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需要人文关怀
2014-02-20张勤
张勤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从写作本身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强调了作文评价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评价,评价过程要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作文评价体系将充分调动、鼓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发挥情感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内心深处的写作欲望真正燃烧起来。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在语文教育方面,主张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人文性特点。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和思想教育。她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美的种子。”
关键词:作文评价;人文关怀;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98
如何“让作文评价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真心喜欢、热爱写作?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在评价观念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视评价为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根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的评价观,教师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上应该树立着眼于进步与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关注个性差异与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在评价标准上,教师要承认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语文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写出高分甚至满分的作文,因而评价标准总是定得过高过死。比如:以中考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来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拿中考满分的佳作与学生日常习作进行比较衡量,对差生作文总是不屑一顾……在这种“看高不看低”的教师评价眼光下,学生的写作很难有成功体验。
俗话说:“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不同评价。
三、在评价内容上,教师要采用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的写作情感和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式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的关键所在。”学生是通过作文的形式来表情达意,寻求理解与安慰,渴望交流与引导。因此,对学生作文评价的内容不能只注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这一方面,而应由单纯评价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转变为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思想、情感、态度、个性、策略等方面的情感化综合评价。
四、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创设平台与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展示写作成果的平台与机会,例如:举办“优秀习作展”、“佳作诵读会”等给予鼓励与赏识。
五、在评价用语上,教师要倾注真情和诚意,肯定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与进步
定论性、程式化的作文评语通常表现为教师“居高临下”,人情味缺失。充满人文关怀的作文评价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每一篇习作,不管质量优劣,都尽可能做到认真阅读、用心评价,并用行动表明:你是他们最忠实的读者,你在欣赏着他们的作品。其次,教师要让评价语言体现激励功能和指导性,并伴有感情(如以期待性、谈心式的评价语言代替鉴定式的评价语或一个枯燥的分数)。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单纯打个分数的评价方式确实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批改学生习作的时间,但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一个很好的词语,教师都要真诚而毫不吝啬地利用旁批和尾批进行常识和激励,激发他们进行反思、修改和自我提高,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充满人文关怀的写作评价是以真诚的评价鼓励学生,友善的评价告诉学生,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这种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形成进一步写好作文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欣赏他人意识,有利于发展叙述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的作文,忘了写作文的学生,忽视了他们的情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城北实验中学 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