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策略的三个维度
——兼论中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及体制形成机理

2014-02-21陆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0000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连云港000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陆岷峰,陶 瑞.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0000;.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连云港000

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策略的三个维度
——兼论中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及体制形成机理

陆岷峰1,陶 瑞2
1.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210000;2.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连云港222000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这其中存在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以及操作等诸多金融风险,而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商业银行;风险;转型升级

一、引言

欧债危机以来,中国宏观金融形势不容乐观,实体经济出现持续下滑,国际上外贸出口形势紧张,国内诸多中小企业倒闭重组,企业主“跑路”现象屡屡发生。进入2013年国内经济依然低迷,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①,处低速增长状态,各项数据指标均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2013年7月国家审计署网站公布消息称将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一时间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度成为国内外媒体讨论的热点,影响着当前金融风险形式的判断。主要由两种不同的观点主张:一种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改革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难题。地方政府债务一旦“失控”,可能引发比美国房地产市场崩盘更大的金融危机。美国路透社认为,中国不断上升的债务水平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正在加重,“中国6月的一份报告表明,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正在上升,而经济负担和风险并没有被妥善的处理②”。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紧急审计政府债务更加凸显出中国金融风险上升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的整体政府债务可能是接近GDP的50%,远高于财政部声称的20%②。”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接近3.85亿元,两年增长12.94%,基于此搜狐网开展的百名经济学家调查显示,74%都认为地方债将引发危机,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将出现亏损②。

另一种观点持乐观的态度,对当前的宏观形势持喜忧参半观点,认为中国目前整体的经济形势仍然处于增长状态,尽管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问题,但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不会造成经济危机。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认为,“中国仍在进步,并且中国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地方债务风险对中央财政的影响有限。中国当前的信用膨胀情况已很好地得到了政府的控制。②”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方债务基本规模是可控的,增量也在减缓。国家总理李克强在公开经济会议上表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安全可控”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表示,尽管中国地方债的结果将会较为惊人,甚至出现相当部分的呆账坏账,但是基于中国政府的财力基础雄厚,并不会发生像美国底特律政府破产的现象,也不会存在偿债的风险。④可以看出,无论引发经济危机与否,中国当前地方债问题引发的金融影响已不容小觑,一旦负债过度、无法偿还,银行将难以填补巨额缺口,商业银行作为这其中的直接受影响者,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中呈现出“内忧”与“外患”共存的情形,使得目前存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当前商业银行存在的“内忧”与“外患”的形势判断,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提出转型升级时商业银行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关键,通过差异化竞争、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经营来实现转型升级。

(一)商业银行当前存在的“内忧”:资产质量下行

近几年,由于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截至目前,已发布的商业银行2013年上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多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成为其显著特点之一,而这已经成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同时,巨额不良贷款也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机制转换和经营管理,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成为当前商业银行的一大“内忧”。此外,不良贷款迟滞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进程,成为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的障碍。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余额仍在增加

银监会数据显示⑤,2013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不良贷款余额为5395亿元,上半年累计增加467亿元,已连续7个季度实现不良贷款反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7%,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0%,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6%,上半年拨备覆盖率达292.50%。此外,2013年上半年逾期贷款大幅增长,6月末浦发银行逾期贷款203亿元,较年初升47%;兴业银行逾期贷款余额135.77亿元,较年初增48%。招商银行逾期贷款总额截至6月末为最高294.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97亿元,上升0.29个百分点5。相关报告显示,逾期贷款主要集中在对公贷款逾期,部分个人贷款逾期也是小企业主的贷款。可以看出,2013年在宏观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速度尽管放缓,但整体上不良贷款余额仍在增加,资产质量继续处于下行通道。

2.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长速度放缓

银监会数据显示⑤,截止2013年6月末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63.83万亿元,同比增长8.01%;总负债59.60万亿元,同比增长7.47%;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25.93万亿元,同比增长22.45%;总负债24.49万亿元,同比增长22.51%。此外,201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17%,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为2.63%,资本充足率为12.24%。可以看出,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去杠杆化作用开始显现,资产增长速度将维持相对较低水平。由于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相当一部分是同业资产,在经历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后,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将会更加谨慎,尤其是在备付金方面,亦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起到遏制作用。

3.不同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程度不同

根据发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不同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呈不同程度地上升趋势。除建行、浦发的不良率与2013年年初持平外,其他商业银行均有所上升,其中中信银行上升16个基点为最高。不良率达到0.90以上的银行中,建行0.99%的不良率虽与上年末持平,但可疑类占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虽低,但不良率较去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⑥:

表1 2013 年上半年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

可以看出,当前商业银行不良率在不同银行的上升程度不尽相同,但整体呈上升趋势,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之外,还与商业银行向中小信贷业务转移有关,由于小微企业信贷量的增加,银行风险意识不足、风险防控措施滞后,使得小微企业整体信贷质量下降,造成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上升、资产质量下降。

4.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率突出

相关数据显示⑥,201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其中建设银行在这两个行业的表现仍与上年相似,不良率和不良余额都较为突出,不良率甚至达到了2.62%和5.83%,而招商、中信及浦发在这两行业的不良率也都超过了1%。此外,房地产行业由于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政策收紧,各商业银行的贷款谨慎度加强,2013年1-6月份房地产行业不良率普遍下降。建设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从2012年的1.24%降至0.74%;中信银行从2012年的0.51%降至0.09%,可见房地产信贷管理政策初见成效。具体如下表所示⑦:

表2 2013 年上半年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行业分布表

可以看出,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直接导致实体企业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新增需求不足,造成了库存压力加大、企业资金流动性降低的局面,加之钢铁、造船、光伏等制造行业普遍陷入困境,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的不良率上升已成为不争事实。

5.不同地区不良贷款率呈不同分布

根据2013年商业银行半年报显示⑥,浙江、江苏等地依然是不良贷款率的高增区域,福建、山东等地亦不容小觑。招商银行长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的不良率达到了1.37%和0.63%,位于各地区首位;而中信银行该区域的不良率更是达到2.22%和0.83%。上半年累计新增不良最多的5个省市分别为江苏(182亿元)、浙江(106亿元)、上海(89亿元)、内蒙古(79亿元)、福建(50亿元)⑧。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需求不足以及货币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又以民营经济、出口加工及国内外贸易为经济发展特色,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钢贸类企业经营停顿,造成了资金链紧张、信贷融资困难,导致该地区贷款质量下降情况明显。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经营低迷,尤其是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商业银行信贷需求不振,不良贷款呈现出总额上升、区域性、行业性分布明显的特性,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商业银行息差收入逐步缩小,加之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的下降、不良贷款率仍在扩散,中小企业清降不良压力巨大,商业银行的“内忧”已亟待化解。

(二)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外患”

1.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数额巨大

正如引言中所述,不论金融危机与否,当前我国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已十分突出。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根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需求,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崛起,国家审计署2013年6月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止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8475亿元,较2010年底增长12.94%,其中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占47.92%,政府有担保责任的占23.6%,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占28.48%。从举债主体看,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占比45.67%,较2010年增加3277亿元,增长了22.5%⑨。可以看出,目前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增长过快,大规模举债造成平台贷款规模膨胀,极易引起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而掩盖财政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总体风险虽基本可控,但潜在风险仍在积聚。一方面是较大的财政代偿压力,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高、借新还旧明显,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取消收费的二级公路面临较大偿债压力;另一方面则是较大的到期贷款偿还压力,据统计,2013年需要偿还的平台贷款总体为1.85万亿元,占全部平台贷款的19.3%。此外,平台贷款总量控制难度加大,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口径平台贷款新增约400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3228亿元),而地方政府通过信托、理财、债券、基金等渠道获取的融资金额增长较快,其中的资金大部分仍来源于银行。同时,由于平台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造成债务结构不合理,缺乏严格的资本约束,债务资金的管理使用不够规范,平台债务风险难以控制,可以看出,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使得商业银行的平台贷款面临风险巨大。

2.宏观利率市场化进程步伐加快

2013年7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存贷款利率开放政策,只有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由央行制定和管理,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已放开,在这之前中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同业拆借、金融债券市场的利率早已放开由市场供求决定,至此利率市场化格局全面打开。这虽然短期内不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从长期看来商业银行的挑战和风险都将增多。

首先是利率风险将会增多,由于国内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管理利率风险的架构、流程、方法和信息系统,以及利率风险定价的能力难以完全适应利率波动的市场环境。利率市场化易导致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加大,使得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增加,银行面临的四种利率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都将会变化。

其次是商业银行面临业务转型风险。随着利率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将面对利差收窄的局面,国际经验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部分银行业务转型中,往往因不能正确选择战略定位或有效管控转型中的风险而陷入困境,日本完成的利率市场化转型16年时间里,破产倒闭了170多家中小银行,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1985年前后则每年都有200家左右小银行倒闭。

最后是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虽然目前存款利率仍未完全市场化,但市场化定价的存款替代品正快速增加,导致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3.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较大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但这期间也伴随着时高时低的通货膨胀。进入2013年,由于一些国家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中国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开始抬头,同时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的不断上涨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据统计,2013年1-6月,全国物价连续4个月涨幅扩大,月度CPI涨幅突破4%⑩,通胀压力加大。由于市场货币流通速度慢,货币停留在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营企业,并人为地炒作出虚拟衍生品,这样直接造成了炒高资本的价格、不断推高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商业银行根本无法遏制危机,甚至可以说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中国国家统计局9月18日发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8月份住宅价格数据显示,除温州外其余69个城市的房价格均在上涨,北京和上海同比上涨15%,广州市则上涨了19%⑪。目前我国首套房首付为三成,按揭七成,一方面,随着房价不断上涨,按揭占比将会进一步扩大,商品房的价格愈发偏离价值而使泡沫越来越大,与价值规律严重不符;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将会刺激开发商,使商品房数量进一步递增,而与实际的住宅需求数却并非呈正比,与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据悉鄂尔多斯、常州等地纷纷出现“鬼城”⑫现象,即是很好的举证。据其他国家房地产历程显示,一旦房价下跌、资产泡沫破裂,涉及商业银行的七成按揭将成为坏账、很难收回。温州市目前发生的商品房“弃贷潮”即是说明。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情况与日本经济大萧条前的情况似有相似。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资产泡沫不断膨胀,1980-1990年日本银行业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增加了1.5倍,而东京等大城市的商用地价则上升了525%⑬。自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崩盘后,房地产、其他不动产和投机资本开始进入跌价大潮,造成的资产大贬值使国际投机资本纷纷逃离日本,日本的国内资本也加速向海外转移,给日本国内投资带来“持续20年”的萎靡和“产业空洞化”,这无异于灭顶之灾。据推测,中国当前的资产泡沫(存量)率为40%,与发达国家相比属于较低水平,远低于1989年日本273%水平。虽然危险度还不能说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已足够引起各方重视。

4.当前中国股市跌宕起伏不定

在中国的金融结构里,间接融资的主力机构是商业银行,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是证券市场,近年来,银行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属于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由于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热潮,当前银行股在股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银行股的走势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则越来越大。从境外投资者的角度,中国商业银行创造的GDP只占6%左右,但上市银行的市值则占H股总市值的50%,因此,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第一选择就是投资中资银行股。2008年中国政府施行的刺激计划,信贷资金急剧扩张使得中国股市经历增长的黄金年代。近两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困难和银行信贷规模的收紧,股市跌宕不定、起伏不断,2013年6月末银行的 “钱荒”更是使股市跌到了建国点“1949”,而此间银行股的市值更是急剧蒸发。可以看出,股市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相互性的,基于中国特色的金融环境,商业银行受到股市目前的跌宕影响巨大,一旦股市大起大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将会极高。

(三)“内忧”与“外患”的相互作用

综上看出,当前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局面。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质量逐步下降,不良贷款呈现总额上升、增速减缓、不同地区与行业分布不均等特点,商业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压力巨大;对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融资平台债务巨大、资产泡沫特征明显、股市跌宕起伏等特征明显,商业银行自身扩大经营与再发展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忧”与“外患”正处于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内因中资产质量下行、不良贷款余额的飙升正是当前外因中房产泡沫、利率市场化、平台债高筑的外在集中体现,可以说“外患”正逐步转化为“内忧”,表现为商业银行自身资产质量的下降。以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为例,据测2012年平台债总额为19万亿,债务与财政收入比率的109%,已超出100%的临界值,由于平台债务的自身特色 (还款来源过于依赖财政补贴和土地出让金),一旦商业地价下跌而负债率过高,政府的巨额债务最终将会因无力偿还而转嫁银行,直接带来的高额不良贷款将会难以化解。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存有的“外患”正逐步变化、影响并控制着其“内忧”的产生,集中表现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类潜在风险,若如不采取措施将会进一步转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三、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者交易对象不能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作为以信用为基础的银行,信用风险是最为重要的风险。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升级加速去低端产能、去杠杠,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大幅增加。据测算过去几年间,中国企业杠杠率快速攀升,由2010年的128%上升至2012年的210%,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却从2005年的80%下降至2011年的60%左右。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客观上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升级等问题,将加速企业去低端产能、去杠杠,将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进而导致银行信贷不良率上升,根据之前的分析数据即可看出,随着不良贷款的增长,目前商业银行存有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银行出现巨大损失。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一般可以归结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这其中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最主要的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即由市场利率和外币汇率的变动的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2013年以来,随着央行加速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取消了贷款利率0.7倍下限,贷款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汇率波动区间加大。随着存款利率和资本项目逐步放开,利率和汇率波动将更加频繁、波动浮动将加大,利率期限结构更加复杂、国内外资本流入流出速度加快,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加大,另一方面导致资产定价难度加大、收益率大幅下降、资产价值重估风险加大,同时加剧市场竞争,大银行相对处于有利位置,而中小银行由于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将面临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

3.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了法律风险、欺诈风险、技术风险等。商业银行中类似内部管理差错、法律文书漏洞、银行内部监守自盗、外部欺诈、电子系统故障、网络遭受攻击等,都属于商业银行中操作风险的范畴。一方面,法律风险凸显。2013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飞速发展、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由于其交易主体众多、业务流程繁琐,导致了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商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大幅增加,而区别于传统业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化流程和法律文本,商业银行处理的业务更表现为一事一议的个性化业务,大大增加了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内控案件频发,案防形势严峻。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授信企业资金链紧张,由此引发的外部骗贷案件和内部违法放贷案件明显增多,同时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相互勾连的银行案件仍然突出,该类欺诈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容小觑。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信息领域也存在风险隐患,随着银行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逐渐普及,商业银行面临着系统隐患、信息盗用等风险,上半年名及一时都的光大银行“乌龙指”事件、工商银行系统中断事件即是例证。

4.流动性风险

经济转型期间,央行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状态,以推动银行、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去杠杆,市场流动性总体偏紧,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增。2013年6月,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紧张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热议。随着当前金融创新逐渐加快、市场交易更趋活跃,银行负债中存款占比下降,资金来源对批发融资的依赖程度快速上升。据测算,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06年的87%下降到2013年的82%,而同业负债的比重则由6.6%上升到13%。负债的流动性波动频率加快、波幅加大,使得银行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幅增加。同时,理财业务增长较快,理财资金在表内外频繁大量迁移,尤其是部分商业银行用短期的同业和理财资金,滚动对接期限较长、变现能力差的非标准化债权,造成期限错配,风险信息不透明,极易形成现金流缺口,这些都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声誉风险主要起因于民事诉讼案件、公众投诉、金融犯罪案件、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权威机构评级降低等相关因素。近年来,“暴利”之说让银行业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后乱收费、垄断、缺乏社会责任等舆论,更是使商业银行被贴上标签进行爆炒,给银行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让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恶化,银行业的潜在声誉风险逐步累积。随着网络时代传播工具的发展,网络信息透明化、公开化,以及民众维权意识的加强,商业银行面临的声誉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必须要处理好与媒体、公众之间的关系,确保舆情的正面形象性,妥善处理负面舆情。

总体看来,当前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错综复杂,银行自身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和传染性进一步增加。一方面,单家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管控难度更大。另一方面,银行表内与表外业务之间、境内与境外业务之间、单机构与金融同业之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关联上升,传递渠道增多,给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中国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脆弱性分析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的三大特征决定了对抗以上各风险的脆弱性: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这三者之间又属于相互关联、逻辑相交的关系。

1.相对的垄断性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指标均呈现较好势态,尤其在欧债危机笼罩下的国际金融形势,其总体优势高于国际上其他商业银行,这一方面源于与商业银行自身盈利水平的提升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与当前中国的金融环境亦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就是将商业银行推向风口浪尖的“垄断性”与“暴利行业”:高额的息差收入、准入的高门槛、利率市场化的不完全、与企业经营状况脱节、经济上升期的低风险结果等等,都是造成当前高指标的原因所在,而这却并非完全源于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其隐藏的诸多隐患将会不利于银行业的长远发展。

且不谈论其“暴利”与否,商业银行的准入受限、与息差固定即是其“相对垄断性”的另一特征表现。由于受中国计划经济的历史沿革影响,现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中对投资入股比例、营运资金限制、业务准入范围等条件要求较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门槛极为狭窄,虽然目前国家采取了放宽政策,各类民营银行纷纷成立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亦实现一定突破,即便如此,银行机构的准入依然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这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相对垄断性”特征,造成了商业银行抗风险的脆弱性,一旦发生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将难以为继。

3.发展的粗放性

长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依赖于单一注重规模增长带来的粗放式发展,息差收入占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八成比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据统计,2012年中国上市银行营业总收入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值仅为15.2%,其中五大行平均占比为19.2%,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占比为14.3%⑭,而发达国家银行的这个指标却高达39.8%,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中,对公授信业务占其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国际同业为提高自身的定价水平,普遍将议价能力更强的零售业务作为业务核心。如美国花旗、香港恒生等国际银行的个人业务对全行的利润贡献都超过了50%。据统计,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占比中,对公业务占比为零售业务占比的2.5倍,而中小型商业银行中对公业务占比高达零售业务的4倍⑮,可见商业银行依靠信贷规模扩张和粗放式发展,来获取其主要利润收入的现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的大环境中,在对抗商业银行各类风险时难以有长远发展。

四、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一)差异化竞争

当前银行业业务发展同质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找准自身定位,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多属跟随型,即业务产品同质化、缺乏自身的经营特色,这使得在资产规模、核心竞争力等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往往具有较低的议价能力。可以看出,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款利差逐渐趋小,商业银行的利润将会缩水,继续实行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因而中小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充分享受国家小微企业政策红利,大力发展“两小”业务,完善“小微信贷工厂”运营模式,研发特色产品,降低运营成本。而对于普遍议价能力较高的大型商业银行,需找准自身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的发展水平,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进一步取长补短,遵循市场化、安全性、实事求是和适时调整的原则,努力做到支撑市场定位战略的核心业务多元化,寻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定位战略,不断创新金融工具,采取差异性兼市场补缺的战略,将独特的服务与技术优势融入与竞争对手相似的业务中。

(二)精细化管理

1.实行多元化经营,提升精细化管理

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国际同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以资本市场业务为代表的综合经营成为国际同业的战略重点。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存贷利差将会逐渐趋小,今后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中分到的“蛋糕”将越来越小,商业银行盈利空间会不断被压缩,因而必须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发展信托、投资等资本市场业务,探索创新型非信贷产品,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投行业务、上市融资、债券承销、离岸人民币债券等资本市场业务空间较大,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借鉴国际同业经验,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拓宽收入来源,努力打造领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银行。

一方面拓展并细分资本业务的客户群,充分挖掘大型优质客户、创新型成长企业等客户的需求潜力,充分发挥投行和资本业务的优势,为对公客户及私人银行高端客户大量投行理财产品,带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关注政策动态,加快资产支持商票、私募债、中票、集合票据等投行业务的产品创新,拓展并购重组业务,以灵活的组合融资产品解决企业并购过程的资金需求,抢占市场先机。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努力向精细化管理推进。

2.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

中间业务具有不占用资本、风险小、成本低等优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在原有客户基础上开展,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当前存贷款利差趋小的环境下,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整体风险水平,提高利润收入来源,同时与传统存贷业务实现交叉销售。从国际经验看,中间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据统计,发达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值为40%-60%,大型银行可达60%-70%⑯。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保持传统业务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向更加重视中间业务发展转变。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上拓展,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财务顾问、服务保理、委托贷款、承销手续费等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使经营收益逐步向以赚取服务费为主的方向转移。在目前的产业环境和行业政策下,商业银行更应抓住机遇,以少量短期利益为代价实现长期竞争力的提升。

(三)特色化经营

1.推进业务创新,提升集约经营水平

一方面重点创新资产业务发展,推进企业投融资体制及相应的投融资方式、投融资工具的创新,有效支持自主创新及新兴企业的风险投资,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融资性保函及保理融资等新型贷款形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进行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先进的转账支付手段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在表外业务创新方面,在大力提高汇兑、结算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

2.优化业务机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

存贷款利差趋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和服务中心,由重视大客户向既重视大客户又重视中小客户转变,加快业务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增加零售业务比重,开展汽车消费信贷、资信、按揭等个人金融业务,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利润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使得商业银行大型优质客户的贡献度降低,为保持较高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应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其风险特点出发,采取“大浪淘金、区别对待”的策略,大胆扶持有前景但由于经济周期下行而暂时出现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利用国家小微企业政策红利,深化“两小”业务战略,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并通过有效的担保和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来控制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不断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改造风险管理工具,大力发展特色融资产品,不断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五、结论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脱媒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这其中存在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以及操作等诸多潜在金融风险,而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存有抗击风险的的脆弱性,当前情况下必须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步伐、改变过去经营模式,从差异化竞争、精细化管理与特色化经营三个方面入手。除了要不断提升危机管理水平,通过正确市场定位、调整收入结构、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等相关策略来进行应对,还应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同时增强公众的金融意识。

注释:

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②资料来源:搜狐财经网站http://stock.sohu.com/.

③数据来源:华尔街日报中文网http://cn.wsj.com/

④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⑤数据来源:银监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index.html.

⑥数据来源:根据上市银行2013年半年报整理。

⑦数据来源:根据上半年各银行年报整理。

⑧数据来源:上半年银监会通报2013第17期.

⑨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http://www.audit.gov. cn/n1992130/index.html.

⑩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⑪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⑫“鬼城”:即资源废弃、空置率高、过分开发的城市。

⑬数据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http://finance.ifeng.com/.

⑭资料来源:根据央行、银监会及各大商业银行2013年公布的数据整理而得。

⑮数据来源:根据央行、银监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整理而得。

⑯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2011—2012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中相关数据得出。

[1]李杨勇,龚青.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新经济,2011,(6).

[2]宗良,王家强.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同业的优势、差距与对策[J].银行家,2011,(11).

责任编辑:王春艳 尹明远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Upgrading Strategy for Commercial Banks-on Incentives of Systematic Risk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LU Min-feng1,TAO Rui2
(1.Financial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00)(2.Jiangsu Bank,Lianyungang Branch,Lianyungang 222000)

Since the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decline in China’s real economy,which put huge downward pressure on China’s economy.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eform puts commercial banks into a complex financial environ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market,credit,liquidity,reputa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ny other financial risks.Because of their relative monopoly,businesses dependence and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commercial banks have poor ability to fight these risks.Thereby,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quicken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maintain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changing the development mode;selecting the right market position and sticking itself;developing intermediary business;optimizing revenue structure;and improving the fine management level.

commercial banks;risk;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830.33

A

2095-5537(2014)01-00023-08

2013-11-23

1.陆岷峰(1962—),男,汉族,江苏省淮安巿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行长、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

2.陶瑞(1987—),女,汉族,江苏省东海人,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产品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商业管理。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信息化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