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离子导入辅治中风痉挛性瘫痪

2014-02-28洪珍梅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李 华 洪珍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杭州 310005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有80%以上的中风偏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痉挛模式出现[1],直接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仍是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题,在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患者功能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本研究运用中药离子导入配合常规康复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住院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0~73岁,平均(61.12±12.11)岁;病程 30~115 天,平均(72.50±43.13)天;其中脑梗死37例,脑出血23例。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51~75岁,平均(62.10±13.09)岁;病程 28~121 天,平均(73.33±45.08)天;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有肌张力升高,发病4周以上,恢复期留有肢体痉挛性偏瘫症状。排除不能配合治疗者;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或使用过其他抗痉挛治疗可能影响观察结果者;非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肌张力障碍者;合并有心、肝、肾以及糖尿病足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3],给予常规康复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4个疗程后疗效评定。

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采用沈阳市美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MC-TD-01型超声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将治疗药物通过仪器超声空化、药物粒子透皮至局部促进药物发挥药效。中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80g,桃仁、红花各10g,白芍、当归各15g,川芎、地龙各10g,丹参 15g,葛根 30g,钩藤、木瓜各 15g),上药以水浓煎两次约100mL,装瓶放入冰箱备用。治疗时将随机配备的小药垫浸入药液中,以饱和且不滴药液为度,将导电加热电极板置于小药垫上,上肢取大陵、内关、尺泽、天泉、肱中,下肢取解溪、申脉、悬钟、阳陵泉、四强、伏兔,每次选患侧上、下肢各两穴,每次20min,1天1次。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数据以(x±s)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肢体痉挛程度的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4]为: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肌张力略增加;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4级:僵直。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MBI)评分标准[4],共10项指标,每项指标评定为5级,最低为1级,最高为5级,级数越高代表患者独立能力越高。总分为100分。

3.2 两组疗效比较 无脱落、退出病例,治疗前两组Ashworth分级评定及M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程度均减轻,日常生活能力有改善,Ashworth分级评定及MBI指数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操作简便[8],安全性好的特点,值得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时推广应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肢Ashworth分级及MBI指数评定比较(x±s)

4 讨 论

中风痉挛性瘫痪多发生在中风病恢复期弛缓性瘫痪后,临床表现为筋肉拘急、肢体痉挛、屈伸不利,属“经筋病”范畴。《难经》:“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景岳全书》云:“其病在血、血液枯燥,所以筋挛”。故中风痉挛性瘫痪病机为肝肾阴虚、筋脉失濡、阴阳失调。目前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方法包括功能训练、物理治疗、药物应用、手术治疗、针灸等。《素问》曰:“病在筋,调之筋。”说明治疗方法上需注重“筋”的调理。超声中频药物导入中的调制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同时药物能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电解成离子状态导入体内,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5],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痉挛部位,并且避免了口服、注射等给药途径引起的药物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肌肉痉挛。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经验方[6],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元气,合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扶正祛邪并重,本方用白芍代赤芍,其含芍药苷、牡丹酚等,芍药苷有松弛肌肉作用,牡丹酚有良好止痛作用[7];同时增加舒筋活络解痉的木瓜、葛根、鸡血藤、丹参,并辅以钩藤息风止痉,对中枢性或末梢性肌肉痉挛及因痉挛而引起的疼痛均有效。

本研究利用中药离子导入药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显著降低患者上下肢肌张力,降低患肢痉挛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生活质量,并具有

[1]李保国,张东淑.艾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选穴对比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1):52-53.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2.

[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4(8):301-318.

[4]陈红霞.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81-182.

[5]李雁,毋中安.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60例[J].中医研究,2002,15(5):33.

[6]朱瑞兵.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6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8-60.

[7]苏巧珍.芍药甘草汤治疗肌肉痉挛性疾病临证集释[J].中医药学刊,2002,20(11):44-54.

[8]黄文莉,戴居云,袁灿星,等.中药离子导入康复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患者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3,24(12):15.

猜你喜欢

痉挛性肌张力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