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模式产业发展的全球态势及中国对策*

2014-02-12殷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

■ 殷乐

电视模式产业发展的全球态势及中国对策*

■ 殷乐

当前电视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媒介、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模式输出不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之一。推进中国电视模式发展和相关研究兼有产业和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以新千年以来的模式产业为关注点,对全球模式产业发展的阶段、态势做出分析,并对中国模式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电视模式;创意产业;文化输出;态势;对策

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电视模式的生产、交易规模及覆盖范围等均加速增长,价值链急剧扩张,模式节目的社会话题性和文化效应也随之发酵。仅以中国为例,接续出现的相亲、选秀以及亲子节目潮及相关热议等堪为佐证。可以说,模式产业正成为当前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模式输出不仅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之一。本文在对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至2013年欧美及日韩电视模式的文本、产业及受众等层面持续关注的基础上,深入考察电视模式产业的全球发展态势,观照中国电视模式发展状况并从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全球电视模式产业发展阶段及相关研究回顾

关于电视模式产业的起源及发展近年在欧美学界多有讨论,有论者提出作为英美发明物的模式交易是当前模式产业的源头①。长期关注电视模式的美国学者莫兰(Albert Moran)将电视模式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35年至1955年,是创新节目模仿期;1955年至1980年是模式交易萌芽期;1980年到2000年是模式产业形成期;2000年至今,模式产业成为全球范围的重要产业②。莫兰的模式发展阶段论有其合理性和指导价值。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莫兰的阶段划分是以欧美模式产业发展为主要着眼点,二是进入新千年以来的模式发展在范围、规模、类型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将其笼统论之在大的历史框架中有其合理性,但从当下视角来看则有必要对其进行细化梳理和分析。本文结合模式交易的规模、流向、交易主体、播出时间、创造价值等指标将2000年之后的电视模式产业分为三个阶段:

1.2000年至2005年:模式交易的全球酝酿期

上个世纪末以来媒体的全球扩张既加剧了本土节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刺激了跨国节目的本土化。电视模式逐渐成为全球电视制作、流通的重要部分,标志之一是1999年在蒙特卡罗电视节上开创了第一个电视模式市场③。2000年以来,模式数量剧增,范围扩大,大量娱乐节目模式在全球流通。有研究报告指出,2002年以来,全球模式节目的播出时间增长了22%,播出的模式数量增长了三分之一,2004年全球电视模式交易达24亿欧元④。这一时期的模式交易还是集中于欧美。从产品价值来看,美国是最重要的单一模式市场,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和法国;但从模式出口总量来看,欧洲媒体公司占据了较大比例。英国是最大的模式出口国,占据所有模式节目播出时间的32%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美国媒体产品为主体的单向流动,但无改全球模式市场以西方发达国家为绝对主体的不均衡格局。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对热门娱乐模式借鉴模仿和少量引进,如《偶像》《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等即出现了多个亚洲版本并取得了良好收视,就中国来看,娱乐节目在新千年初的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对各种成功模式的引进和模仿,而且模仿的比例要远高于模式引进。真人秀和游戏节目是此阶段的模式主体。同时,伴随着交易量和范围的扩张,各类权利纠纷也相应而生。目前业内比较受认可的国际模式权利保护协会(FRAPA)即成立于2000年4月,着力于为全球电视模式提供认证和保护,国际模式律师协会(IFLA)亦在2004年成立。

2.2005至2010年:模式交易的蓬勃期

技术和资本驱动下的媒体疆界消融和创意产业版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是该时期的主要背景。这一阶段的特征为交易量稳步增长,2006年至2009年间,有445个原创模式在全球播出,而2002至2004年间仅有259个原创模式播出,模式输出主体亦有扩展,欧美保持引领地位的同时。模式开发和引进在亚洲也有渐发之势,尤其是日本开始崭露头角。从FRAPA在2009年推出的研究报告中可见,2006年至2009年间,模式出口量超过引进量的国家有四:英国、美国、阿根廷和日本。日本在引进了1个模式的同时输出了16个模式,其《墙洞》模式甚至进入了全球最成功的模式前十⑥。而其他国家也意识到了模式开发和交易的必要性,有韩国学者即称,当前再也不是可以随意模仿海外节目的环境了。不仅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海外节目,而且从世界范围看,模式保护也受到关注。因此再也不能非正规地剽窃和模仿节目了⑦。随着这一认识的转变,该时期非正规的模仿朝正规的模式交易的方向转变。中国的模式引进风潮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勃兴。但总体而言,亚洲模式开发与销售并未形成系统。才艺秀、游戏节目和有奖问答是这一阶段的热门模式类型。

3.2010年至今:模式产业的多元竞争期

2010年以来电视模式产业化发展特征更加鲜明,专业模式公司运作的商业化程度更高,市场进一步细分。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电视模式的出口,全球模式节目播出时间逐年增长,模式创造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1年欧洲广播商创制的50个流通最广的电视模式创造了20.19亿美元的价值。另一方面,欧美模式输出一头独大的局面开始改观,亚洲模式产业开始发展,模式交易市场多元化。全球模式产业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就欧美而言,处于模式产业的成熟期;对于同在亚洲的日韩而言,则处于模式产业的成长期,如《墙洞》经Fremantle媒体公司发行,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及地区制作播出,在美国、荷兰、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均取得高收视率;对中国而言,则是处于产业起步阶段,也即投入期。整体来看,全球电视模式产业发展的区域阶梯状特征鲜明,一个复杂的资本和节目流正在出现。

在这一从交易走向产业的扩张历程中,各界对于模式(format)概念的表述中亦呈现出一个递进的脉络。从最初的模式——一个创意,到模式被定义为一个能产生独特叙事文本,并获许在境外进行本土化改编的表演活动⑧,模式的概念正从单一走向复合。模式节目全球传播跨文化消费蔚为风潮的背后,是电视模式作为一个创意概念走向系统化、工业化的轨迹。不唯在实践层面的逐渐升温,关于电视模式的研究也在深化和扩展,涉及到产业、文化、内容、法律等多方面。可以预见,与产业研究相并行的文化之争及其影响研究将是全球模式产业实践和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全球电视模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1.欧美依然是主要模式输出国,模式创制主体出现多元裂变

一如西方国家对于成品节目输出的绝对主导地位,当前全球模式交易中,欧美依然是主要输出国。英国继续保持最大的模式出口国,2011年其模式节目出口占到了全球市场的43%,同时英国是2011年播出模式节目时间最长的国家,当年英国广播商制作的模式价值达4.75亿美元。其后为法国3.82亿,德国3.82亿,意大利2.6亿,上述四国创造了欧洲总体模式价值的四分之三⑨。无论是从政策、资本和文化层面来看,这一主体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将延续。

国际电视模式创制主体正走向多元化,主体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媒体机构或集团设立模式开发部门或收购模式开发公司,如新闻集团旗下的SHINE、Telemundo的ResetTV,强化模式部门进行研发。二是独立的模式制作公司。一方面是模式节目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几家大的欧洲公司,2011年播出的模式节目有四分之三是由5家公司提供:ITV演播室(ITV Studios)、费瑞曼多(FremantleMedia)、安德默(Endemol)、扎迪亚克(Zodiak)。另一方面,知名独立制作公司目前正处于裂变期,如安德默等公司不断扩张公司的全球覆盖。同时又不断有人员流出成立新的模式公司,推出《The Voice》的Talpa,以及首创明星跳水节目的Banijay都是从安德默分化出的公司。第三类则是电视机构与跨国模式公司的合作,如共同开发、推广或模式互换等,各国均有此类合作公司,发挥各自资源优势。

模式创制主体的裂变和身份多元化,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当前创意产业不再是大型企业,而是成千上万个不同品牌的各自独立的小型公司或工作室形成的生产网络。一方面在迅速走向裂变,另一方面则是走向多元联合。可以说,小型创意公司的崛起是个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地位体现,英国在2013年即出台计划资助小型创意企业发展。

2.模式流通周期缩短,超级模式节目(superformat)与日常模式并存

在模式产业加速发展和媒体内容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共同作用下,全球模式流通的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如2010推出的《与我共餐》《声音》《守财》等模式,2011年开始即在全球热播,而既往经验是一个模式推出至少要两年的时间发酵才能形成全球效应。韩国2013年的人气节目《爸爸去哪儿》,在中国同年10月也开播并迅速成为热门节目。与周期趋短相应,模式节目播出也趋于全球同步化。内容方面,模式消费集中于娱乐及生活方式节目,《老大哥》这类以24小时窥视生活为内容的模式节目自2009年以来逐渐走向低落;从播出时间和创造的价值来看,当前以大型选秀为代表的超级模式节目与生活方式及游戏竞猜等日常化模式保持了并进之势。但超级模式的牵扯面过广变身不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未来的大发展。在模式输出大国,英国已经出现了对此类高投入大规模全球制作的“超级模式节目”过于依赖的担忧,这也为未来聚焦生活自助的常态模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空间。

3.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模式输出近两年出现大幅增长,并逐步形成与欧美有别的模式产业路径,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模式的多向流通

长期以来,亚洲国家在模式输出中处于末端。有学者对模式流通路线图的描绘为:始于欧洲并在美国获得成功者,最终销往全球(10)。这一线路图的变化从近两年开始逐渐展现出来,同在亚洲的以色列、日本和韩国已经意识到模式流通对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机遇和隐患,随即采取了模式创意产业支持策略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以色列电视模式在全球市场销路良好;而原本在节目模式领域处于“纯引进”队列的韩国,自2011年以来也已经出口了多个节目模式;日本模式输出近年持续稳步增长。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加大了模式推广力度,在2012年底就发起了“珍宝盒(Teasure Box)”计划,由政府牵头与多家主要公共和商业电视机构联合开发推广本国的节目模式,截止2013年4月加入该计划的电视机构有NHK,NTV,TV Asahi,TBS,TV Tokyo,Fuji TV,ABC和YTV八家,基本囊括日本主要公共和商业电视机构(11),其开发推广的电视模式也各具特色(见表1),在2013年春季戛纳电视节上日本更明确提出:模式已经成为日本新的海外发展重点。有日本学者也提出电视模式是多屏时代的内容产业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12)。

表1 日本2013年珍宝盒计划的电视模式

在产业发展上,日韩等国也形成了与欧美有别的发展路径,在模式开发上有经典节目的再开发,热门模式混合体、快速明星消费、国家文化品牌等策略;在模式推广上,在关注全球市场的同时,注重对亚洲市场的开发,如近年日本着重推进东南亚市场,韩国也加强对中国、泰国等市场进行开拓。亚洲模式力量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跨文化消费潮流的把握,如韩国输出的模式产品即显示出文化混杂特性,既转化了部分欧美的流行文化元素,又在本民族文化和游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改造,以不同文化品质的交融来诱发跨国受众的消费欲望。

4.标准化与多元化齐头并进

模式产品的当代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标准化与多元化共存态势。其标准化体现在以模式宝书和飞行制片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配方和制作流程。模式产品是创意和精密工业流程的结合,模式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自身既已体现出内容生产的工业化和精细化态势,也是多元化的基础和保障。其多元化则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也是最为主体的是以多元生命故事的诉说和探索建构电视模式的文化和个性标签。模式节目提供的实则为全球范围的系列叙事,无论是偶像、恐惧元素还是达人、歌手系列,其本质体现的即为对生命故事的探索,不同文化群体在标准化模式改编中以个体生命故事体现多元化。在对全球流行电视模式的分析中,本文发现模式的流行度和创造价值与对生命故事的探索程度和表述方式成正比。电视模式的生命故事诉说在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为主体既有生活体验的诉说及呈现,完成自我主体建构;第二层次为主体在模式框架中与他者相遇,自身生活与情境互动,与特定时空下的人事物建立关系;第三层次为社会影响、后续交互及发展层次,每个层次都是鲜活个体的自述或自为故事,这也是当代叙事特征之一,生命故事的探索从宏大叙事转向小故事,尤其重视日常对话中的自述故事(14)。此外,生命故事的探索也是对当前媒介环境下受众角色心理多元化的把握,模式节目的开放文本则具有真实而直接的参与感,受众将他人自述的故事以及通过参与模式而真实演绎的故事,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进行对照,通过个体故事去理解日常生活,建构人际伦理关系,并实现对心灵和情感的触动。多元化的第二个方面为跨媒体与多形态的模式传播和营销。全产业链的开发打破了既定的媒介边界,不同媒介为电视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内容、传播与营销资源,也延伸了模式的存在形态和时限。尤其是社交媒体在模式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带来了新的模式内容和交互渠道,也变革了营销手段,这也与生命故事讲述相得益彰。

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文化产品是“被标准化的多元化”产品,令人不安但传播极其高效(15)。在模式产业的标准化与多元化发展中也存在着同样隐患,如何在高速高效的产业大潮中避免被多元化标准化,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当前中国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问题之一是模式进出口格局严重失衡。中国目前模式输出正处于突破阶段,而引进模式的数量和播出时间加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2002年到2005年间引进了4个模式,2006年到2009年间增长为10个,2010年以来则引进了近40个模式,其中还不包括非正式版权购买的“借鉴”类模式节目。引进模式成为中国电视台的致胜法宝。问题之二是模式交易市场混乱,交易价格和交易形式不规范,中国电视台竞购模式也拉高了模式售价。问题之三是引进模式播出比重过高,原创节目和模式制播空间受压。同质模式节目在短时间蜂拥而上占用频道资源。在节目推广上也以大量的爆料、八卦为卖点。问题之四是未建立模式输出的创制和推广的良性机制。较之如火如荼的模式引进,原创模式的创制和推广未获得足够重视,仅靠零星自发创意难有突破。

模式流通是一个双刃剑,如不及早加以改变当前模式发展格局的失衡状态,会有几方面的风险:

1.错失产业发展机遇,加剧中国在全球创意产业链的下游位置

在这一模式引进大潮中,作为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的中国,虽部分模式引进实现了快速获利,但只是赚了些基于中国庞大人口基础的快钱,并未真正融入这一产业格局,错失打造模式产业的机遇,相反,加剧了当前中国在文化创意产品链的下游位置。在引进韩国模式的《爸爸去哪儿》播出后,一个在18—35岁群体中的小范围随机调查显示,对韩国的综艺节目,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韩国节目最突出的优势是“节目有文化内涵”,也有30%的受访者认为韩国节目优势在于节目创新,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综艺节目“缺乏创新,大量雷同”,65%的受访者认为“商业炒作太多”,45%的受访者认为“节目庸俗”(16)。

2.一窝蜂的模式引进背后存在着创新力弱化的风险,甚至会引发创意均一化乃至创新依赖

一窝蜂的模式引进和过度商业炒作成就了模式节目在中国的话题性,同样也造就了其泡沫性。引进是创新的基础。中国模式发展中的问题不是引进,而是一窝蜂引进,这不仅体现在量上而且体现在类型上,如选秀类、亲情类,一个模式成功立即带来诸多追随者,大量集中内容让同一市场迅速达到饱和。而营销中的过度商业炒作也让节目产生信任危机。人际流转本是电视内容增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炒作,让模式节目的话题性和八卦性淹没了内容本身。其中不乏优质之作被淹没其中,即便对于领头者而言,其红利甚至较难维持至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即为一例。

大量的引进模式节目加速了财务和编播资源对于此类“超级节目”的集中,这些节目也压缩了原创节目的编播时间和人力资源,如此恶性循环甚至会引发创意均一化乃至创新依赖。

3.失衡的模式引进格局更是文化渗透的不均衡

失衡的模式引进格局不只关系到市场份额、产业成败,而且会带来巨大的文化交流“逆差”。尤其是在媒体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各国均采用更为隐蔽的、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生活方式渗透往往比政治宣传带来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故事和影像历来是传播价值观和信仰的重要工具,电视模式是一个生活方式的载体,从娱乐、生活方式这一领域的渗透,其影响力远甚于直白的宣传和意识形态争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国内引发普遍社会关注的节目多为模式节目:2013年上半年排名靠前(17)的卫视热播娱乐节目基本都是引进海外版权的模式节目;网媒关注前十名的卫视综艺节目中有八个是引进模式节目;加之各国收视率调查均显示,在流行文化中占据主体的青少年及30—40岁群体正是模式类节目的收视主体。由此可见失衡传播产生的文化影响不容忽视。

四、中国电视模式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中国电视创意产业来说,欲求进入大发展时期,政府政策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模式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同样巨大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载体,我们需要做的是融合这一大潮并占据主动地位,建立完善中国的模式产业,打造文化走出去新平台。

1.对电视模式的认知亟待从单纯的节目(产品)层面提升至创意产业层面,重视创意经济时代中国视听内容发展战略的调整

内容产业的竞争正走向创意竞争,模式产业的大发展堪称是这一创意竞争的直接体现。韩国在其文化战略中提出文化产品具有OSMU(One-Source-Multi -Use)的特性。而模式内容的发展战略较之成品节目更甚一层,一个成功的电视模式不只适用于一个领域,而是能够形成一个运营平台,集合了创意研发、生产制作、宣传营销、发行播出、模式售卖、衍生品销售和文化品牌追踪维护等多种功能。而且由于模式节目自身具备的多向衍生效应,使其文化和价值观效应远甚于普通节目,而模式节目因其全球延展性,在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均会引发雪球效应。因此,视听内容发展亟待从节目层面上升至创意产业层面,树立产业规范,做好产业布局。同时针对模式这一高文化附加值的产业特性,强化不同产业间合作,以合力推进中国原创模式产业发展,以模式输出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发挥流行文化产品特有的生活方式影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视听内容生产来看,中国当属大国,而从国际节目交易量和影响力上来看,中国是全球广播影视内容市场中的小国。2012年全国电视节目和服务出口共约4.95亿美元,其中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综艺专题等电视节目出口7455万美元。而英国BBC环球2012财年的节目销售和发行收入为3亿英镑(约4.5亿美元)(18)。

如果说,中国在影视节目创制和全球传播上未能把握先机,那么当前模式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遇,通过借鉴模式输出大国的发展经验,推进中国电视模式创意产业的发展。

2.成立中国本土的模式监管协会,针对模式产业特征转换监管手段,发挥政府在模式产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

当前媒介环境变化迅猛,视听内容监管如过细过于微观,将难免对业界发展产生亦步亦趋的滞后性。考虑到模式发展态势,建议由主管部门和多领域第三方研究机构协作成立模式认证和保护协会。

目前FRAPA已经有全球100多个会员,其中中国也有几家公司加入了国际模式保护协会。据称提交到FRAPA的争端80%能够通过协商签署解决方案。就中国而言,成立中国模式监管协会的作用有五:一是规范模式交易市场,减少重复盲目引进模式,避免模式引进的不正当竞争,有利于协同业界摸索符合国内广播电视制作条件的模式交易方式。二是建立第三方模式评估和改造机制,有效评估引进跨国公司的模式制作节目,是否真的能使国内电视业的收益最大化并强化竞争力,以求模式的引进为国内电视业带来切实的利益。三是协调解决模式创意权利纠纷。引进及“借鉴”的各类模式节目的版权纠纷已经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由于模式保护的相关法规尚不完善,此类纠纷一直未获合理解决,协会的成立将对此类问题进行调解。四是中国原创模式认证和权利保护。原创电视模式可提交相应材料进行注册并获得协会保护,激发创作活力并优化市场竞争秩序。五是多方协调,扶持推进原创模式的开发制作及输出。

3.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建立节目模式可持续创新的各项机制,实现节目模式创意的产业化、市场化运作

结合国际经验来看,模式输出是一个需要政府、电视台和制作机构多方合作的系统工程。

(1)发挥各级电视台、新媒体平台和社会制作公司及制作人的协力作用,成立专业模式部门或与社会制作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对既有高收视节目和热门视频进行模式化开发的同时,策划和开发新模式,同时在模式开发、制作过程中注意每一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便于最终形成可复制的制作指南。

(2)按照国际上的模式交易规则规范流程。把握节目输出和模式输出的差异,树立模式的商品意识并着力于维护其品牌价值,并对模式的商品化进行更多人力和经费的投入。

(3)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模式研发进行扶持,设立模式开发扶持基金,扶持独立模式创意公司,刺激本土创意模式的研发推广。

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表了一项声明:洛丽塔曾经所在的虎鲸种群,最近已经被列入濒危动物种群名单。然而,研究相关法案的律师表示,由于早已被人类捕获,不属于长年生活在这个种群的一部分,因此,洛丽塔依然不受濒危动物保护法的保护,再打官司,恐怕还是会输。

(4)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国际合作,如与国际模式公司的合作、并购等,以此拓展节目模式的全球流通。

4.以政府和广电机构形成合力,有针对性地拓展海外市场,推进本国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以模式输出搭建文化走出去的有效平台

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看,打造具有特色中国原创模式并全球输出将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电视模式节目的收视群体广,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广泛社会话题性和文化渗透效应,衍生领域丰富,比成品节目更有全球创意传播、价值观输出和文化渗透的优势。中国需要以原创电视模式输出搭建文化走出去的新平台,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议可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原创模式的海外推广项目,积极推动原创模式发展,通过多重渠道向海外推广国内优秀的模式产品并助力其产业衍生、文化融入。目的是通过政府和产业间的伙伴关系、不同产业间的协作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广中国原创内容产品,打造文化品牌。

总体而言,电视模式产业的大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如法国文化学者马特尔所言,“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幅全新的文化交流版图尚处于绘制成形的阶段(19)”。在这一全球图景中,中国电视如何在海外模式的本土化改造及原创模式发展中寻求平衡点和突破点,如何加强内容产业的创新,如何把握机遇在世界内容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通过文化与信息传播来赢取新的影响力等都议题都日渐紧迫。未来发展还有待各方务实且有前瞻意识的探索、思考和实践。

注释:

① Jean K.Chalaby,At the Origin of a Global Industry:The TV Format Trade as an Anglo-American Invention.Media,Culture&Society,January 2012;vol.34,1:36-52.

② See in particular,Jean Chalaby,‘The Making of an Entertainment Revolution:How the TV Format Trade Became a Global Industry,’?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6,4,2011,293-309;Jér?me Bourdon,‘From Discrete Adaptations to Hard Copies:The Rise of Formats in European Television,’in Oren and Shahaf,eds,Global Television Formats,pp.111-127.

③ 殷乐:《电视模式的全球流通:麦当劳化的商业逻辑与文化策略》,《现代传播》,2005年第4期。

④⑤The Global Trade in Television Formats,Screen Digest analysis of The Wit data,Screen Digest,April 2005

⑥TV Formats to the world,The FRAPA Report 2009,www.frapa.org.

⑦ Jin Ah Bae,A study on the format trade in broadcasting industry,放送和传播,2008,第9卷第2号p.6-36。

⑧ Chalaby J,The Making of an Entertainment Revolution:How the TV Format Trade Became a Global Industry.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26(4),2011,293-309.Moran A,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TV Format.Bristol:Intellect.2006.

⑨ TV Formats in Europe.Essential Television Statistics,Madigan Cluff and Digital TV Research May 2012.

(10)(12) Jean K.Chalaby,At the Origin of a Global Industry:The TV Format Trade as an Anglo-American Invention.Media,Culture&Society,January 2012;vol.34,1:36-52.

(11)(13) 官民共同で日本の番組“企画力”を海外へ輸出——日本政府·民放.HK、カンヌでオールジャパンイベント第ニ弹実施へ,2013年3月28日,http://www.tbs.co.jp/eng/programsales/news/jp2013032816.html。

(14) Georgakopoulou,A.Small Stories,Interaction,Identities.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7.

(15)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刘成富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372页。

(16) 该随机调查由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3级研究生徐畅实施,调查样本数为20,男女比例均等,本科学历17人,硕士学历3人。

(17) 庞井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8) Annual Report and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e year ended 31 March 2013,BBC Worldwide Limited,2013.

(19)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刘成富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可武】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