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的重要性、目标和要求
2014-02-24刘斌
刘斌
一、学校进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1.新时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指出:“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从这个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治校是新时代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校要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加深教职工对学校依法治校必要性的理解,让依法治校的观念深入人心。
2.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的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随着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所以,面对学校的种种困难和问题,要推动学校稳定和发展,只能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依法治校,这也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
一所学校能够依法治校、提高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从根本上讲,会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当前,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度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发达国家首先是重视教育。日本的《学校教育法》于1947年出台,公布以来共计修改了36次,这说明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校管理就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战后的日本通过法治途径规范学校管理、发展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提高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美国自1945年以来,经济产出增长的一半以上得益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
二、学校进行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及其基础
1.依法治校的目标
学校要将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学校本身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依法保障国家教育方针在本学校的贯彻落实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强化普法教育,促进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提高。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本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自主办学水平;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教师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水平,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要转变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方式,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让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法制建设,促进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学校要通过法制课和普法宣传教育,让师生了解“法”的概念和基本法律常识,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参加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拓宽法制教育途径,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学生。
2.依法治校的要求
学校要加强学校制度建设。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财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制度的内容要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适应,并适时修改、清理、废止。同时,组织教师、学生对相关制度学习、讨论,使学校各项制度透明、公开。
学校要切实保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及其他各项合法权利。学校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防止歧视差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学校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如做到校务经常公开,接受学校师生、教师的监督。同时推进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决策由教师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等措施。推进学校家长委员会、东山社区对学校校务的民主参与。
学校还要严格教师管理,切实维护、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教师也要认真履行职责,接受学校的绩效考核。
依法治校,是时代必需,改革必需,发展必需。具体应如何进行,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校长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勇于实践。广泛听取教职工、学生的意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研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从而不断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嫩江县伊拉哈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