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更多地关注农村公共文化信息需求
——读《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
2014-03-14韩继章
韩继章
应更多地关注农村公共文化信息需求
——读《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
韩继章
文章介绍《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分析该书的特点和亮点。
农村 公共文化 信息服务 信息需求
笔者最近读到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眼前一亮,感觉作者陈瑛的研究为图书馆学研究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之所以感到清新,是因为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常被人忽略的非常新的研究领域——农村。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书影
回顾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多是被新理念倡导下的城市图书馆的繁荣所鼓舞,比如深圳、东莞的“图书馆之城”,以及各地跨系统的图书馆网络联盟,抑或大都市图书馆建设规划。城市图书馆建设从域外理念的引进,到各地规划的实施,直把东南部区域搅得风生水起,捷报连连,令人瞩目。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最大限度地传播文献信息,这种传播在人口大量聚集、人群文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容易实现,这都决定了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之初,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城市图书馆。
但是,随着图书馆服务公平化和均等化,人们逐渐关注图书馆事业中的种种不平衡——系统图书馆间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图书馆间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正冲击和损害着刚刚树立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于是2005年李国新教授的衡阳图书馆调查让全国为之震动。陈瑛未参加2005年的衡阳调查,但亲历了2010年春季的衡阳调查回访,这次回访依然由李国新教授率队并撰写调查报告。衡阳调查回访使陈瑛对农村图书馆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长期在湖南省图书馆从事信息服务的陈瑛,由于省馆的信息服务与农村信息需求相距较远,她对农村图书馆的印象似乎有些模糊。衡阳调查回访让她感触颇多,尤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使用问题令人揪心。2005年衡阳调查中发现“人吃书”现象,而2010年的衡阳调查回访则发现“人吃楼”现象。衡阳调查回访结束后,陈瑛发表了《对衡阳公共图书馆公共资源使用问题的思考》,对以馆舍为代表的公共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衡阳调查后5年,衡阳公共图书馆馆舍情况明显改善,生存问题基本解决,但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在建设、使用以及维护馆舍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为弥补人员经费或运营经费的不足,租借、转让馆舍的现象使得作为公共资源的“楼”遭遇作为个体的“人”的挪用,公共性严重受损,造成“人吃楼”现象。
衡阳调查回访既使陈瑛对农村信息服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深感到农村信息服务是极具研究价值的领域,也使陈瑛领悟到社会调查对于农村信息服务研究的实证意义。《研究》一书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农村信息需求情况,皆是对调查获取的信息做出的研究。2008年5-7月,陈瑛通过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公共图书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调研。之后,对农民信息知识能力、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获取信息的内容与目的,以及农村文化信息需求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皆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这些调查分析使其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证色彩。
显然,在农村信息服务中,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责任主体之一,但图书馆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还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文化馆(群艺馆)与文化站等。服务机构的复杂性造成服务的分散和低效率。为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效率,《研究》以较大篇幅分析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运行机制,包括服务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内涵与原则,服务的组织保障机制、资源保障机制、经费保障途径、人才培养机制等。基于服务组织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研究》提出运行机制的重要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资源整合与服务整合结合、宏观发展与微观调控结合,以及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等。
《研究》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作了全面深入的剖析,这当然主要是因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稳定性等优势。比如,与农家书屋比较,由于农家书屋的书刊资源主要来自出版社的赠送,农家书屋自身不具备对书刊的自主选择,因而拥有的书刊与农村读者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而图书馆则不然,图书馆拥有专业的文献资源采选机构,可根据读者需求和各出版机构的出版情况,以科学性、适用性等原则采选文献,以建立与读者需求相适应、与本馆任务和职能相适应的文献资源体系。与农家书屋、各种农林科技信息供给机构以及文化馆(站)比较,显然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为农村开展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中,须依靠公共图书馆强大的信息资源库,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特别强调资源整合,认为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涉及很多学科范畴的内容,需为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识别、配置和整合,才能使之有序化,从而在服务中发挥有效作用。
陈瑛花了较大工夫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实证性研究。《研究》首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基本情况作了概括性介绍;接着对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和县区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状况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研究》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对1998-2007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存量分布情况,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使用情况及变化,以及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分布情况和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和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展现出公共图书馆在为农村开展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种不平衡问题。
《研究》以丰富的数据介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成绩,旨在说明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历来重视对农村的文献信息服务,并通过在农村建立图书馆(室)作为服务的前沿阵地,如20世纪80年代湖南省建设农村万册图书馆,90年代南京图书馆在苏南建设发展农村图书馆为农民服务,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形成广泛影响。然而,从总体看,我国农村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较低,农民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主要原因是公共图书馆数量少,图书馆服务半径大。一个省一个省馆,一个地市一个地市馆,一个县一个县馆,仅靠少数几个图书馆,实在难以满足广大农村的信息需求。进入新世纪后,一个为农村开展信息服务的新生事物引人关注,即2002年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等新型传播载体,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这一新型文化传播方式以容量大、覆盖面广而发挥出巨大作用,截至2010年底,共享工程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67个县级支中心、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59.7万个村基层服务点,累计服务人次9.6亿。共享工程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为农村开展信息服务的效果却明显,尤其对于中西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较薄弱区域,共享工程是雪中送炭。
《研究》敏锐地觉察到新信息技术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共享工程的作用使人们对信息技术抱有巨大的期望。《研究》虽然对共享工程的介绍和研究着墨不多,但对信息网络技术为广大农村的文献信息服务充满了期待,也许信息网络技术在农村信息服务中将发挥独有的作用,极大地改善农村缺少图书馆网点、缺少书刊、缺少信息的状况。
行文至此,笔者回到城市图书馆的讨论。前述曾抱怨城市图书馆讨论得多,而对农村关注不够。实际上,这些研究都是互相影响的,东部地区的城市图书馆研究中结出的果实,正逐渐为中西部农村所用,比如东莞在建设“图书馆之城”中研制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被中西部市县馆广泛采用,为农村信息服务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笔者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农村信息服务,希望更多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从理念、技术和制度上惠及农村。
[1]陈瑛.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A Commendation on A Stud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HANJi-zhang
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to A Study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With its special features and highlights,the book is a matter of concern.
rural area;public culture;information service;researches in library science
格式 韩继章.应更多地关注农村公共文化信息需求——读《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7):67-69.
韩继章,湖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