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视觉图像研究

2014-02-16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良友北洋摩登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视觉图像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

主持人语:进入21世纪,视觉图像研究在如火如荼的文化研究中令人瞩目。无论是以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还是以图像来阐释历史和文本,甚或成系统的视觉图像理论,在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与当下由网络、影视等媒介而主导的读图时代不无关联。同时,也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阈。其实,随着印刷出版技术的进步,自晚清开始,视觉图像文本便大面积普及开来,不过早期均以手绘为主,最典型的便是《申报》《新闻报》等大报副刊上每天一幅的漫画,以及各类画报的大量出现,比如《点石斋画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摄影画报已成时尚,北方以《北洋画报》为代表,南方则以《良友》为代表。图像不仅引一时之风尚,更为今天的我们一窥彼时时代气质提供了诸多真实的记录和翔实的文本。时至当下,视觉图像更是以铺天盖地的近似狂欢的形式覆盖了人们触目可及的各个角落,尤以影视作品为代表。

本期的三篇文章都与视觉图像研究相关。周雨婷的《摩登·多元·自由:〈北洋画报〉女性研究》一文,选取了北派摄影画报的代表—《北洋画报》—上的女性为研究文本,对彼时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女性予以关注,经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女性呈现出穿着打扮摩登化、职业角色多元化、恋爱婚姻自由化的特征,但这一切,都没有改变她们在画报上被观看、被消费的符号化命运。作为“民国第一画报”,《良友》画报的关注度非常高,本刊就曾在2011年第4期刊发过苏全有、岳晓杰《对〈良友〉画报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但出于与北派画报相比照的目的,与周雨婷《北洋画报》女性研究相呼应,余慧娴也从女性研究的角度关注《良友》。比较之下可见,二者相似之处是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画报女性的“摩登”,无论是封面女郎的选取,还是海派女性的衣着打扮、时尚用品以及休闲活动等,不同之处在于,余文认为《良友》更多地呈现了海派女性特质,尤其是对名妓小报传统的继承。然而,与《北洋画报》一样,女性在画报上这种被张扬、被凸显的流行风尚,在彰显了女性权利及展示女性美的同时,也同样未能逃离她们被观看、被消费的命运。王哲的《视觉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于正剧”等“雷剧”收视狂潮怪象探析》一文,关注到当下的视觉狂欢化问题。文章以当下最热的以“于正剧”为代表的“雷剧”为研究文本,具体分析了“于正剧”的“界限模糊”、“颠覆式编写”以及“主题回归”三方面特色,可以说,基本上抓住了这类“雷剧”的核心特征。以此为根据,作者进一步分析了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视觉狂欢背后的审美变化:视觉图像成为人们满足欲望和激情的方式,商业化电视剧对传统文化本身固有品格的消解,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无论写作技巧、结构还是讨论方式,该文都显得完整而平稳,若能在某一主题上予以深度开掘,文章将更见精彩。

本期三篇文章作者都非常年轻,无论理论深度、写作技巧还是对主题的把握都略嫌稚嫩,但三者对于视觉图像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关注及进入的勇气和扎实的学风令人可喜,因此,特推出本期专题,想来会为当下的视觉图像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良友北洋摩登
你有病吗
摩登之家
媒体视野下的清末宣讲所——以《北洋官报》为中心
回到摩登70’S
聚天下良友 琢百世美玉
北洋外交部鲁乔奇(L.Giorgi)档案纪要
摩登一周
摩登一周
用《良友》来修复记忆
北洋六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