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2014-03-14陈大庆
陈大庆
国内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综述
陈大庆
文章从国外选取Emerald、Taylor&Francis、EBSCO、Science Direct,从国内选取CNKI、万方、维普(VIP)为检索工具,分别以2000-2013年国外发表的145篇及国内32篇关于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RMS)的研究文献作为数据源,从ERMS产品、ERMS实施与应用、ERMS的选择与评估标准、ERMS功能及满意度调查、ERM标准、ERMS发展历史与未来等方面综述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现状。从2007-2008、2008-2010、2011年4月至今三个阶段分析国内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情况。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 ERMS 文献综述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开始引进电子资源。至20世纪末,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国外一些大学图书馆尝试研发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ERMS)。2002年10月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DLF)和国家信息标准化组织(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NISO)联合工作组推出电子资源管理项目(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Initiative,ERMI),拉开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的序幕。此后该主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并不断升温,涌现出很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文献统计、系统梳理和归纳,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各方面的研究作文献综述。
1 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国外研究文献的获取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以“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ERM”“ERMS”为检索词,在Emerald、Taylor&Francis图书馆与信息科学期刊数据库、EBSCO(Academic Search Complete)、Science Direct这4个数据库的“题名”检索项中执行检索(检索年份:2000-2013,检索日期:2014年1月28日)。以2000年作为起始年,主要基于电子资源在此年迅速发展,并开始出现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考虑;二是通过已有论文的参考文献查找。通过去重,最终获取到145篇论文(见图1)。从图1可看出,国外ERMS研究文献大致始于本世纪初,2004-2005年研究文献开始增长,至2008年研究文献数量达到高峰。2009-2010年文献数量维持在商位,2011年后研究热度开始回落。基于这145篇论文,发现国外学者对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ERMS产品、ERMS实施与应用、ERMS的选择与评估标准、ERMS功能及满意度调查、ERM标准、ERMS发展历史与未来等主题,下文将从这6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图1 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1.1 ERMS产品的综述性分析与对比
国外ERMS产品类型多样化。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馆员E.F.Duranceau将市场上ERMS产品划分为三类:图书馆自主研发的ERMS、图书馆集成系统提供商开发的ERMS、第三方电子资源及数据提供商开发的ERMS。后两种通常归为“商业性ERMS”。
国外文献对这三类ERMS都有详细介绍。在2000-2004年,文献主要研究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ERMS。如M.R.Kennedy[1]全面分析及介绍Vera(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1999年推出)、ERLIC(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1999年开发)、HERMES(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2001年推出)、E-Matrix(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2005年推出)等图书馆自主研发的ERMS产生的原因、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自DLF于2004年发布ERMI报告以来,ERMS进入繁荣阶段。资源提供商、图书馆集成系统开发商纷纷加入ERMS开发行列中,主要商业性ERMS基本在2004-2005年推向市场,与此伴随的是文献开始对商业性ERMS产品进行分析与对比。图书馆集成系统提供商开发的商业ERMS产品主要有 Horizon ERM (Dynix公司)、Meridian(Endeavor公司)、Verde(Ex Libris公司)、ERM(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Sirsi 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SIRSI公司)、VERIFY(VTLS公司)等六家。第三方电子资源及数据提供商开发的商业ERMS产品主要包括ERM Essentials (EBSCO公司)、HERMIS(Harrassowitz公司)、360 Resource Manager(Serials Solutions公司)、SwetsWise eSource Manager(Swets公司)、TeRMS(TDNet公司)等五家。国外对商业性ERMS产品作较为完整介绍的是E.F.Duranceau[2-3]和M.Collins[4-5]。M.Collins的两次调查比E.F.Duranceau的两次调查详细,M. Collins对每个产品都有单独的章节介绍,特别是在系统功能及特色功能上,都是作者通过对各提供商的问卷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了解各ERMS产品的功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M.Collins不仅对比各产品,更侧重于对比之后为图书馆采选ERMS产品提出相关建议,并调查馆员及提供商对理想ERMS所期望的功能。
在商业性ERMS占据主要市场的同时,部分图书馆推出开源ERMS。如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墨菲图书馆在2008年推出的ERMes[6]和圣母大学赫斯伯格图书馆于2010年推出的CORAL[7]。这两个开源系统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不仅有灵活的系统结构、较为完备的功能,而且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支持,这表明走向开源也是未来ERMS发展的一种选择。
1.2 ERMS实施与应用
ERMS的推出为困扰于复杂电子资源管理的图书馆找到了解决方案,如果说前面对ERMS各产品的介绍是图书馆在理论层面对ERMS的美好期待的话,那么实施与应用则是图书馆在实践中对ERMS功能的真正检验。
国外文献对ERMS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主要是针对ERMS实施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法。尽管对成功实施ERMS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方案,但是学者们根据自身体会,尽量为困惑于ERMS应用中的图书馆提供经验。如K.Condic[8]指出成功实施ERMS需注意的3个事项:首先是团队合作;其次是对数据著录所需花费的时间做好充分准备;最后需要考虑是否真正需要ERMS。N.Medeiros[9]针对数据著录的问题,指出馆员需熟悉ERMI报告的数据字典及数据结构,这有利于数据导入至ERMS中;针对ERMS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问题,指出需要相关标准的支持。
国外文献对ERMS的实施与应用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对商业性ERMS的实施与应用案例介绍,其中介绍最多的当属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以下简称III)的ERM(注:III公司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名称为ERM),主要侧重在两大方面。
1.2.1 研究ERM的合作开发伙伴
2002年春季至2004年初,III公司与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西澳大学图书馆等五家已经采用III公司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合作开发ERM。各文献早期对III公司ERM的研究主要侧重介绍其与图书馆的合作开发。华盛顿大学的D.Grover和III公司的T.Fons[10]在2004年首次介绍了这五家图书馆与III公司合作的背景及ERM开发的过程,并从图书馆及销售商的角度分析这种合作的经验及价值。2005年,L.Tull等[11]介绍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与III公司的合作及ERM的实施,详细描述了ERM的记录类型及功能,对ERM的后台功能给以肯定,同时认为在OPAC中显示资源是ERM的一大重要功能。2006年,L.Galloway[12]介绍了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利用ERM加强电子资源管理的情况,详细描述了他们利用ERM在A-Z列表、全文链接、许可信息及统计数据等方面管理电子资源所取得的进展。2007年,J.Chisman等[13]从实施目的、合作交流、数据导入、数据编目、人员安排等方面描述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实施ERM的情况。
1.2.2 研究ERM实施存在的困境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Auraria图书馆的D.Pan[14]介绍了其所在图书馆在三天内实施III公司的ERM的情况,并指出他们的实施远未达到预期的满意度,同时强调数据著录方面的问题。K.Silton和 T.LeMaistre[15]则通过对 III公司ERM用户的调研,定量分析这些图书馆对ERM实施的满意度、ERM对工作流程的影响及对读者的影响,从整体宏观层面分析ERM的实施情况。
1.3 ERMS的选择与评估标准
ERMS的选择与评估是图书馆实施与应用ERMS所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国外暂没有单独研究ERMS选择与评估标准的文章,大多是在与ERMS实施相关的文献中提及该主题,作为ERMS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如J.Howland和T.Wright[16]提及ERMS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图书馆的需求,其次需考虑知识库的准确性及更新频率、与ILS的互操作性及系统的灵活性等因素。M.Collins[17]提出互操作功能、知识库及数据标准是图书馆选择与评估ERMS产品需考虑的因素,认为影响ERMS成功实施与应用的关键是其所具备的互操作功能,而完整准确的知识库是关系到一个ERMS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标准的采用直接关系到ERMS的功效。尽管文献提出了这些评估指标,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采选标准,需要行业组织参与制定可供图书馆参考的ERMS选择与评估指标体系。
1.4 ERMS系统功能及满意度调查
在ERMS产品发展与应用实施的同时,国外文献不断反思ERMS的功能,并调查用户的满意度。如M.Collins[18]通过对9个ERMS提供商的调查了解到馆员认为ERMS提高了其工作效率,使馆员受益的5项功能是:集中存储电子资源的管理数据、向读者展示资源相关的咨询信息、浏览及检索许可信息、支持联盟环境下的信息共享、辅助电子资源工作流程。但同时也指出ERMS面临的一大挑战是数据标准的不统一及很多标准(如SUSHI、ONIX、ONIX-PL等)未广泛采纳与应用,亟待相关的标准组织促进ERM标准的应用。此外,还提出了馆员及提供商所期望的ERMS功能(共17项)。J.Grogg[19]通过对图书馆员的调查,发现ERMS的实施让馆员普遍感到棘手,馆员认为ERMS最需要解决的3个功能是互操作、许可信息的处理及工作流问题。2011年M.Collins和J. Grogg[20]合作调查馆员及ERMS销售商对目前ERMS的满意度,发现图书馆员最关注的6项ERMS功能是:工作流管理及交流功能、许可信息管理功能、使用统计管理功能、管理信息储存功能、采购管理功能、互操作功能,同时指出这六大功能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互操作、信息著录工作量等问题。对ERMS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促使图书馆在实施与应用ERMS时更加理性地思考其是否真正需要此类系统,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ERMS功能上的缺陷。
1.5 电子资源管理标准研究
为完善ERMS功能,提高用户满意度,国外相关组织积极研究电子资源管理标准,主要经历了三次研究热潮。
第一次是在2002-2004年,以2004年DLF正式发布ERMI报告为主要标志。ERMI报告所包括的系统功能需求、数据字典、数据结构、实体关系图等成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必须遵循的标准。该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华盛顿大学的T.Jewell,他是ERMI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2001年他意识到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强,并对北美各大学开发的ERMS的系统功能和数据元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提出了ERMS应具备的7项功能要求:列表和描述、与许可相关、经济和购买、过程和状态、系统和技术、联系和支持、使用[21]。2002年DLF发起的电子资源管理项目(ERMI)即起源于T.Jewell在2001年提交的一份关于发展一套内部管理系统来处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2006-2008年,随着DLF启动ERMI第二期项目,标准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热潮。这一时期,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许可信息编码与表达、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标准(COUNTER)及收割协议(SUSHI)。该阶段的核心人物是T.Jewell和EBSCO公司的Oliver Pesch。T.Jewell的研究主题比较多样,既概述电子资源管理相关标准,又探讨ERMI如何利用COUNTER及促进SUSHI发展以改善使用统计数据管理的过程,还研究电子资源管理的许可条款语言的映射。O.Pesch则主要研究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标准,如阐述COUNTER和SUSHI的最新发展,调研电子资源管理相关的标准现状。
继 ERMI1(2002-2004)和 ERMI2(2006-2008)之后,NISO与DLF基于ERMI未来发展的考虑于2009年成立了电子资源管理数据标准与最佳实践评估小组,承担ERMI数据字典与ERM相关数据、标准及最佳实践的差距分析,这预示第三次标准研究热潮开始出现。2012年,B.McQuillan[22]介绍NISO发布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未来标准需求白皮书,该白皮书将现有电子资源管理相关的标准划分为5类:链接解析器及知识库标准;作品、展示及检索点标准;统计数据及成本数据标准;许可标准;利用机构标识符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这5类标准涵盖了电子资源管理的各方面,使各阶段工作有标准可遵循,标志着国外电子资源管理标准体系的基本建立。
1.6 总结ERMS发展历史,探索未来发展
国外ERMS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一些文献开始总结ERMS的发展历程。如2008年T.Jewell[23]详细梳理了ERMS的发展脉络,该文是国外较为完整介绍ERMS发展历程的文章之一。经历了各图书馆实施ERMS的繁荣发展期后,馆员开始回归冷静,思考ERMS的未来发展。如M.Collins和J.Grogg[24]指出正在发展中的Ex Libris Alma、OCLC WMS(World-Share ManagementServices)、 Kuali OLE (Open Library Environment Project)等新系统致力于解决图书馆所面临的电子资源管理问题,可超越现有ERMS的某些功能,成为未来图书馆的新选择。期刊《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Librarianship》从2012年第三期开始至2013年第四期,开辟《ERM Ideas and Innovations》专栏,两年内共刊登了6篇文献探讨电子资源管理系统领域的创新思想与未来展望,如探讨ERMS对电子图书的管理,从新一代ILS系统角度思考ERMS面临的调整及未来发展、各种新的资源类型(如科学数据)及需求驱动采购对ERMS的影响等问题。
2 国内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
本文以“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ERM”“ERMS”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题名”检索项中分别执行检索(检索年份:2000-2013,检索日期:2014年1月28日)。通过去重,共搜集到32篇国内研究论文。
图2 国内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从图2可看出,国内对ERMS的研究大致始于2005年,平均每年的论文数量为3篇左右,2007-2008年研究文献数量最多,这与国外2007-2008年ERMS研究文献数量较多具有一致性。作者分析国内研究主题时,发现国内研究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文献不多,且主题较为分散,难以像国外研究那样归纳出明确的研究主题,因此按时间段综述国内的研究现状。
2007-2008年,国内学者主要是介绍DLF的ERMI计划,对国外各种类型的ERMS进行介绍、归纳、对比,并对我国ERMS选择及开发提供相关建议。如叶新明[25]总结美国ERMS产品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马芳珍、聂华等[26]分析和归纳电子资源的生命周期及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提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和流程设计。陈定权[27]分析了国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在2008至2010年期间,少数图书馆开始尝试引进国外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3家引进以色列Ex Libris公司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Verde。ERMS实施与应用的主题开始出现。这期间的文献主要是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实施电子资源管理系统Verde的情况。如张喜来等[28]介绍了Verde的概念模型、各功能模块及主要特点。邵敏等[29]分享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利用Verde进行电子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
2011年4月,深圳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开源电子资源管理系统Open ERMS正式上线使用。这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ERMS,对ERMS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直到实施应用均进行了实践和探索。目前该系统已在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城(科技)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正式运行,并分别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进行了试用。2011年4月至今,深圳大学研发团队对ERMS功能需求、技术架构、遵循标准等相关主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如稂丽萍等[30]分析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李洪[31]介绍了深圳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和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叶兰[32]探讨了ERMS实施与应用需注意的问题;陈大庆[33]评析了国外电子资源管理标准;李洪[34]详细介绍了新版COUNTER标准的变化。
纵观国内文献对ERMS的研究,历经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目前处于ERMS应用的尝试起步阶段。与国外研究主题相比,国内文献较少对国外比较成熟完善的ERMS系统的功能及特色进行详细剖析,较少涉及电子资源管理的标准、选择与评估、功能满意度调查等主题。此外,国内自主研发ERMS的图书馆和从国外引进ERMS的图书馆数量有限,这导致国内文献对ERMS的开发经验及实施与应用相关的主题研究还不多。基本可以说,国内ERMS的研究是在国外研究热的影响下开始的,国内文献主要介绍国外的ERMS,缺乏对ERMS实施案例的介绍,未形成ERMS发展与应用的繁荣阶段。国内图书馆在ERMS的选择与应用上将何去何从是今后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外图书馆界经历了ERMS的起步、标准研发、繁荣发展及稳定发展阶段,国内图书馆至今仍在ERMS的引进上徘徊,或许国内图书馆将跳过国外图书馆所经历的过程,直接采纳一种新的电子资源管理工具。而这种新型电子资源管理系统也已经面世,并显示出其强大的功能。Alma、WMS、Kuali OLE、Sierra、Intota等这些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图书馆系统,均集成了电子资源管理的功能,成为图书馆未来的新选择。也许,未来国内图书馆ERMS的繁荣发展将会出现在对这些新型系统的实施与应用上。
3 结语
国外ERMS的研究经历了从大学图书馆分散自发的开发到遵循ERMI标准开发ERMS的过程,并经历三次标准的研究热潮,从单纯的系统介绍到兼顾系统实施与应用,研究主题多样化,涉及ERMS的各方面内容,ERMS的研究体系基本成熟。而国内ERMS的研究刚起步,又恰逢国外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出现。图书馆面临着是继续坚持选择原有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还是在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上寻求机会的抉择。未来,以更加整合的方式管理电子资源将是一种新趋势,因此,Alma、WMS、Kuali OLE、Sierra等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或将成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的新选择,并由此引发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1]Kennedy M R.The impact of locally developed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M]//Yu H,Breivold S.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in libraries:Research and practice.Hershey: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2008:350-362.
[2]Duranceau E F.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from ILSvendors[J].Against the Grain,2004,16 (4):91-94.
[3]Duranceau E F.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Part II:offerings from serial vendors and serial data vendors[J].Against the Grain,2005(3):59-60,62-66.
[4][17]Collins M.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Understanding the players and how to make the right choice for your library[J].Serials Review,2005,31(2):125-40.
[5][18]Collins M.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ERMS) review[J].Serials Review,2008,34(4):267-99.
[6]Doering W,Chilton G.A locally created ERM:How and why we did it[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08,28(8):6-7,46-48.
[7]CORAL[EB/OL].[2013-08-24].http://erm.library.nd.edu/about.
[8]Condic K.Uncharted waters:ERM implementation in a medium-sized academic library[J].Internet Reference ServicesQuarterly,2008,13(2-3):133-145.
[9]Medeiros N.ERMS implementation:Navigating the wilderness[J].OCLC Systems&Services,2007,23(2):113-115.
[10]Fons T,Grover D.The innovative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A development partnership[J]. SerialsReview,2004,30(2):110-16.
[11]Tull L,Crum J,Davis T,et al.Integrating and streamlining electronic resources workflows via Innovative's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J].The Serials Librarian,2005,47(4):103-124.
[12]Galloway L.Innovative Interfaces'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 at Glasgow University Library[J].The Serials Librarian,2006,51(1):83-94.
[13]Chisman J,Matthews G,Brady C.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J].The SerialsLibrarian,2007,52(3-4):297-303.
[14]Pan D.Not a one-size-fits-all solu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implementing an 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system in threedays[J].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Librarianship,2009,21(3-4):279-292.
[15]Silton K,LeMaistre T.Innovative Interfaces'electronic resourcesmanagement system:A survey on the state of implementation and usage[J].SerialsReview,2011,37(3):80-86.
[16]Howland J,Wright T.Implementing an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s experience[J].Library Hi Tech News,2006,23(7):28-31.
[19]Grogg J.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s in practice[J].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Librarianship,2008,20(2):86-89.
[20][24]Collins M,Grogg J.Building a better ERMS[J]. Library Journal,2011,136(4):22-28.
[21]Jewell T.Selec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electronic resources: issues and practices [EB/OL].[2013-10-01].http://www.clir.org/pubs/ reports/pub99/pub99.pdf.
[22]McQuillan B.Gateway to improving ERM system deliverables: NISO ERM data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 review[J].The Serials Librarian,2012,62(1-4):112-124.
[23]Jewell T.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in libraries [EB/OL].[2013-08-24].http://br.librosintinta.in/biblioteca/ver-doc/digital.lib.washington.edu/dspace/bitstream/handle/1773/4599/ERMinLibrariesEncyclopediaArticleFinalRev121108.doc%3Fsequence%3D1.htx.
[25]叶新明.美国ERMS产品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54-59.
[26]马芳珍,聂华,李淑敏.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2):82-85.
[27]陈定权.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2-84,178.
[28]张喜来,窦天芳,姜爱蓉,等.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剖析:以Verde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54(11):55-59,63.
[29]邵敏,张喜来.电子资源管理系统Verde的应用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7):84-88.
[30]稂丽萍,叶兰,李洪.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功能需求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1(2):74-77,91.
[31]李洪.基于生命周期的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4):11-15.
[32]叶兰.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实施与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3):89-94.
[33]陈大庆.电子资源管理标准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125-130.
[34]李洪.新版COUNTER的特征及未来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9-37.
Literature Review of ERMS At Home and Abroad
CHENDa-qing
On the basis of databases including Emerald,Taylor&Francis,EBSCO,Science Direct,CNKI,Wanfang data,VIP,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145 and 32 articles regarding“researches on ERMS”published respectively in foreign and Chinese journals from 2000 to 2013.I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t abroad from ERMS products,ERMS implementation,ERMS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ERMS functionalities and satisfaction survey,ERM standards,ERM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its future.Then,it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from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ERMS;literature review
格式 陈大庆.国内外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4(7):100-106.
陈大庆(1964-),男,硕士,副研究馆员,深圳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