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水平测试总体设计再认识①
——基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的调查分析
2014-02-17王汉卫凡细珍邵明明王延苓吴笑莹
王汉卫,凡细珍,邵明明,王延苓,吴笑莹
(1.2.3.4.5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华文水平测试总体设计再认识①
——基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的调查分析
王汉卫1,凡细珍2,邵明明3,王延苓4,吴笑莹5
(1.2.3.4.5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华文水平测试;问卷调查;测试设计
基于华文水平测试海外需求调查的结果,本文对华测的总体设计思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包括华测的基本性质、华语标准、华测能力标准、华测拟突出的内容与特色等。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论证了以汉字为落脚点的华测能力等级的建立。
0.引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海外华裔无论是在语言还是文化上都同一般的外国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以一般外国人为考试对象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海外华裔这个语言群体上的适用性存在着问题(陈宏,1995;任杰等,2002)。为此,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水平测试中心自2010年起开始致力于研发专门面向海外华裔的华文水平测试(简称“华测”,HSC),并于2013年正式向外推出了华测总体设计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参考母语者能力标准设立华测等级标准、参考普通话标准构建华语标准、突出汉字和中华文化两大特色等设计理念(王汉卫等,2013)。这些设计思想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华裔不同于一般外国人的理论基础上的,那么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测试设计是否符合或满足海外华裔的普遍需求?这需要实地调查来回答。因此,华测中心赴海外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需求调查,实地深入了解海外华裔的测试需求,以进一步明确华测的设计理论与方向,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华裔需求与特征的华文水平测试。
1.华测海外需求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的题目设置主要从华测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王汉卫等,2013),具体设问主要围绕如下5大设计思想进行:
(1)华测的基本性质。以海外华裔为测试对象,这是华测研发与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同时,华测面向的是海外的广大华裔,因此应定位为脱离具体教材、考查应考者实际汉语水平的水平测试。
(2)参考普通话标准建立华语标准。海外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跟普通话有所区别,形成了自己的变体。理论上,变异永远是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如果忽视这些客观存在的变异,一味地强调普通话的标准,等于无视变异的存在,华语背景的被试就会得到抑制性的评价——这不是我们实施华测的初衷,也不利于“汉语家族”(也即“大华语”)在世界的传承和传播。所以,我们应该尝试参考普通话标准和华语的实际情况建立华语标准,这个“华语标准”的建立是华测赖以成立的基础之一。
(3)参考一般中国人的语文能力建立华测能力等级标准。这个想法原本就是受华人社会的启发(陈宏,1995),海外华人想知道,跟中国大陆的母语者进行横向比较,自己的汉语(华语)水平是什么样的,这也是海外华裔最朴素、最基本的需要。理论上,如果能力标准的设计不跟中国国内中小学的语文能力标准相关联,考试成绩就难以简单解释为相当于什么程度的中国人。反之,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按照母语者的能力标准去要求海外华人呢?恐怕不是,曲高和寡,没有多少人能实现的标准无异于虚设。反过来,我们也不应该以一般外国人的水准来要求海外华人。例如新HSK最高级(6级)的词汇范围仅仅为5000高频词(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10:42),对于一般的外国人来说,达到这个水平已经不错了,但对于海外华人来说,能够达到这个级别的人有很多,远远超过这个级别的人仍然很多。HSK的量程不够,从测试后效来说,这将会抑制海外华裔华语水平的发展。所以,以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标准要求海外华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而且不可能从理论上推演出明确的答案,这就需要广泛调查,然后再权衡。
(4)华测应以突出汉字为特色之一。汉字作为汉语(华语)的书写工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海外华裔与祖籍国身份认同的重要凭证,也是最容易流失的祖籍国特征(陈松岑等,1999;王汉卫,2012)。因此,相对于一般外国人,华测应该在“读写测试”中适当提高对汉字的要求,具体怎样把握,需要了解海外华人社会的普遍反映。
(5)华测应以体现中华文化为特色之二。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及考试,对中华文化多采取回避的策略。学术界好像有一种担心,如果我们重视在教学和考试中融入中华文化就文化沙文主义了。笔者的看法是:第一,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是民族的灵魂,语言从来都不是、也永远不会仅仅是“工具”;第二,华测的设计对象是华人(我们当然不排斥非华人参加该考试),跟华人谈中华文化,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总之,文化的话题对华测来说也是不能绕开的。
以上5大设计思想都是从华裔不同于一般外国人的理论基础出发而初步确立的华测理论架构,而这些设计是否真的满足了华裔的实际诉求,具体的松紧度如何把握等等,需要相关调查数据的支持。
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上述5个方面的相关数据,并研究探讨数据背后应有的启发和认识,以佐证或修订华测总体理论设计思想。
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华侨华人人口最多的地区(陈奕平,2010)。据估算,东南亚华人华侨总数约3348.6万,约占全球4543万华侨华人的73.5%(庄国土,2009)。其中,印尼又是最有代表性的国家:区域大国、华人华侨数量最多(一般估计有800万到1000万,甚至更多)、华文教育经历波折最大、上世纪末以来华文教育恢复也最为迅猛(宗世海等,2007)。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华人华侨人数在东南亚各国中位居前五,其中新加坡的华人华侨人数更是占到了该国总人数的77%(郭熙,2007)。因此,受限于现实的调查条件,我们借助工作的方便,对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的一些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认为,具备华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华测的态度最值得重视,因此海外华语教师成为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60份,回收615份,有效问卷605份,有效回收率为52.16%。
1.3
数据处理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EXCEL 2003和专门的统计软件SPSS 17.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4 调查问卷的信度
信度(Reliability)反映了问卷的可靠性程度。Cronbach 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一般认为可接受的α系数不应低于0.70(秦晓晴,2003)。本次调查问卷的α系数为0.745,说明本次调查问卷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α系数还受到问卷题目数量的影响,题目数越多,系数可能越高。本次调查问卷共设13个问题,分别指向华测设计的5大方面,α系数能够达到0.745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问卷较高的内在一致性。
2.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本部分我们对调查结果按照上文所谈的5个方面分别进行展示,希望调查数据能够对我们的原有认识形成验证或修正。
2.1 华测的基本性质
关于华测的基本性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指向华测的对象,一个指向华测的考试性质,即成绩测试还是水平测试。问卷调查数据如表1、表2:
从表1可以看出,三个国家和总体的加权均值分别为3.87、3.60、3.58和3.71,这意味着华测专门针对海外华裔开发测试这一设计思想获得了来自印尼、菲律宾、新加坡这三个国家调查数据的较高支持。
表1:华测专门以海外华裔为测试对象
表2:不结合具体教材,考察考生的实际水平
表2的数据显示,表达支持华测开发成“水平测试”的仍占多数,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和总体的加权均值分别为3.31、3.61、3.75和3.51。数据表明,华测开发成水平测试的设计思想也获得了较高支持。
上述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华测应该是针对海外华裔开发的华语水平测试。
2.2 关于华语标准
评价标准就像一把双刃剑,太宽太严都不利于汉语(华语)的发展。太严了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而且实际上也做不到;太宽了不利于全球华人语言的一致性,变异太大最终导致交流上的障碍,需要格外小心。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分别设置了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宽严度问题,以了解海外华裔关于华语标准的态度。
表3数据显示:低等级的语音标准,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三个国家和总体均值都在2.7以下,而高等级的均值则都在3.60以上。我们对高等级和低等级的加权均值作差异检验,P=0.00<0.05,低等级和高等级的宽严度具有显著差异。词汇方面,低等级的均值在2.3左右,高等级的均值在2.6左右;语法方面,低等级的均值在2.6左右,高等级的均值在3.4左右。且低等级和高等级的宽严度都具有显著差异。篇幅所限,不再展示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具体数据。
表3:严格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而非华语的语音标准
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①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应该承认华语的存在,不能完全以普通话的标准为华测的标准。②初级倾向于在语言形式诸方面采取较为宽松的评价标准,随着等级的提高,渐渐收窄标准。
这样的调查结果跟我们原有的认识也是吻合的,既尊重普通话标准,又尊重海外华语的现实,以一定程度的调和为基调,在高级水平上引导向普通话标准靠拢,这才是务实和理性的华测态度,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大华语”等概念下应有的态度。
2.3 参考一般中国人的语文能力建立华测能力等级标准
华语能力标准跟华语标准紧密相关,都需要一个平衡,合适的标准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跟母语者直接关联的标准也才能得到最多的解释。关于华语能力标准,我们设计了三个题目,调查结果见表4:
表4:华测能力等级参考中国人的语文能力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支持“华测能力等级参考中国人的语文能力”的占绝大多数,三个国家和总体的均值都在3.6以上。
进一步,我们调查了海外华文教师认为海外华人的听说和读写能力应该达到中国人的什么程度。数据显示,无论是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达到中国人的60%、70%、80%这三个选项上的得分较为集中,三个国家的加权均值,读写和听说能力都集中在70%附近,听说为72.66%,读写为70.57%,读写的比例略低于听说(详见表5、表6)。对于海外华裔来说,汉语(华语)的听说较容易,要求相对高一些;读写较难,要求相对低一些。数据与华裔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吻合,充分表明了所得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表5:海外华语教师认为海外华裔的华语听说能力大概应该达到中国人水平的百分比
表6:海外华语教师认为海外华裔的华语读写能力大概应该达到中国人水平的百分比
2.4 华测与汉字
汉字是汉语(书面)能力最基础的指标。因此,相对于一般外国人,华测应该在“读写测试”中适当提高对华裔的汉字要求。从表7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思路获得了海外华语教师的高度支持,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三个国家及总体数据的加权均值都在3.96以上。
表7:读写测试适当提高对汉字的要求
那么在读写测试中如何适当提高对汉字的要求?这需要关联国内母语者的识字标准与要求。表8的数据显示,1500字、2000字的选中率远高于其他选项,从均值来看,印尼、菲律宾、新加坡和总体均值分别为2132、1855、 1929、1994,可见2000字左右是海外华语教师认为的一个大概的识字量标准。
根据表6的调查数据,一般海外华人的读写能力应达到中国人的70.57%,乘以国内小学毕业要求的3000字,得到2117字。这跟表8的数据十分接近,形成了相互的佐证。
表8:相对中国小学毕业3000字的识字要求,华裔小学毕业的识字量应为多少
2.5 华测与中华文化
文化方面我们设计了对儒家文化等8个方面文化内容的调查,调查受访者认为哪些方面的文化应该在测试中得到重视。该项调查是多选题,调查显示,无论是印尼还是菲律宾和新加坡,在上述调查项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的都是中华民俗,其次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什么是华人,什么样的华人才“最华人”,这样的调查结果就是通俗的答案——保持了中华民俗,并对中国的过去(中国历史)和现在(当代中国国情)保持强烈兴趣(了解和关注)的中国人的后裔。具体数据如图1:
图1:海外华语教师认为华测应该重视的中华传统文化
3.基于调查结果的华测设计再认识
通过本次华测海外需求调查,我们对海外华裔的需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获得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验证了我们早前关于华测的总体设计思路,同时也将华测的具体设计往前推进了一步。
3.1 调查结果对华测总体设计的验证
早前我们对华测有一些基于“理论”的总体设计(王汉卫等,2013),本次调查验证并强化了我们原有的一些认识,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华测开发的基本思路:
(1)华测的基本性质应该定位为针对海外华裔研发的华文水平测试。这不仅是海外华裔的普遍诉求,同时也是维系华语世界大融合的必要举措,对此,华测责无旁贷。
(2)华语标准。海外华人社会语言状况复杂,华语标准的制定需要尊重华语实际,权衡“标准”和“变异”,求取一个能够基本代表海外华人社会现有最大语言共核的“大华语”标准。
(3)华测能力标准的制定应以中国人的语文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经过调整,确立华测的能力标准。
(4)汉字和中华文化应该在华测中突出体现。
3.2 以汉字为落脚点的华测能力等级设计——调查结果对华测具体设计的推进
调查结果显示,海外华裔大多希望自己的测试成绩能够解释为相当于什么程度的汉语母语者,而要跟中国国内母语者挂钩,汉字是最重要的一个立足点。落实了汉字这个立足点,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分级大体可以得到初步定位,听说能力也可以获得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如何设定以汉字为落脚点的华测能力等级?我们主要结合国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汉字要求及海内外汉语(语文)学习者的实际来进行考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学段汉字标准如表9:
从表9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官方对学前的汉字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总体来说母语者一般既没有可能学前不具备听说能力,也没有可能完全不具备汉字能力。
表9:国内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的汉字能力标准
因此,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前识字的问题。如果华测有一个入读小学的能力等级,对小学华语教学的规划,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这个标准,也便于提醒海外家长注意对孩子汉语汉字的启蒙。所以,不管是海内还是海外,“学前识字”不是问题,问题是“学前识多少字”。综合国内儿童的识字情况、最小交际平台所需要的最低词汇量(史有为,2008),以及学龄前较长的时间段,我们暂且将入读小学的汉字水平(认读)定位为600字。
另外,根据语言习得理论,2岁到青春期之前(即12岁以前)为关键期(Lenneberg,1967),习得越早,也就相对越容易习得。至于汉字,正因为它不是拼音文字,不易自学,而汉字又直接影响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则直接决定了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这一切都决定了汉字的要求(尤其是认读要求)不能太低,否则汉语汉字的价值将被我们自己否定。特别是在基础阶段不但不能放松,而且宜采取前紧后松的策略,使汉字能够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自主学习的工具。因此,我们参考调查结果的2000字左右,适当提高了4级(小学毕业)的识字量,定为2400。
基于以上的数据和考虑,我们将华测六个等级(王汉卫等,2013)的汉字能力标准设计为表10所示的等级框架:
4.结语
此次海外需求调查,虽然未能在大范围内铺开,但调查结果也为华测的研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对华测的基本性质、华语标准、华语能力标准、华测与汉字、华测与中华文化5个主要方面问题的调查,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华测设计的总体思路,即应将华测研发设计为专门针对海外华裔的、关联母语者能力标准、参考普通话标准、突出汉字与传统文化的水平测试。除此之外,此次华测海外需求调查也使我们的研发设计进一步深化、具体,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设立了以汉字为落脚点的华测能力等级。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调查结果的华测设计必将更好地服务于海外的华语教学,带动海外华人的华语学习热情和华语发展的崭新局面。
表10:华测六个等级的汉字能力标准
陈宏1995关于考生团体异质程度对HSK(初中等)信度的影响[A].载北京语言学院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汉语水平考试研究论文选[C].北京:现代出版社.
陈松岑,徐大明,谭慧敏2000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报告[A].载李如龙(主编),东南亚华人语言研究[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陈奕平2010东南亚华侨华人与广东软实力:思路与建议[J].华侨与华人(1)
郭熙(主编)2007华文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68.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10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M].北京:商务印书馆:42.
任杰,谢小庆2002中国少数民族考生与外国考生HSK成绩的公平性分析[J].心理学探新(2).
史有为2008对外汉语教学最低量基础词汇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
秦晓晴2003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王汉卫2012华语测试中的阅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8.
王汉卫,黄海峰,杨万兵2013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J].华文教学与研究(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庄国土2009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宗世海,刘文辉2007印尼华文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走向预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华文教学与研究)(3).
Lenneberg,E.1967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The Reconsideration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HSC:
Based on HSC Overseas Survey in Indonesia,the Philippines and Singapore
Wang Hanwei1,Fan Xizhen2,Shao Mingming3,Wang Yanling4,Wu Xiaoying5
(1.2.3.4.5.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10,China)
HSC;questionnaire survey;test desig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HSC overseas demands survey,this paper made a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overall design of HSC,including its nature,Chinese language standards,its standards of language ability,the content and feature it intended to highlight.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this paper also made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levels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foothold of HSC.
H195;N34;H08
A
1674-8174(2014)03-0045-08
【责任编辑 苏政】
2012-08-31
王汉卫(196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及华文教育。凡细珍(1984-),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邵明明(1986-),男,硕士,主要从事语言测试研究。王延苓(1985-),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吴笑莹(1985-),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华文教育。
①本文是华文水平测试子项目“华文水平测试海外需求调查”(项目批准号:20120611)的阶段成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赴海外上课的多位老师都为调查的实施付出了心血,海外众多华语教师接受了我们的调查,编辑部及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宝贵意见,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