且《隋书》和《资治通鉴》单单记载了高颎杀丽华一人,并不见处斩其他人,其真实性不免令人怀疑。

据《隋书》载:杨广母独孤后“性忌妾媵”。皇太子杨勇被废,就与他“内多嬖幸”密切相关。杨广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不可能不知道其喜好。又史载杨广善于“矫情饰行,以钓虚名”,他“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3]。若此时他纳张丽华,必会引得独孤后大怒,故而在此次战役中,渴望获得功名的杨广应不会轻易犯独孤后之忌讳。再观杨广入城后的举动,“使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以为贤”。[4]这与他要求留丽华并记恨高颎的说法明显不一。

翻阅史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的《陈书》中,就出现了与《隋书》《资治通鉴》不同的记载,曰:“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5],明确指出斩张丽华乃杨广所为。与此相似的记载还见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成书的《南史》,曰:“晋王广命斩之(贵妃)于清溪中桥”[6]。按《陈书》作者姚思廉之父姚察当时正在陈朝为官,对隋灭陈之事了解应比较清楚。《南史》作者李延寿继承了其父李大师的草稿旧本。李大师与魏为同时代人,他们都经历了隋朝的强盛与速亡。而李延寿、姚思廉与魏等同在贞观史馆参修史书,所接触史料的机会是一样的,并且李延寿还参与了《隋书》的修撰工作。但关于张丽华之死的记载如此相悖,颇为令人疑惑。我们还注意到,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的《隋书·五代史志》部分,对张丽华之死的记载为:“隋师执张贵妃而戮之”[7],并未指出张贵妃死于何人之手,说明了对高颎杀张丽华之说的不确定性。到成书于唐肃宗之后的《建康实录》,又恢复到《陈书》《南史》的记录,曰:“隋晋王广入据台城,送后主于东宫,命斩张贵妃于清溪桥”,“(张贵妃)为晋王广斩于清溪”[8],两次明确记载张丽华为杨广所杀,这应是许嵩仔细审核史料后作出的抉择。

《隋书》的编撰,贯穿了以史为鉴的指导思想,惟有将炀帝刻画得恶贯满盈,才可能起到此种目的,也才能证明唐代隋的合法性。而唐太宗对高颎情有独钟,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隋之安危,系其存没”[9],给予了高颎至高无上的评价。故而上述高颎杀张丽华,杨广由是记恨之说法,极有可能是贞观君臣为了丑化隋炀帝而故意为之。

注释:

[1]魏徵等.隋书·高颎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181.

[2][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5510,5510.

[3]魏徵等.隋书·炀帝纪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3:94.

[5]姚思廉.陈书·后主张贵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131.

[6]李延寿.南史·后主张贵妃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8.

[7]魏徵等.隋书·五行志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3:657.

[8]许嵩.建康实录·后主长城公叔宝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6:808,809.

[9]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5.

作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张丽华隋书杨广
Nanoscale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Zn1−xMgxO alloy films on polar and nonpolar ZnO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Mg contents∗
海棠花
我们回家吧
李渊起义
杨坚的儒学阅读及其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