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邵逸夫学习人生管理

2014-02-14李志起

中外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邵逸夫逸夫众生

李志起

2014年1月7日,香港影视界传奇人物邵逸夫辞世,享年107岁。这位祖籍宁波的商业巨子用一生打造了邵氏、无线两艘电影、电视巨舰。不过比这更为宏大,也更具人格力量的,是他那一望无垠的慈善王国。

年轻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对于许多内地的80后,甚至90后来说,知道邵逸夫却并不是因为他的电影、电视,而更多是那一座座与自己的青春记忆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逸夫楼、逸夫小学、逸夫医院等。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因为这些建筑的存在,让他们觉得邵逸夫是一个可以触摸到的时代痕迹。

邵逸夫与世长辞的消息传出后,各地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身边的逸夫楼。如果你打开百度地图,把范围选择为全国,输入关键字:逸夫楼,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红点几乎覆盖了全中国。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震撼,那么请把关键词换成“逸夫小学”,你就不得不惊讶于,中国地图上简直就是邵逸夫的王国。

据报道,邵逸夫捐赠内地科教文卫事业近47.5亿港币,兴建了6013个教育和医疗项目。目前,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也难怪,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80后说:“年轻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见自己、见天地还是见众生?

107岁的“漫长”人生,能以这样完美的方式谢幕,这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里是为数不多的。既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还因此赢得“生前身后名”,获得世人和后人的如此美誉,邵逸夫的人生管理智慧能够给当下中国企业家留下重大启发。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台词:“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绝大多数企业家在“见自己”阶段都能做到——和当年的邵逸夫一样,往往是白手起家、热爱事业,努力完成梦想。

少数企业家也能到达“见天地”这个第二层境界: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把影响力做到全国、全世界,能够“闻达于诸侯”,他们已经是幸运儿了。

只有凤毛麟角的企业家能够有“见众生”般的宗教情怀和博大心胸,把自己拥有的又能慷慨地回馈给大众,哪怕他们只是素昧平生,甚至没有擦肩之缘。这已经不是“财散人聚、财聚人散”那样的功利思维,而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普世情怀了。

越往上,越艰难。邵逸夫的伟大在于他真正地洞察了人生的境界,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处,既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后人。就像他在评价自己设立的“邵逸夫奖”时所说的那样,“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你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位企业家,而不是一位教授或一位政治领袖。

后辈的企业家能从邵逸夫的人生当中学到什么呢?也许就像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管理

(本文作者系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邵逸夫逸夫众生
阳光下的冰雪运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小学特色教育
不寻常的“石头”——探访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夏雨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还剩下几个角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王家卫妙解“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