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探

2014-02-19章捷

教育界·下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章捷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日趋多元化,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构建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掌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减少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在数字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之上新媒体,以不可抵挡之势迅速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沟通交流方式。新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让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对大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1 新媒体的类型简介

在技术飞速进步的情况下,新媒体的概念是动态的,其内涵和外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相互融合,技术界限越来越模糊的大背景下,目前暂且按照传播途径和接收端,将新媒体大致划分为手机通讯、互联网、数字电视三大类。手机通讯新媒体是以手机为接收端的媒体形态,包括手机即时通讯(如手机语音通讯、短信、彩信、微信、飞信、手机QQ等)、手机报刊、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互联网新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络基础上的各种媒体形态的总称,包括门户网站、BBS、电子报刊、电子书、搜索引擎、BLOG、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等;数字电视主要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户外无线媒体等。由于技术的发展,这三类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相互交叉重叠,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发展,实现了在一个设备上实现三种传播途径的接收功能。

2 新媒体的特性

2.1参与的互动性

新媒体的互动性主要表现在接触使用新媒体的便捷易用性,按需定制。通过简单的和人性化的控制操作,方便获取感兴趣的海量信息。普遍具有用网络接入功能的智能手机系统和平板电脑,将这一特性变得更加突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2.2交流的平等性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平等的发布消息和表达意见的权利。无论是何种身份,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者能及时就感兴趣的观点进行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意见,表达本人态度。

2.3传播的即时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具即时性的特性。互联网络中的微博等新媒体传播的速度几乎与事件的发生同步,信息更新也很快,每件事情基本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只要有一部能接入互联网的手机,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成为信息的提供者。

2.4信息的开放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参与者突破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布、接受信息,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与他人共享,灵活获取信息。新媒体所涌现的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出开放性的特征。

2.5受众的广泛性

新媒体环境下能实现一对多、多对多等传播方式的融合,受众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可以同时接收到同一消息,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信息跨时空传播不再是问题,信息的受众广泛。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媒体的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多途径,更生动,高渗透性成为现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手段。

3.1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化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讨论群组、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的应用,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班会、实践等主要传统手段,学生接触信息资源、接受潜移默化的途径更多,内容更广泛,具有更高的共享程度,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2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表现形式

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综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发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受教育者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润物无声地认同和接受教育,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变得生动多样。

3.3新媒体环境提高了被教育者的主动性

新媒体技术所改变的信息传播方式,教育者与学生可以平等、轻松地交流,赋予了每个人创造与分享的机会,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搜索、发布信息。这种双向互动使大学生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

3.4新媒体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在新媒体发表观点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针对各种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引导,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现精准处理。

4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4.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海量信息使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余地增大,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主体意识大大增强,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进行信息的选择和利用,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多样化的特点。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用更加平等和自由的方式开展,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势必要遭淘汰。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工作难度加大。

4.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责任观念和道德意识弱化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出于对社会责任考虑的欠缺和个人约束的漠视,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淡化。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很容易失去判断和选择能力,轻信网络谣言,传播不良信息,造成行为失范。endprint

4.3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性格的不良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交往方式,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引发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在虚拟的人际交往空间中,能轻松、无拘束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在虚拟空间中寻求平等的对话与尊重,导致了部分学生热衷于虚拟交往,造成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生活中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很强,这种对新媒体的高度接触也逐渐影响其其他方面的生活,产生了紧张孤僻、厌倦生活等问题,进而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趋向。

4.4新媒体环境对学风的不良影响

新媒体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便利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知识不愿思考,懒于总结,作业或论文基本是不假思索的复制他人劳动成果,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术性格;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部分学生在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不认真复习,绞尽脑汁通过种种电子化方式舞弊,极大地打击了诚实劳动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媒体海量信息的诱惑使学生上课时很难中精力,手机上网、刷微博、发信息、接电话,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部分学生沉迷网络娱乐中,浪费宝贵青春年华,影响学习成绩。以上种种行为都是新媒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危害高等教育教学正常秩序。

5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和内容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掌握新媒体的特性,多思考,多实践,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将不利的影响降至最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5.1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重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学校领导要有前瞻性的思维,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重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校领导应组织制定新媒体管理制度,牵头各相关部门成立新媒体管理小组,加强新媒体的管理,明确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

5.2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应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对这些骨干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做好与网络上的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融入学生网络群体。通过博客、微博等拓宽思想教育渠道;利用手机短信平台、QQ群等开展舆论引导;通过实际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做到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学生的合理诉求,坚持思想教育与服务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保持网络交流的随意性与平等性,不能随意删除学生网络帖子,不能出现“网络追捕”等行为,精心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思想理论素养、能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同时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核心队伍。

5.3提倡大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对信息真伪的分辨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面对鱼龙混杂、亦真亦假的海量信息,很难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一不留神就成了谣言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很容易丧失自我认知能力,造成价值观混乱。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信息分辨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信息保持着不盲从的理性态度,搭建学习讨论平台,提倡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对网上和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引导,用辩证的视角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评判方法。

5.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高校应将新媒体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占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制高点。例如着手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主动控制话语权,树立主流文化权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校内有线电视网络平台,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感中的困扰,制作出寓教于乐、立意深刻的励志短片或微电影;加强同通讯服务公司的合作,建立校园短信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等。

5.5引导大学生投身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社交观念

针对沉溺于新媒体社交、脱离现实社会、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高校应主动采取措施,引导其投身社会实践,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组织开展主题健康的集体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团队精神,培养优良品德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时代潮流,不断地学习研究新事物,把新媒体应用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高效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宝来. 新媒体特征与大学生需求契合下的高校思政工作[J]. 中国报业,2011(8).

[3]郑元景.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4]陈宇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探索[J]. 焦作大学学报,2011(1).

[5]杨华春.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 理论观察,2011(6).

[6]邓红彬. 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高校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