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事论事类作文的写作指导

2014-02-25王德彩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雅能量材料

我们先看一道作文题,它来自湖北省武汉市2013年高三调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其中,“正能量”居于第一位。语言学家指出,“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其意是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对于“屌丝”这个词语,专家认为它虽然很流行,但它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不适合列入2012年十大流行词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这个材料本身是文化层面、文化领域的。但因为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一直在强调这些——发散思维,变通地作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开,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领域扩散开去。强调学生不要就事论事。结果,这次作文大多数人立意为“正能量”。凡属于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东西都可入文,这样一来,学生文章一上来就回避了就事论事,就回避了就材料说材料,就开始“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开”了。开笔就是最美妈妈系列了,就是感动中国人物系列了,就是司马迁等古代优秀人物系列了,就是善良、坚强、自信、宽容等优秀品质系列了……几乎是什么都可以与“正能量”挂钩。思维是发散了,行文是走出来了,天地是广阔了,但我总保守的觉得,虽写正能量不算错,但这些文章又不太像是根据这个材料写的文章!

任何理论的使用都应是辩证的,灵活的,而不可太绝对。一方面,写作文思维是要发散,但又不能太发散,跳跃性不能太强。发散时还要注意过渡、关联,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回收。否则就难免有偏题的嫌疑。另一方面,有时就事论事,就材料本身在同一领域、同一层面写作,小开口,深挖掘,集中火力,突出中心,其实也能写出丰富深刻的好文章来。

为了说明这些想法,笔者介绍一下指导杨煜坤同学修改这次作文的过程。

杨煜坤同学的作文相对其他同学来说,是唯一一篇像是为这个材料量身定作的文章。不过她为体现我的“发散思维”理论,她也作了“跨域转化、触类旁开”:她为体现正能量,写了周总理、朱总理,与此对比还写了几个贪官;还写了现在流行餐后打包,与此对比还写了流行浪费的现象。在文章大部分内容已经体现出关于文化高雅与低俗主题时,加上这些内容后,文章反显得杂乱,不搭调了,中心反倒不统一了。我建议她删掉这些,只在文化这个层面上作文章,她反问我说:丰富、深刻如何体现?字数不够了怎么办?针对她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建议她用好原有文化层面的三个例子。针对各例的侧重点,集中火力,浓墨重彩,找准穴位,针对分析,且要求针对分析要占文章近一半的字数。

她原稿中关于《泰囧》的内容只有“时下电影《泰囧》火了,票房国产电影之最……”等几十个字,感情倾向也不甚明了。我问她你看《泰囧》的感觉是什么?她说她边看边吃零食,笑死了,笑得喷饭。和我对话时她好像又回到剧情中,冲着我扑哧一笑。这时我严肃地说:“《泰囧》和屌丝一样,火了,但作为仅仅火了的词语、电影,我们可以不在意它们的问题,但是要想挤进真正流行,我们就不能不严肃了。”我见她仍不太明白,就打了一个比喻:“一个普通人身上有很多品德方面的问题,我们可能会不太在意,但一旦他要进入道德标兵榜,那我们就一定会在乎他身上的问题了,因为这是代表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高度了。电影《泰囧》当一部普通的电影看,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必去挑剔,但是它成为国产电影票房之最且有成为真正文化导向之势,这就荒唐了!就必须挑剔了!文化化人,艺术养心!它会让你心灵感到震颤,如获细雨润物般的滋润与净化,有时也让你愉悦,但那是一种审美的愉悦!”这时我问她:“这些《泰囧》具备吗?”她摇头,她会意了!改后稿已有三百多字精辟到位的分析了。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唐诗、宋词、元曲之正气、高雅的。她原稿只有两句叙例、两句分析。我让她回顾我给他们的作文材料(作文材料需要个性化的积累,我给学生积累近四十万字材料,材料内容适合应对当下作文,且材料注重了深刻性与文学性,但庞杂无序),她很快想到“令人悲哀的‘咱们有小品和短信那段材料了,这个材料中提到赵本山,有点儿损味儿,我又提醒她说:“材料中不是还有一篇王蒙《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的文章吗?”她恍然大悟了。

这样,她将原稿中只两句的分析扩展到几百字,且用了几组排比,几组对比,分析得很有力度、气势了。

当文章写到第三个例子——时下恶搞古典文学作品时,她已经很入文了,写得很顺手,除了听取我在文章结尾处为体现结构的一点建议外,她几乎是一气呵成。成文如下:

由两个流行语说开去

一季一季的雨水冲涮着脚下的城,一轮一轮的流行大观直逼当下的人。是高唱“正能量”的曲调勇往直前,还是穿着印“囧”字的文化衫万民狂乐?在文化发展中,何谓高雅?何谓低俗?文化发展之路要入“囧”途吗?敢问路在何方?

《咬文嚼字》杂志社评出的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居于首位。而流行到大江南北火爆的“屌丝”等不在十大流行语之列。原因自然是因为它带有低级趣味和恶俗倾向,是端不上台面的东西。

由此我联想到不久前上映的《泰囧》,平心而论,要问我这部电影好不好看,我觉得还行。但是它创造了中国国产片最高票房纪录,这个现象就不正常了!把它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示范这个现象更不正常!这个道理就如“屌丝”、“坑爹”这些流行词语一样,它们火爆了,但它们只能是火爆一阵儿,应火过即灭。试想,哪一个国家会全民共识这些东西为主流东西?哪一个国家的主流语言会让它们登上台面从而成为导向、示范呢?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和“低俗”、“庸俗”、“媚俗”不靠边儿,此说法我理解。这便是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这个泛滥低俗、庸俗、媚俗的时代,在这个“娱乐至死”、把文化当杂耍的时代,电影《泰囧》真的不算什么!当一部普通的电影看,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必去挑剔,但是它如此火爆且有它成为真正文化导向之势,这就荒唐了!就一定要挑剔了!因为作为正能量的真正文化是化人的,作为正能量的真正艺术是养心的!它不只是让你捧腹大笑,除了笑痛肚皮,别无所获;它应该是在你听后看后,让你心灵感到震颤,如获细雨润物般的滋润与净化;有时也让你愉悦,但那是一种审美的愉悦!而这些,电影《泰囧》好像也不沾边的,它能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吗?它能烛照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吗?

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奏黄钟、鸣大吕,引人积极、健康、向上的;应该是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愉悦的;应该使人高雅、向善、向美的。而不是追求火爆,更不是为了火爆,迎合市场, 迎合众人口味,从而使高雅艺术流于低俗、媚俗甚至庸俗。

纵观中华文化发展史,历朝历代,哪一种主流文化不是正气凛人的?不是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愉悦的呢?

唐诗、宋词、元曲,哪一个名号不是响当当的?杜甫、苏轼、郑光祖他们哪个作品不是凛然的、健康的、高雅的?

有人说要雅俗共赏,此话也不错。但什么样的雅俗才能和谐相融,让人共赏?试想当杜甫、苏轼、郑光祖在一起谈天说地、风雅作文时,你整一个拿搞笑当审美,拿低俗当娱乐,拿无聊当有趣的俗货站在一旁,那叫什么事呀?那不是高雅与通俗的事,那更不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事;那是上流和下流的事,是高雅与低俗的事,那是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事!

发展文化,我们要积极、健康、向上、高雅的正能量,拒绝恶俗、低俗、下流的负能量。不能只求笑破肚皮、笑出眼泪,而把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精神灵魂引向低俗无聊。巴金说“人不是仅靠吃米活着!”人还需要精神之乳,人更不能仅需要搞笑、娱乐,人更需艺术审美愉悦!

看看时下古典文学的翻版吧:《西游记》中那文静的唐僧竟成了无所不能的硬汉了;《红楼梦》中典雅意蕴的爱情被裸露成色情,清丽脱俗的妙玉都涂上鲜红的眼影了。为迎合大众日益低俗无聊的审美趣味,这些编剧导演真是煞费苦心啊!

中国文化发展之路本不应这样的!是我们应大胆对此叫“不”的时候了!这样的作品结局不应该收视率一路上蹿,票房速闯亿万。而应是有这样的遭遇:读者拍砖不断,专家愤起批判,收视率一路下陷,那编剧导演得让他们遗臭万年!

我们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既不是迎合、叫好,也不是盲从、跟风。不能把“三俗”当通俗,更不能故意回避崇高、拒绝高雅、娱乐无度!

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一时流行、火爆、热捧的未必都是值得提倡的。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出蛟龙,烈火涅 生凤凰。只有真正化人文化、养心艺术才是真正的正能量文化艺术,只有合理的、健康的、积极的、高雅的、审美的流行才是真正应该的流行,才会在风中、潮中、烈火中留下,与时俱进,与天地同存。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这里——让不雅的、恶俗的、庸俗的、低俗的、媚俗的走开;让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化人的、养心的、高雅的、审美的正能量上来!

这确实是一篇不得不让人称赞的文章。它再一次让我领悟:任何作文理论都是相对的,切不可机械,死套。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开,如此发散可以写出开阔、新颖、深刻的好文章。就事论事,就材料本身在同一领域、同一层面也可以写出好作文!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例证。

王德彩,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郧西。责任编校:洪 鸣

猜你喜欢

高雅能量材料
高雅艺术下沉,营销搅动市场
正能量
张姝钰、高雅萍作品
“沪港通”机制能够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吗?
可爱的小瓢虫
简洁杉木装饰吊顶 打造高雅自然居室空间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正能量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