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海峡两岸的同课异构

2014-02-25王山业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杜甫语文课诗歌

怎样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2012年3月,我有幸听了“海峡两岸”同课异构两节课,对真语文有了新的认识。

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的结构、风格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所进行的不同处理。那么不同教育制度下的课堂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堂课是由大陆名师、山西省教学能手马老师讲授杜甫的《登高》,马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他在诵读方面的天赋,继而就是目前流行的课改形式:讲解、小组讨论、提问、总结、主题深化。师生互动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投入,课堂效率非常高。

从未听过台湾老师讲课,那位来自台湾,拥有星级名师、博士光环的任宇文老师的课又会怎样呢?

在满怀期待中,任老师出场了,人很清秀,面带微笑,只讲了一句话,音响就开始时断时续,她说:“大牌明星出场都这样,得有范儿。”话筒失声了,她说“不用麦了,用我的生命来讲课吧”。“杜甫很忙?再忙也要和我们一起欣赏《登高》的诗趣。”几句话就把学生逗乐了,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和大陆马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诵不同,她说,瑰宝般的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律诗,是适宜吟唱的。于是,她真的在课堂上唱起了《登高》,因为用国语吟唱并不太合乎古韵律,她又用台语声情并茂地唱了一遍。我这是第一次听到老师在课堂上吟唱诗歌,更是第一次听到四声兼有、八音分明的吟诗,而我们的诗歌教育早已将平仄韵律抛到九霄云外了——高考不考。但在今天,当老师将一个个汉字转化成一个个优美的吟调时,学生先是好奇,继而陶醉。爽朗的笑声,真诚的笑脸,合着节拍摇头晃脑都是学生情感自然的流露。老师在诗歌吟唱中,将学生引入诗歌殿堂。

“回顾中国历史,没有一个强盛的时代不重视国文教育。在世界上,没有伟大的祖国,只有优秀的民族。”在任老师的课上,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贯穿于每一个环节。讲到炼字,她又说,汉字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文字,是中华五千年以来一脉相承优美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我们可以发出任何优美的语调,而其他语种就不行。比如汉语的文法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所以表达起来很流畅,而日语要表达“我爱你”这句话时,就只能说我、你、爱。所以 “你们是幸运的,要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汉字”。她的话触动了沉睡在我们心底的心弦,唤醒了学生对中华文字韵味美的感受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唤醒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的坚守。

杜甫是一个悲苦的诗人,身上体现了自古以来优秀知识分子献身社会、关心民生疾苦的核心价值。如何让学生融入诗中,体味诗人的无限凄凉呢?任老师引导学生用心去触摸诗歌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学会聆听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她每讲一层凄凉,就让学生齐声说“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惨惨”,连续说出10个惨字。开始学生嘻嘻哈哈,慢慢地表情凝重起来,他们体味到了杜甫老人的凄楚、悲凉、孤独……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已经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老人,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既忧国、忧民又忧身的形象。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青少年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任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当你们感到委屈孤独悲伤时,想想杜甫老人吧,那你们就更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就没有资格自杀。

任老师脸上一直挂着微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那种对学生赏识的笑,贯穿了整个课堂。在老师善意的、真诚的笑脸中听课,不是幸福是什么?

教育就是这样润物无声。下课了,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对课堂的留恋,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

反观这两节课,风格迥然不同:一堂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师生互动热烈、探究合作兼顾的高效的古诗鉴赏课;一堂是看起来比较随意的,学生身心比较放松的古诗鉴赏课。任老师的课没有华丽的语言和技巧,没有死板的章法、程式。她引领着学生通过诗歌跟杜甫对话,体味杜甫的心情和人生际遇。学生虽然没有在这堂课上学习什么诗歌写作方面的技巧,也没有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但任老师引领他们真正领略了杜甫的精神内核,感受到了诗人在诗中的情感激荡与生命的律动,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大智慧。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倾注老师真性情的课。

怎样的语文才是真语文,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课?我想已经有了答案:情到深处方为真。

王山业,语文教师。现居山东即墨。责任编校:王 玲

猜你喜欢

杜甫语文课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语文课文
登高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绝句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