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
2014-02-12吕广生
吕广生
朱希祖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
吕广生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罗香林、朱倓夫妇任职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注重馆藏,创办刊物,保护文献,贡献不小,其父朱希祖应有提点之功。文章拟从办馆、购书、办刊和护书等方面,揭示朱希祖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从中亦可略窥其诱掖女儿女婿为学处事之苦心。
朱希祖 罗香林 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一作逷先、迪先,浙江海盐人,著名历史学家、藏书家。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人,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朱倓(1905-1980),字仲娴,浙江海盐人,罗香林夫人、朱希祖长女,历史学家。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罗香林夫妇担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干事期间,为筹谋该馆建设殚精竭虑,多所兴革,朱希祖给以指点和支持。前人研究多关注罗香林夫妇的贡献①,未曾提及朱希祖之功。本文拟以朱希祖和罗香林夫妇往来书信为基本资料,辅以其他文献,厘清相关史实,藉以揭示朱希祖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亦可概见其悉心提点女儿女婿为学处事之长者风范。
1 指导办馆规划
罗香林夫妇接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工作后,兴废革替。朱希祖从该馆经费、用人、办刊、购书、编目等方面,悉心指导。
1936年8月15日,罗香林被委任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山图书馆”)馆长[1]。9月9日,朱希祖来信询问情况,发表己见。关于经费,他认为:“此馆如不增加经费,多用人而不买书,则直是一毫无意味之机关。”关于用人,以“仲娴为总干事,而令兄等多人为馆员”欠妥,劝他“用人万不可再增加私人,现在定局者,既往不咎,裁员而再易以亲属,则大不可。”关于办刊,“学报万不可办,一则减少图书经费,二则妨碍君专门学问”,而“馆中根本事业则扩充书籍为第一要义”,要他先作购书计划,按“先完备普通书而后补充善本书”步骤采购,“善本书决不宜乱购”。普通书分党史书籍、应用经史子集、地方志、广东史籍及广东人著作、家谱等4种购置。如此一二年,则“办图书馆可谓有成绩矣”。若能蝉联馆长,则“稍购善本书,以求精进。”朱希祖还煞费苦心代为编拟一个购书预算案,兼顾两夫妇的学问事业:“为君自己学问计,宜多备隋唐五代史参考书,为仲娴计,宜多备东林党史籍及专集。”[2]罗氏夫妇时刚而立之年,治学治事均不够老练②。罗香林上任伊始,在馆长之下,设总务、购订、编目、阅览、典藏5部共6名干事,罗氏亲属占3人;8位助理员,罗姓有3人[3]。这一方面说明罗香林举贤不避亲,另一方面难免授人话柄,难怪朱希祖要为他担忧了。
朱希祖操心更多的是中山图书馆经费能否到位及其使用问题,写信屡问,细加指点。1936年 10月 13日,朱希祖写信问朱倓:“图书馆内办公情形如何?经费有办法否?”建议“目下最要紧宜先查明已有书籍,作一草目,以为购书时查考有无之用。”[4]同日又写信给罗香林,关心“购书款已确定未?”[5]12月1日致罗香林信,建议购书:“拟先搜集广东地志及先贤著述自属要紧,但当先编一馆有广东地志目及先贤著述目,然后可就未有者添购,此事万不容缓,否则不免重购,及他人无从介绍也。再者普通必要之书亦当陆续添置,不可专从本省着想。余前有一购书计[划]书寄来可参考也。唐代史籍参考书不甚多,而近出中外杂志中反甚多,不可不注意。”[6]12月14日回朱倓信,催她抄寄一份中山图书馆藏地方志或广东人著述目录,便于推介图书[7]。获悉中山图书馆图书款增加了,朱希祖重提购书计划:每年购地方志10000元,普通书5000元,地方先哲遗书2000~3000元,杂志及其他书籍2000元。因为“地方志为一切文化总汇之籍”,国内除了北平图书馆、北大、清华、燕京各大学、故宫博物院、金陵大学外,“西南及东南、两广各省尚未梦见此事业,故中山图书馆首当提倡,以为南国之冠。今年提开大洋一万元先购普通地方志,明年再提开大洋一万元购稍贵重地方志,以为基础。其后年增加数千元,则在南方必首屈一指矣”[8]。
在朱希祖指点、广东名宿名家和馆里同人帮扶下,更兼罗香林夫妇努力,中山图书馆建设颇有起色。罗香林接任时,馆藏图书12万余册清册,缺少中文书籍17本,西文书籍2本,均列明在案[9]。经朱倓清检编目,元刊本1种、明刊精本75种,各家抄校精本10种,明刊大藏经5000余卷,孔广陶精抄本2000余卷,移归善本室珍藏[10]。1936年12月8日,罗香林在报刊上发布《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征求本省先贤先烈遗著遗物启事》,率先赠书100余册,外界名宿、中山图书馆同人亦响应捐赠,至1937年3月5日止,获赠1000余册,其中珍品不少;杂志报纸每月各有百数十种;美术有黄少强、赵少昂、钟介民、黄家泽诸名家杰作及家藏珍品见赠,大裨馆藏;购书1800余册;又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征求图书启》征求10类图书:革命文献、政府公报、社团刊物、时人著作、区域方志、绝版书籍、内外典籍、艺术作品、家谱族谱、歌谣唱本[11]。对朱希祖购书计划大为扩充。至1937年冬,馆藏已达13万余册,杂志报章500余种,皆依时编目公布,分期载《书林》等刊[12]。又编印《馆藏善本书目》《馆藏方志目》《西文书目》《广东书目》《馆藏图书总目》《杂志报纸目录》等6种书目,利便读者[13]。
2 代购珍稀书籍
受罗香林夫妇之托,朱希祖为中山图书馆代购一批珍稀图书,并曾想将所藏地方志转让中山图书馆而未果。
1936年12月1日,朱希祖致罗香林信,介绍3种古籍:《雍正广东通志》《乾隆广州府志》“极少见”,《广东汉魏六朝砖拓本》“亦为希世之宝,价亦甚巨。”因购书款未到,“恐亦不能购也。砖拓本若购得,可影印发售。”[14]1937年2月12日,朱希祖致罗香林信,推荐元刻明补大字本《新唐书》:“贵馆极可购入,此与君所学相关,与他善本不同也。”[15]4月21日又致信说,如欲购《乾隆广州府志》《广东汉魏六朝砖拓本》《华延年室题跋》,“望即通知”;并寄《广州府志》,“此皆极难得之本,于贵馆最为适用。”[16]5月9日致朱倓信,介绍康熙刊《屈大均广东文集》:“其序跋与《文外》所载大异,价奇昂,如要可代商。”[17]6月4日回信朱倓,重申该文集“实堪珍宝,将来必可设法购得也”。又介绍广东人诗文集及地方志6种:康熙11年刊《康熙新宁县志》,罗阳黄锡圭辑、道光庚寅刊《惠阳纪胜》,归善黄氏会刊本《罗浮纪胜》、黄安澜撰《西湖苏迹》、《东坡寓惠集注释》、(南明)释删鹫撰、康熙刊《咸陟堂文集》[18]。6月21日致罗香林信,告知:“明末清初广东人著作最难得,价亦甚贵,然当竭力搜罗也。”[19]7月16日致朱倓信,希早向市府申购《屈大均广东文集》《四朝成仁录》、南明广东人王畿《贵耳集》抄本,“盖非经过四五月不能购成也”[2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希祖曾想将所藏地方志转让中山图书馆。1937年4月21日,朱希祖致信罗香林,告知:“地方志目已缮写一本,将最少价目细开于各部之下,又将总数开列于后,其中极难得之志价稍贵,盖千余部中最精华各志已尽在其中,虽仅有四百数十种,然皆与贵馆所藏不相重复,而所拣剩之四百数十种皆普通之本不值钱矣。惟明版十余种及浙江部分不在其内,兹将目录寄上,望从速呈请市府批准。呈请时须说明选择精华及不重复两点,而其最廉者每册不及一元,其精华部分有北平图书馆及海内藏志家所无者,价自当稍贵。”[21]这是一宗大采购,经费是关键。5月6日致信朱倓,询问:“地方志目二册已寄来,想早收到,未知已呈请市府否?”并解释所列志书中价昂者,如沈德潜《元和县志》“确是珍本难得”[22]。 6月5日又致罗香林信打探:“经费方面未知容易请拨否?”[23]6月21日致罗香林信说:“地志既已呈报,想无问题,款稍缓亦可,惟批准后望即通知,以便将志书整理提出寄来。”[24]7月16日致罗香林信担忧道:“地志购买先谋批准,后谋得款,现在究竟已批准否?若第一步未曾达到,恐无望矣。”[25]同日致朱倓信,又问:“地志款不知何日可得?其他拟购之书不知已否提出?”[26]9月3日致罗氏夫妇信,告知:“余于七月九日起装书籍六十大箱,地方志亦在内。”[27]随着抗战烽火四起,朱希祖出售方志的夙愿终究未了。
3 提点办刊思路
中山图书馆原有《广州市立图书馆特刊》《广州市政建设丛书之—广州市立图书馆》,于弘扬学术、传播文化作用不大[28]。罗香林任上,先后创办了《图书周刊》《书林》《广州学报》。朱希祖不赞成女婿办刊,但仍给以指点并撰文支持。
1936年9月5日,罗香林呈请市府增加预算拟办刊,因市府不允,遂说服报人允其于当年11月14日办《图书周刊》,在广州《国民日报》副刊按期刊登[29]。朱希祖致信表示异议:“以经费如是之少,未能扩充图书本身,以为将来之成绩;乃先创办《图书周刊》及《广州学报》。周刊不能行远,不如月刊,季刊。而学报则非图书馆经费所宜办,是亦非君一人所能办,专务外而不求读书讲实际学问,已非所宜,况借公费以办非图书馆责任内之学报,尤易招物议乎!此皆仆所不能赞美者也。”一再强调:“学报万不可办,一则减少图书经费,二则妨碍君专门学问,与其办一浅薄之学报,不如办一精采之图书月刊或季刊,亦可以发挥学术,如为旧籍解题,或为新书批评,或介绍专门学术书籍,如史学书报及一切社会科学书报,而附以本馆书目及报告,此亦可以大有影响于国内学术界也。”[30]朱希祖未能劝止罗香林,《图书周刊》如期刊行,共出13期。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香林是一个很有主见、不轻易改变主意的年轻人。《图书周刊》设置的栏目有:各类文献及秘藏或史料之蒐集与叙录,中外新旧要籍之介绍与批评,中外版本目录之研究与叙录,中外善本图书之叙录或题跋,图书分类与编目诸问题之讨论,图书管理之理论与方法,图书馆与藏书家及出版界之调查或访问,关于图书及各地出版界之通讯或新闻,图书馆服务之纪录或书林掌故,读书随笔与作家介绍。如此看来,朱希祖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被罗香林采纳。
1937年3月10日,因得市府批准前请增费,且以篇目太少,乃改自印单行本,《图书周刊》易名为《书林》,半月刊,共出2卷12期。内容除承前介绍中外书籍并讨论目录版本与图书管理诸学外,且增先民遗著及近人重要文录诗录、中山图书馆每月馆务及每月新增书籍、与该馆重要公文。从《图书周刊》到《书林》半月刊,反映了朱希祖先见之明。朱希祖在《书林》刊文《郦亭书跋》,分9期连载完。中山图书馆同时创办了《广州学报》,以阐扬中山遗教,建立中国本位文化,研究中华学术,宣扬民族固有精神,提倡研讨朴学风气,传播中外学术思想为宗旨。因经费批文,延至1937年1月1日始创刊[31]。出两期而停。朱希祖事前曾劝阻不成,后又在致朱倓信中分析说:“《广东[州]学报》作文者不多,恐甚难维持。”[32]事实再次证明了朱希祖的成熟老到。朱希祖在《广州学报》刊载《梁代货币考》一文,已属不易。他写信给朱倓说:“现在丛报太多,每月必有数处来要文,余一概谢绝。”[33]言下之意,他之所以投稿《广州学报》,完全是为了支持女儿女婿。
朱希祖不赞同罗香林的办刊理念,给他中肯的建议,虽然未被悦纳,并不以为忤,仍予以力所能及的支持,亦见一位长者对年轻后学的宽容、关爱和诱掖。上述各刊虽不尽人意,但在中山图书馆历史上和传布岭南学术文化上,仍有其积极作用。
4 关怀文献保护
抗战初,罗香林夫妇为抢运中山图书馆藏书,尽心竭力。朱希祖也表示关切,提醒女婿安置图书欠妥之举,并从中斡旋,为他化解与顶头上司的矛盾隐患。
当广州频遭日机轰炸,罗香林呈请搬运中山馆图书到大后方或广西安厝,1937年8月13日获市局会字第五二二二号密令,允“将珍贵图书、重要文卷,匮分重要、次要,准备范匣,于必要时,一律迁运附近安全地带,以资保全”。第一批装运中文善本书35箱,运至龙归市,仅装得31箱,4箱就地托人代管。第二批运出善本书5万余册,迁至广西。10月18日将馆内新装150箱图书,与此前31箱同时落船,于25日押运至广西桂平,移藏石嘴圩棠梨村,派馆员2人保管[34]。
在中山馆图书抢运过程中,朱希祖表示极大的关心。1938年10月23日,朱希祖从报上获悉广州失守,致信朱倓问:“书籍二百箱已运出否?”[35]12月7日又致朱倓信问:“中山图书馆书已运出一百八十箱至桂平乡下,未知有专员保管否?如无保管之人舍他而去亦属徒然,最好想法保存为是。”[36]1940年4月26日致罗香林信,告知见到许崇清谈及抢运中山图书馆图书事,发觉女婿欠妥之处:“因图书事谈及汝所管中山图书馆事,据许言此项书籍即彼所主张暂归连县广东文理学院管理,又言汝将此项书籍分为二处存放,善者置于龙州,次者置于柳州,现柳州部分即拟运去连县,而龙州部分许颇怪汝不向彼说明,彼见龙州地方官始知,且龙州一度失守,其书存在与否今尚不知,今龙州虽夺回,即书存在,运送极难,况又不知存亡乎?余案:许为广东教育厅长,图书馆为彼所该管,何以移至龙州之书不向彼声明,望速将此事源委补告于许,使彼不致始终介怀,并将此事源委略告于余。”[37]又在同日致朱倓信中,要她慎重对待此事:“前日见许校长(许崇清——作者注)言决定将中山大学迁至广东连县,中山图书馆书籍决运至连县,文理学院亦在连县,可彼此共用云云。……余为香林计,若中山图书馆无枝节问题,一经说明,且自陈办事不周到之过,许校长亦必涣然冰释。余再从旁吹嘘,或不致更换。”并自述置身官场的无奈:“余年老暂入官场,实非本志,太平之后,余书籍售去,仍拟归老田园,从事著述,人生不过尔耳,热闹场中余实厌烦也。”[38]其实,朱希祖过虑了,此事并未影响罗香林在中大任教。
朱希祖还是中山图书馆的通讯读者,这自然得益于女儿女婿之便。1937年4月21日朱希祖致信罗香林,想借中山图书馆藏《乾隆天门县志》《澎湖纪略》二书,“已出借书条”[39]。5月6日又致信朱倓,“望速寄来”[40]。5月9日再催女儿“速寄”[41]。6月4日写信告知女儿,两书“均已收到”[42]。后来,两书不慎丢失。1940年4月26日朱希祖致信朱倓,主动承担赔偿责任:“余前借《澎湖纪略》及《天门县志》已在宣城失去,盖余所借人之书籍及书店寄来头本皆集在一籐书箱内,为车站堆房人抽去,余前已为汝言之,余拟将来赔偿,望告知香林报销时可特别声明,或余再补出一借书条亦可。”[43]
朱希祖因为女婿女儿罗香林、朱倓夫妇供职于中山图书馆而心系该馆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劳心费神,既有扶持年轻后学之意,又为中山图书馆传布岭南学术文化作出了贡献。
注释
①主要研究有:蒋志华.罗香林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J].岭南文史,2004(2);蒋志华.罗香林与广东地方文献[J].学术研究,2005(5);马楚坚.罗香林伉俪对广州中山图书馆发展及南中国文化之贡献[A]//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罗香林论学书札[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668-702.
②从朱希祖1934年3-7月间三次致信罗香林,劝他多预备隋唐五代史,以便荐他任教中央大学事可知。参见朱希祖.朱希祖书信集.郦亭诗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2:155,156-157,159.
[1][3][9-13][28-29][31][34]马楚坚.罗香林伉俪对广州中山图书馆发展及南中国文化之贡献[A]//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罗香林论学书札[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4][5-8][14-27][30][32-33][35-43]朱希祖.朱希祖书信集.郦亭诗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2.
Mr.Zhu Xi-zu and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zhou
LVGuang-sheng
Mr.and Ms.Luo (Luo Xiang-lin and Zhu Dan)had worked in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zhou between the late 1930s and the early 1940s.Getting support from Mr.Zhu Xi-zu,Ms.Luo's father,the couple focused on library collection,starting publications,and document preservation,thus making quite a lot contribution to the library.This article states an unknown history about Mr.Zhu Xi-zu and the 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zhou,so as to reveal his study methods and life philosophy.
Zhu Xi-zu;Luo Xiang-lin;Sun Yat-sen Library of Guangzhou
格式 吕广生.朱希祖与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14(7):130-134.
吕广生,任职于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