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4-02-14王凤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9期
关键词:肋间数目淋巴结

王凤姣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探讨

王凤姣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并分析其所起到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壁神经;临床价值;探讨

对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保留肋间壁神经治疗方案,并观察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临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乳腺癌手术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评价手术时长、清扫淋巴结数目,每组患者各20例。

我院对照组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8例,年龄在28~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3±1.44)岁,其中有5例患者为1期乳腺癌患者,有10例患者为2期乳腺癌患者,有5例患者为3期乳腺癌患者。观察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3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5±1.65)岁,其中有7例患者为1期乳腺癌患者,有12例患者为2期乳腺癌患者,有1例患者为3期乳腺癌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实施手术时应用乳腺癌手术中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案,主要方法为清扫腋窝下淋巴结时将肋间臂神经切除,并观察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情况、手术时长以及术后并发症等[2]。

1.2.2 观察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在实施手术时应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案,首先观察患者腋静脉周围的相关淋巴脂肪组织,并以胸壁方向为清扫方向自上而下进行清扫。当清扫至第二肋间时,可以观测到肋间臂神经,此神经垂直于胸长神经,并沿着前、侧胸壁交界处穿出。沿着肋间臂神经穿出的防线将前面的软组织自内而外方向剪开,并使肋间臂神经游离,直至上臂后内侧清除切除的相应组织。但是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腋窝淋巴结肿大情况则应该停止手术治疗[3-4]。

1.3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对比性分析,见表1。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不存在差异性,其中观察组手术时长为(112.11±13.56)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长为(110.44±12.99)min,观察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5.32±3.41),对照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5.12±3.47),从比较中可以发现两组在手术时长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肢体感知功能

我院术后随访资料中可知,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障碍,对症治疗后6个月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临床症状并未消失,而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感觉障碍,对症治疗后2~5个月临床症状消失,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位列前三位,且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法,在以往治疗中采用全乳切除术,不仅使患者身体出现残缺,也因美观问题对患者心理造成不利影响。随着近年来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逐渐由手术治疗法向保全功能治疗方法改进,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保乳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但是在实施这些方法进行治疗时会忽略对患者肋间臂神经的保护作用,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患者肋间臂神经造成损伤时,患者后背会出现麻木、灼痛以及疼痛不适等感觉,不利于其正常生活与工作[5-6]。

肋间臂神经又被称之为ICBN,其具有较粗的形态,位置在人体胸骨外侧缘第二肋骨与其后方间隙部位。在腋窝组织下有穿过的肋间臂神经,淋巴结则存在于腋窝组织中,因此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然而由此无法彻底清扫患者腋窝淋巴结,从而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因此在实施乳腺癌切除术时均切除肋间臂神经。然而随着医学发展与进步,从切除肋间臂神经的相应表现来看,患者术后会出现胸壁部位麻木、腋窝麻木以及上臂麻木等症状,且存在痛觉神经障碍,因此建议在实施乳腺癌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肢体感知能力,加之对淋巴结清扫功能的增强,从而提高乳腺癌手术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对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患者而言,只要对症治疗不仅不会出现清扫淋巴结数目减少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患者皮肤感知障碍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平均数目对比性分析

[1]范忠林,宋振川,李海平,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0):773-774.

[2]李晨,李卫东,秦博,等.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21):39-40,25.

[3]王利,马素刚,王锡鹏,等.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2):78-79.

[4]任强.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3,34(31):6477-6479.

[5]俞仁龙.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健康之路 ,2013,(12):158-159.

[6]郑桓,胡潺潺,史小丹,等.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病理学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2):2263-2265.

R73

B

1674-9316(2014)09-0039-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9.021

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性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乳腺癌手术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评价手术时长、清扫淋巴结数目,每组患者各20例。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为(112.11±13.56)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长为(110.44±12.99)min,观察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5.32±3.41),对照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为(15.12±3.47),两组数据比较不存在差异性,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既有利于保证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又有利于缓解皮肤感知障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肋间数目淋巴结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移火柴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牧场里的马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