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上阅读与写作的双翼,让学生心灵飞翔

2014-02-20吴赞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学习方式转变

吴赞纯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过去那种传统的割裂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为此,在教学中如何转变传统读写教学中“以教师唱主角”的课堂常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展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学习方式,使其真正成为读写教学中的主体,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写作;有效结合;转变;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75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翼,阅读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淀,写作是心灵的释放,两者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并有效结合有助于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长期以来,高中教学由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应试教学成了高中教学的主流。一方面,传统语文课堂大多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分别进行,阅读教学习惯于讲读中心化,作文教学习惯以应考为中心,把写作当成了纯技巧训练,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又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无暇顾及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学生的阅读面十分狭窄,文化积淀稀薄,写作目的观单一,作文时假话套话连篇,无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还要注重发展探究能力,注重过程,变革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过去那种传统的割裂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把传统读写教学中“以教师唱主角”的课堂常态转变为“师生双主体互动”与“学生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常态,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完成自我构建和提高,真正成为读写教学中的主体。

一、在对教材文本的阅读中挖掘写作内容,增强写作教学的自觉性

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历来人们都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具有的重要意义。过去的阅读课,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学生只需回答教师课前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完成相关训练,学习十分被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在反复阅读与探究中,课本中那些文学形象、历史典故、寓言哲理、名言警句等已经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那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议论等经典语段也在他们心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这时,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学生们悟出其“道”,有感而发,何愁不愿为文呢!笔者在教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让学生通过自读品味文中那些体现刘兰芝与焦仲卿情感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有一平时极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在笔记中写下:“刘兰芝,你追求‘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爱情,拥有一份举身赴清池的决绝和骨气,矢志不渝是你的爱情真谛。”对焦仲卿,他这样写道,“奈何于孝与情中,你选择前者而难舍后者。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你毅然决然地自挂东南枝,在天堂和她再度牵手。也许,是爱得太真,无法忍受阴阳两隔带来的悲伤,才使你选择了生死相依,可谓铁骨铮铮钟情汉。”真想不到这样的语句会出自他的笔下。可见,在熟悉的课文中挖掘读写结合点,以情感来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实现由被动为文转变成自觉为文,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二、在走近作者的阅读中探寻写作缘由,实现写作教学的体悟性

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都带有作者个人的元素。李白的俊逸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鲁迅的针砭时弊,朱自清的细抒真情,都是他们在特定时期的想法使然,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和作者做零距离接触,实实在在地体会他们动笔之前的思绪,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欲望。笔者记得,在《声声慢》的课堂上,学生们畅谈自己对李清照的解读,并且在课后的练笔中尽情的挥洒着他们对这一古代奇女子的喜爱之情。“才高八斗的宋朝女子,从幸福无比的浪漫走向形单影只的冷清,美好的记忆被落叶纷飞中的低鸣隐匿,剩下的是缠绵悱恻的哀愁”,“梧桐更兼细雨的深秋,雁过牵动了你的愁绪,想必你又独自倚着窗儿,吟出那婉约悠扬的词”“喜欢你,因为你能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唤醒我追求更美的生活,愿把你的身影化作一轮明月,装饰夜的美,也装饰我的梦”。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细腻的情感,笔者想这一份感受,如果不是学生在用心阅读后的体悟,如何能传达得如此真切。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笔下的人物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工具书查找作者生平,摘录,写评语,也可以假想与作者或其笔下的人物对话,可以为他们赋诗写文。在学完《屈原列传》后,一个学生动笔写下“没有项羽‘乌江自刎的壮烈,没有焦仲卿和刘兰芝‘赴清池的悲催,却有‘撼山河、泣鬼神的魄力。屈原,面对黑暗污浊的社会,你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长叹,面对动荡战乱的时代,你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你虽一再遭到放逐,可你依然恐美人之迟暮,担心君主,心系祖国,你虽竭尽全力,但你那嘶哑的喉咙终究没有唤醒沉睡的荆楚大地。最终,你怀着满心的遗憾,纵身跃进汨罗,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这样的语段,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现,谁能说这样的文字不能用在考场上呢?

三、在优美句段的阅读中吸收语言,学习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好的文章要精读,好的语段要吸其精髓。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既能开阔视野,又增强了个人文化积淀与语言感悟能力。同时,教师也可在写作教学中选取一些典型篇目,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探究其技巧,进而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如仿写、改写、续写、补写、故事新编等。丁有宽先生曾经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别,两败俱伤。”笔者认为,仿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笔方式,学了就练,学生既在读中感受乐趣,又在写中达到收获的目的。譬如,在文采训练上,方法之一是通过诗文使文章增色。在教学中,笔者截取一个语段,让学生在阅读与探讨中发现引用与化用的手法,告诉他们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能够体现作者的深厚的文学积淀和良好的文学素养,同时也为文章平添一抹亮色,提升文章档次。而化用古诗文除了以上的作用外,更具有一种朦胧美与含蓄美,更能引发人的遐思联想。学生在阅读语段之后,被语段中的优美意境所触动,萌生了我也要写出这样的语段的愿望,从最初的仿写逐渐转变成下笔天然了,学生也在不断地被认可中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可见,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它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两者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有比翼,才能齐飞,才能高飞。同时,还要使教师明白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和“写”不断培养出来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532200)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学习方式转变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