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法旅游本科学生专业感知比较及启示
——基于中法两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2014-02-09管婧婧金碧倩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4年1期
关键词:法方工商大学旅游

管婧婧,金碧倩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法国昂热大学 旅游、建筑和服务工程学院,昂热)

中法旅游本科学生专业感知比较及启示
——基于中法两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管婧婧,金碧倩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法国昂热大学 旅游、建筑和服务工程学院,昂热)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30年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全球化、大旅游的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专业本科生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浙江工商大学和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通过对中法两国学生在专业选择、能力需求、教学评价、实践认知和就业意向等五方面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中法两国在旅游专业教育上的差异,并据此提出对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旅游本科教育;中法比较;启示;实证研究

一、中法旅游本科教育比较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进入21世纪之后,旅游业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国内,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谈及中国旅游教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即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高等专科学校的成立[1]。截至2012年,中国旅游教育发展已走过30多个年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飞跃,从重量到重质的变革,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的态势[2]。

在旅游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学者对于中国旅游教育的发展也做了大量研究。从笔者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2000-2011年间与旅游教育相关的文献多达350余篇。许多知名学者详细剖析了现阶段国内旅游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与社会所需人才脱节[3-4];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实践教学[5-6];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有待优化[7-8];以及旅游教育国际化程度低,缺少国际化视野[9]。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旅游业作为一项国际化产业,旅游教育必须走上国际化道路。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10],通过国内外旅游教育的比较,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他山之玉。

作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法国,现拥有将近900所培养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大学及商校,吸引了近200 000家企业投资该领域,提供了近一百万相关就业岗位[11-12]。在国内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都相继开办了中法合作项目。但国内研究对法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关注较少。在笔者所掌握的19篇中国与其他国家旅游教育比较的文章中,大多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及德国为比较对象,关注中法旅游教育差异的仅两篇,即:中法旅游教育教学比较[13]与中法旅游本科教育比较研究[14]。前者主要侧重中法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设置问题。而后者虽比较了中法两国旅游教育在入学途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力量和社会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差异,但未能从学生的角度,研究两国旅游专业学生专业选择动机、能力需求的差异。

本文以法国昂热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管理本科在读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了两国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择、自我能力需求、课程评价、实践认知和未来就业意向上的差异。本研

究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两国旅游专业本科生专业感知差异的基础上,为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同时运用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案例介绍

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建筑和服务工程学院学院创立于1982年,是全法国最早的旅游高等学府,也是欧盟国家公立大学系统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专业最多(30余个专业和方向,涉及旅游、酒店、餐饮、休闲、文化、娱乐、遗产、时尚、创意、物业以及新型服务业等多种产业)、国际化程度高(2 245名学生中20%为国际学生,来自全球约60个国家)的旅游院系,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培养从学士(本科)直到博士(博士后)的旅游专业人才。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是全国创办旅游管理专业最早的院系之一,目前有旅游专业在校生近700人。旅游教育涵盖从本科到博士各个学位层次,并依托管理学一级学科设有旅游方向博士后流动站。中法两院自2008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在教师及学生层面,进行了多方交流。

(二)问卷过程

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五项内容,即专业选择动机、自我能力需求、专业评价、实践认知和未来就业意向。其中专业选择动机和能力需求采用项目要素重要性排序的方式进行统计,而专业评价、实践认知和未来就业意向则是采用多项选择方式进行统计。为确保中法两版问卷内容的一致性和翻译的准确性,一名精通中法两文的专家被邀请对两版问卷进行了审阅。

随后在2012年3-4月间,同时在法国昂热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专业在校本科生中通过网络形式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分别得到法方有效问卷80份和中方有效问卷122份。被调查对象平均分布于大一至大四学生,约占双方本科学生人数的近1/4。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问卷调查对象分布表

三、中法旅游专业本科生专业感知差异比较

(一)中法旅游专业本科生专业选择动机比较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2名学生中,中方学生全部为非转专业学生,相反地,43.75%的法方学生曾经就读过其他专业。在专业选择动机中,双方学生都认为“专业兴趣”是其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但法方学生选择该选项的得分更高(4.5分)。其次,“专业发展前途”成为大部分中方学生对专业选择的第二考虑因素,而法方学生则认为校方环境是影响其专业选择的第二重要因素(见表2)。值得关注的是,在中方学生中,“专业调剂”是其最终进入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平均综合得分中排名第三),但在法国,由于入学途径及方法的差异,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不受调剂影响。

可见,对于大部分法国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专业选择的第一要素,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身发展选择转换专业,同时受外界因素,如专业选择政策、父母建议等的影响甚少,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较清晰的思路。而在国内,有不少学生专业选择并非自愿,受外界的影响大,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他们对于专业学习缺少激情和热情。因此,更灵活的专业选择机制,有利于招收到真正喜爱旅游专业的学生。另外,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是吸引学生加入旅游专业的根本性基础。

表2 中法双方学生在专业选择中所考虑因素排名表

(二)中法旅游专业本科生能力需求差异

如表3所示,本次调查的122名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中,“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中方学生认为最迫切需得到完善的能力,其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及个人魅力培养”。

表3 中法双方学生对所需完善的能力的排名表

相反,在被调查的80名法国学生中,“服务意识和情商”得分最高,成为学生认为最需要得到的能力培养,其次为“自我表达,自主动手能力及个人魅力培养”。两校学生在能力需求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与双方学生所受教育有关。中方学生本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机会,因此认为自己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国内在旅游教育过程中,忽视情商能力,忽视旅游行业劳动为情感劳动的特质[15],从未就服务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洗脑”。因此,学生对于服务意识和情商培养没有认同感。而在法方学生,由于其实践教学展开较为充分,且教学中注意强调了旅游业特质。因此,他们认为最难和最需要完善的应该是服务意识的培养。

(三)中法旅游专业本科生对课程设置评价的比较

对课程的设置,中方学生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课程设置过于理论,缺乏实验课和实践课程,对于实际操作帮助不大”。同时,31.1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缺乏实践环节。从法方学生的选择来看,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课程内容重复,设置混乱”(见表4)。这是由于中法两国在旅游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表5可见,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注重专业细分、外语能力以及研究方法培养的特点。

表4 中法双方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评价比较

表5 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一览表

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三年所有课程设置都围绕旅游业展开,特别是在行业知识培训单元,将旅游业细分为乡村旅游,海滨旅游,城市旅游,登山与运动,主体公园,餐厅,住宿业等多门课程进行教学。如此细分有利于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各个领域的差异和共性,从中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行业,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但同时,由于专业过度细分,容易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另外,法国昂热大学重视学生外语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2门以上外语(英语以及一门欧盟其他国家语言),并具备第三外语的基础交流能力。再者,昂热大学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教学。专设有研究方法论课程单元,细分并单独设立论文写作教学、问卷调查培训、实践报告撰写、文献总结归纳等课程。充分体现了西方教育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注重实证思维的训练。而国内的学生由于缺乏这一系列的培训,在分析问题时更容易陷入经验主义。

(四)中法旅游专业本科生实践认知比较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为关注的,超过50%的中方学生认为通过实习,对于自我发掘,自我完善有所帮助,对于行业知识也能有更多的了解。从调研结果看,法国昂热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大二及大三学生全部参加过3个月以上的实习,而中方有36.07%的学生参加过实习,但只有14.75%学生的实习总时长超过3个月,且其中多为大四的学生。法方要求学生在本科期间必须完成至少6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上半学期。整一个学期都作为学生的实习期。在一个教学年中,一学期集中进行理论教学,另一学期则集中让学生积累实习经验。相较之下,国内对于实习时间的安排较少,总时长不超过4个月。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时间安排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认知学习,每次为时两周,安排在本科一、二、三学年结束。最后阶段是为期3个月的毕业实习。这样的实习划分,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旅游行业发展情况。但是,为期2周的实习时长,使学生在刚接触到某一工作环境时就停止实习,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

(五)中法旅游专业本科生未来就业意向比较

在未来发展意向上,中方和法方的学生都首选继续深造。在谈及为何选择继续硕士学习而非直接就业时,大部分法方学生认为,其在本科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本科文凭,不足以在旅游行业中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职位。而中方同学除同样持有上述观点外,也将硕士学习作为脱离旅游行业的一项途径。中方有54.1%的学生表示今后不会从事旅游行业,而法方86.25%的本科生表示将来会从事与旅游相关行业。但愿意继续留在旅游行业的中方学生多持有比较乐观的心态,认为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初期或要从基础岗位做起,但由于本科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旅游行业有长足发展的潜力。另外由于法方每年通过“Erasmus”和“Socrates”两个国际交流项目,平均输出近1/3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前往欧美等国进行交换学习,因此,法方学生对于出国深造并不热衷。

表6 中法双方学生对于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差异比较

此外,值得一提地是,对于未来旅游行业就业方向的选择,95%以上中方学生希望成为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余依次为旅行社、旅游规划、旅游局、会展。而接受调查的法方学生就业意向涉及旅行社、旅游经营商、旅游局、旅游景区、游轮、航空、餐饮住宿业等“大旅游”范畴,就业面要更宽一些。

四、借鉴法国旅游本科教育提高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的对策

(一)拓展专业领域,加大就业出路

旅游教育必须紧跟旅游市场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旅游业与航空业、邮轮业、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多种行业间都具有紧密联系,“大旅游”的概念已经被认可。因此,在“大旅游”的范畴内,继续贯彻宽口径、严基础的办学理念,妥善处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16]。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添加航空业、会展业、休闲娱乐业、邮轮业等多行业相关内容,拓展专业领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个性及特点,明确就业目标。在夯实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在传统旅游业基础上,再掌握一门或多门新兴专业领域。

(二)细化专业课程,培养多项能力

为实现宽口径的就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增加相关专业课程。另外,在课程设置上,还需重点培养学生3项能力。一是实证思维,从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初始阶段就设置与研究方法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证型思维模式。二是服务意识,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服务意识和较

高的情商,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训练学生的情商和服务意识。三是语言能力,包括中文语言表达能力和第一、第二外语交流能力。旅游专业学生的优势之一就在于较好的语言能力,除熟练掌握英语外,再简单掌握1-2门外语的基本交流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动手技能

中方学生普遍认为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同时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不足。为解决这一对矛盾,要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一是在教学安排中,增加实践环节。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17],拿出一些课时用于实验室模拟实践,甚至是企业实践,避免纯理论的“填鸭式”教学。二是在本科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除在大四安排长时间实习外,可在大二或大三再安排一次较长时间的实习。

(四)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校企联合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法方在校企合作及国内外校际间互动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惠学生比例高。目前,国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国际交流,校企合作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合作办学项目层出不穷。但比起法方在惠及学生的人数上,还有待进一步地加强。需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层面灵活国际合作方式,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机会。这将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国际性人才[18-19]。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培养企业适用性人才。

[1]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J].旅游学刊,2008, 23(5):13-17.

[2]杨培玉,李险峰.中国旅游教育浅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88-93.

[3]谢春山,魏巍,郭栩东.中国旅游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C]//第二届中俄旅游教育论坛文集,2009.158-171.

[4]史灵歌.中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C]//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文集,2009.:313-319.

[5]谷慧敏,Raphael R.Kavanaugh,俞聪.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5(7):22-29.

[6]邹益民,陈业玮,缪江平.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现象的分析和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34(12):44-46.

[7]杨培玉,李险峰.中国旅游教育浅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88-93.

[8]史灵歌.中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C]//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高峰论坛文集,2009.313-319.

[9]冉燕.中国旅游教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7):186-187.

[10]Tribe J.Research paradigms and the tourism curriculum[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9(5):442-448.

[11]Darbellay F,Paulsen T.Le Défi De L’inter-et Transdisciplinarité[M]. Lausanne:Presses polytechniques et universitaires romandes,cop.2008.

[12]Charollois P.Les Métiers du Tourisme[M].Pairs:Jeunes Editions, 1998.

[13]李佳莎,嵇征然.中法旅游教育教学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5):112-114.

[14]王春艳.中法旅游本科教育比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15]管婧婧.酒店服务业人力资源情感能力实证研究[J].现代工业贸易, 2008(2):144.

[16]王书翠.欧美旅游接待业教育比较[J].社会科学家,2008(7):93-103.

[17]管婧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C]//浙江工商大学教学与就业改革会议论文集,2012:1-5.

[18]于洪雁,徐淑梅.浅析中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 2008(6):113-116.

[19]吕迎春.从中澳旅游教育的差异看我国旅游教育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7(7):120-121.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rench College Students’Perceptions of Tourism Major——Based on empirical data from two universities

Guan Jingjing1,Jin Biqian2
(School of Tourism and City Management,Hangzhou 310018,China;School of Tourism,Construction and Service,Universite D’angers,Angers,France)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discipline of tourism has made great progress.However,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ega-tourism,the tourism education faces new challenges.This paper,us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e D’angers as two cases,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major selection,competency requirement,program evaluation,externship and career development.At the end of the paper,the suggestions were discussed to improve the tourism education in Chinese colleges.

tourism undergraduate education;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French colleges;enlightenment;empirical study

F592

A

1674-3784(2014)01-0090-05

[责任编辑:谌世龙]

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借助文科实验室实施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PBL式教学改革”(Xgy13087)

2013-07-13

管婧婧(1980- ),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理论与教育;金碧倩(1989- ),女,浙江萧山人,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建筑和服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比较教育。

猜你喜欢

法方工商大学旅游
重庆工商大学作品欣赏
重庆工商大学学科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习近平:中方欢迎法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旅游
高职高专类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困难原因及对策研究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