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思想与策略
2014-02-25金丽霞
金丽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12-02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主动参与,学习创新,品尝成功的乐趣?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让他们用创新的精神去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应用、主动评价,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指导思想
1.转变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要成为教学过程活动中真正的主人,这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需要尊重、信任;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需要关心、指导;要相信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合作、创造及成功的机会,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达到“我能行”的目标。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教师的导是前提,只有师生间的和谐配合,才能发挥最佳的效率。教师要努力成为主动参与,创新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2.创新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参与创新的机会
现代创新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要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益的操作与实践包含和孕育着学生的天真和创造的幼芽,让学生好奇地问;让学生有效地想和说;让学生尽情地体验。数学教学的全程应成为一个开放的、活泼的、有创见的多边活动过程,解放孩子们的空间和时间,尽可能多的提供学生自我活动表现机会,引发创新。
3.评价激励——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适时激励性的评价,给人以帮助,给人以鼓励,给人以信心,对学生的发展将起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其全面发展。
二、实施策略
1.启导激趣。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求知欲支持,是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在动力,是参与学习的前提。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常借助儿童的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法”或通过“自学生疑”“认知冲突”等激发“我要学”的愿望。
如学习“通分”时,采取漫画形式的导入,用拟人法由3和5争大小。(如图)
让学生在实践中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求数学问题中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探导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由浅入深,指导学生“怎样学”,并潜移默化地授予学法。
在指导学习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独立思考,发挥主动性,将“先讲后练”改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如想:质数、分数与哪些知识有密切联系?你是怎样看出自学的?再让学生从“整理归类、观察异同、引导概括、系统归纳”等较全面地认识质数、分数。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受教师的束缚,给学生创造的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知识,教师不包办;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放心让学生去尝试。
3.精设练习。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所有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提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些判断题。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
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
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
4.点拨促思。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愤悱”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常表现出的一种积极思考状态。他们的豁然开朗,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它既可以通过新颖性、多面性的问题激活学生,也可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或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辩论等合作活动。以众多的智慧解决问题,发现新知,又能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树立“我要学”“我能学”的决心和信心。
5.应用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是现实的,有趣的,且富有挑战性,而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是继续学习知识的延续,又是创新的必要途径。如,师生合作学习用筛法制成100以内的质数表;通过观察、分析、发现了这些质数的分布规律,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6.评价反馈。实践证明,教学中反馈信息愈畅通,愈及时,教学成效就越好。为了缩短信息反馈周期,提高教学效果,应创造多种形式评价活动,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谁的做法最简便合理,为什么?让自己评一评,自己的做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再让学生评一评谁的书写最工整?这样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反馈,指导学生在多向信息交流中主动参与,开阔了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自我评价能力。
敢于提出新思想、新问题、新设计、新方法,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创新能力意识的培养,师生共享“我能行”的成功。
(责任编辑 李 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