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改革说明文教学

2014-02-25钟霞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斑纹说明文教学内容

小说可以靠曲折的情节和成功的人物形象来吸引人,散文可以凭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意境来打动人,议论文则可以借睿智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来警示人,可一提到说明文,我们很多学生就会觉得要不是内容枯燥,写法平实,实在没有什么看头,要不就是远离我们的生活实际,术语太多,实在是艰涩难懂。所以说明文阅读教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生厌学、老师怕教的局面。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说明文上得有滋有味,让学生也学得有滋有味呢?这还得回到我们教师课堂上两个最根本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什么”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有些老师说,这个还要我们思考吗?说明文无非对一样事物或一个原理或一个制作过程进行说明,所以我们只要把它说的东西讲明白就好了;另外说明文无非离不开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介绍,再辅之于说明语言的赏析就差不多了。正因为我们老师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变得千篇一律,本身就枯燥无味的内容,再加上千篇一律的教学,我们的课堂还会有活力吗?我们的学生还会愿意学吗?那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呢?我认为,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我们教师应该有智慧,有魄力,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对教材做一个大胆的取舍。事实上,面面俱到、样样兼顾的教学目标,往往使得我们教学重点不够突出,课堂焕发不出应有的活力。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容量极大,必修一到必修五,五本教材都只有半个学期的教学时间,而一节课也就40或45分钟时间,所以从客观因素而言,我们也要对教学内容做一取舍。对教学内容,我们教师能否懂得取舍,取舍是否优劣,在本质上会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教师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研究“怎么教”上,因为“教什么”其实比“怎么教”更重要。而在解决“教什么”这个问题上,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理念,那就是不要奢求学生一节课什么知识都能掌握,什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好像就怕自己知道的没有教给学生,每节课都面面俱到,到最后却往往得不偿失,收效甚微。

以“科学之光”四篇基本篇目为例,我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基准,以《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关于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教学目标为参考,先确定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我认为,通过该单元的教学,学生应有如下收获: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为人类进步负责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作风;品味语言,揣摩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句子的含义,体会精彩语言的表现力,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说明文这一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即关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而这么多目标,我们是不可能在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堂中都贯彻进去的,所以我们每课的教学目标不要求全而要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只要我们一单元下来,最终能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总目标就好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科学地确定单元目标,因为教材编写者之所以把这些篇目归在一起,它们肯定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我们必须先从总体上把握单元编排的意图、目标,再去体会各篇文章各自担当的“分任务”。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文本本身的特点,我对这四篇文章分别做了以下的取舍和处理。《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介绍荔枝果实和生产特点的说明文,荔枝对学生而言早已是非常熟悉的水果,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思想已不是难事,倒是文章引了不少诗句、俗语和古文,成了该文的一大特色,所以对这篇文章我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来梳理全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引用的白居易、杜牧、苏轼等人的古诗文的作用,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介绍景泰蓝制作工序的说明文,虽然我们对这种工序的了解不像我们经常吃到的荔枝那么熟悉,但全文制作的工序作者写得非常清楚,学生也很容易看懂,所以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后,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在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劳动者的智慧的同时深入探究作者详略安排的巧妙,精读“掐丝”环节,学习作者多种说明手法的运用。《〈物种起源〉绪论》《斑纹》相对前面两篇而言,内容的理解上没有前两篇容易,特别是《斑纹》一文,它有点类似散文的笔调,语言充满诗意,又富有哲理,再加上它以一驭多、自由而洒脱的文风,很多学生估计会有阅读的障碍。因此,《〈物种起源〉绪论》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细读全文,圈画各自然段的关键句,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分析作者用语的准确和严密,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斑纹》则是帮助学生疏通阅读障碍,体会作者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语言,分析“斑纹”在文章中的含义,挖掘作者“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主题。

正因为我对整个单元做了统一的思考、布局和整合,从学生感觉最容易的篇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开始学起,再逐渐深化,最后再学《斑纹》,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一开始学说明文就感到枯燥难懂、失去学习兴趣的弊端,又符合了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便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我又对每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使得四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点,互为补充,这样,既能使教学目标不再出现重复,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得到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又能使学生对课堂始终保持一定的新鲜感,从而保持课堂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怎么教”包含了教师课堂行为的很多环节,如教学流程的设计、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和学的时间分配、教师的行为语言等等。在诸多的环节中,我认为教师能否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是对相对枯燥乏味的说明文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按照一般的教学流程,导入——文学常识——生字词语——段落大意——文章中心——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赏析,学生听一节课尚可,二、三节课下来,就早已索然寡味,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谈什么课堂的积极参与?所以,不选准课堂切入点,仍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势必会导致教学重点的不突出,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endprint

那怎么样才是一堂课、一篇文章的成功切入点呢?我想我们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的文体特征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基础,寻找到文章的动情处、关键处、精彩点、疑难点……它们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如果我们把握得准,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再平实枯燥的文章也会变得有滋有味。

比如在上《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就从标题切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该文是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荔枝为题,而要引明代诗人的诗句为题呢?”这个切入点看似很小,只涉及了文章的题目,其实恰恰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而这篇文章的文学性主要就表现在全篇文章不光是标题,其他很多段落都大量引用了古诗文,它们不仅生动形象地说清了事物的特点,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充满文学色彩。所以,我就从题目的引用切入说起,进而深入到文章各处的引用及其作用,在分析这些引用作用的同时又与文章的内容挂钩,这样一来,让学生最后总结出说明顺序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达成了教学目标。《景泰蓝的制作》,我则直接在文章的详略处切入,让学生在梳理制作过程的同时看看哪些工序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并思考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详写段落,分析说明方法。《〈物种起源〉绪论》我从高考考纲“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这一能力层级说起,介绍了“什么是文章的关键句”这一基础知识,继而让学生细读各段,圈画各段的关键句,把握文意,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而体会一个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斑纹》一文,我则把课堂的切入点放在“让学生圈画作者在全文写到了哪些东西的斑纹”这个问题上,这个问题我们千万不要小瞧了它,以为只要找找课文现有的信息就好,切入的起点太低,事实上,弄清楚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本来预习这篇文章时感到有点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讲什么,但按照我的切入点进行圈画后,就发现作者在看似散乱的文笔后面其实有着清晰的结构思路。作者从蛇的斑纹说起,再说其他动物的斑纹,最后说到大地、人类活动等斑纹,这样一来,文章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就一目了然了,进而让学生概括出“斑纹”在本文的特定含义也就简单多了。

事实表明,如果我们能对教材做好单元的系统整合,对每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做一大胆的取舍,同时又能抓住文章的精彩点、关键点切入课堂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不仅不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重复之感、厌学之情,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每节课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能力训练,又可大大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科学之光”几篇文章上下来,说明文阅读的教学并没有出现我们所害怕的学生无趣学、老师教不好的情况,相反与其他文体的教学一样有滋有味。

钟霞梅,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责任编校:舒 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斑纹说明文教学内容
说明文阅读专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老守卫斑纹蜂
微视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绕远的斑纹鹿
绕远的斑纹鹿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