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服务
——以山东聊城市为例
2014-02-12许丽
●许 丽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00)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创新服务
——以山东聊城市为例
●许 丽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00)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新农村;创新服务
介绍了聊城市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发展现状,就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规范、人才队伍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不仅推动了各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也提高了广大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并造就了一支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农村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而且带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手段创新,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1 聊城市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发展现状
聊城市地处中原腹地,山东省西部,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常住人口约578.99万人。自2005年5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聊城市支中心成立以来,已建成市支中心1个,县中心8个,基层服务网络点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服务近500万群众,初步实现了市内公共文化共建共享,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较好的作用。2007年顺利通过省文化厅对市、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验收,其中高唐县、冠县被省文化厅、省财政厅授予“山东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县”称号并受到表彰奖励。聊城市支中心2008年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在“万方数据杯”山东省文化节信息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1.1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共促发展
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推进县(市)区及乡镇、街道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县(市)区中心及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点的建立建全。同时,积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对接,帮助和扶持企业、学校、军营等单位建立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两个到位”,为共享工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切实搞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建设。
在管理体制上确保“三个到位”,提供坚强保障。(1)人员到位。按要求为文化共享工程市、县、区以及各基层点在单位内部调剂人员成立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支中心定员、定岗、定责,专职从事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文化共享工程管理网络。(2)工作措施到位。市级支中心作为职能部门,主动配合市文化局搞好协调工作,研究开展文化共享工程与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的对接工作,并从支中心和基层点建设、资源开发、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共建共享。制定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总体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年或每个阶段对图书馆建设确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将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列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与图书馆重点工作一起安排部署,一起检查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3)经费投入到位。自2005年5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聊城市支中心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和市文化局高度重视,按照国家标准,成立并建立了各级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各级政府在建设资金投入上设立专款专用并逐年增加。建设经费的到位,使基层服务网点快速增加,并相继建成了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活动室。
1.2 突出“三个规范”,切实搞好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建设
(1)文化共享工程制度建设趋向规范。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省关于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聊城市支中心管理暂行规定》《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管理制度》《集中学习制度》《考核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市、县(区)、乡、村四级逐步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全市文化共享工程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建立月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各县(区)、乡镇以及各个村级基层点的工作和服务情况。三是建立健全上传下达的工作机制,切实承担起全市文化共享工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利用省中心建立的“山东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协作交流平台”,确保及时传达国家和省中心精神,及时掌握文化共享工程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及时了解各县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情况和服务动态,及时有效地反馈各级中心的问题和意见,实现了在省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再上新台阶,促进了文化共享工程又快又好地发展。
(2)文化共享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趋向规范。为保障文化共享工程的运行和服务,建立了市、县(区)两级支中心基层辅导制度和基层服务点业务骨干培训制度。定期举办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培训班,并结合各县(区)的实际,针对性地培训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化共享工程有关软硬件的使用、基层点服务规范与方法等,不断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文化共享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3)文化共享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趋向规范。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初步形成,硬件配套设施基本达到了国家配置要求。设备实行户籍式管理,统一贴注标签。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确保专人专用,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1.3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与基石,只有配备了优质的、丰富的、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资源,才能保障文化共享工程顺利有效地实施,并具有针对性地服务当地群众,又能对当地的优秀文化进行记录和保存。聊城市通过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建设,使不少图书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了文化生产方式,培育了新的文化业态,充实了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促进了图书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成为图书馆工作新的重要增长点。并极大地丰富了文化共享工程普适性资源、地方特色资源以及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设成果,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展开了积极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自建资源。克服经费紧缺购置了《中华百科全书》《环游国家地理》《中华传世养生经典》、500多部红色经典电影、适合少年儿童的“经典教育系列”等,还为老年人准备了大量的视听资源,为盲校师生购置了100多G电子有声读物和永德盲人阅读软件,使盲人朋友可轻松工作、聊天、学习、娱乐,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信息服务,搭建起无障碍阅读平台。
(2)与维普、知识界、新东方、汇法网、读览天下、万方等多家中心合作带给读者优秀的电子文献。
(3)加强网络建设,帮建县级图书馆网站。帮助辖区内的县级图书馆建立网站,并通过与文化共享工程上级中心联网,丰富并增加了图书馆的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各类读者以及农民朋友的阅读需求。
(4)构建地方特色馆藏资源。加大地方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全国中心和省中心文化资源的同时,整合本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集中力量开发了海源阁、光岳楼、山陕会馆、东昌葫芦、冠县的郎庄面塑等自然遗产信息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民间风俗及民间工艺等文化信息资源。根据地方经济文化的特定需求对涉及的学科、专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搜集采购,对已有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并新建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库。使馆藏结构达到合理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1]
2 聊城市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实践
2.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1)东昌府区沙镇基层点。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教育站点带领群众学技术、学本领,致富奔小康,利用站点下载有关洋香瓜种植的节目,从网上搜集香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和市场行情等信息,取得了显著效果。侯家村236户村民中香瓜种植户已达152户,种植面积达500多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万元。农民得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实惠,他们从内心里感谢文化共享工程。
(2)阳谷县闫楼镇胡马村。阳谷县闫楼镇文化站长冯梅英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供的各类网络科技致富信息传播到农民田间地头,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文化使者”。
(3)临清市孟店基层点。该点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拓宽销售市场。市场信息不畅通,党员群众即使有了项目,生产出了产品,也不会有好收成。文化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络的开通,成了党员群众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市场了。他们利用站点,开展网上销售,很短的时间就帮助果农售杏50多万斤,价格也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让党员群众真正感受到了网络带来的好处,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
2.2 整合所有文化信息服务资源,为农民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
(1)发挥农家书屋服务农民的潜力。近年来,聊城市以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为依托,打造“农家书屋”工程。各行政村农家书屋让农民自己管理,为村民们提供实用型书报刊阅读和音像电子信息资源服务。先后为东阿县大桥镇、经济开发区东城办事处、东昌府区堂邑镇、茌平县贾寨镇等全市多个乡镇建立图书借阅点,并定期安排专人回访借阅效果,随时更换,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书目信息,图书馆予以购买提供。并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上做了大量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源泉和精神支持。
阳谷县七级镇后郎湾村。该村群众收看精神文明建设节目,努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全面建设“文明和谐新后郎”。
(2)发挥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资源优势服务农民。知识共享、信息共享、文化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最高境界。聊城市充分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丰富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开展各种技能培训、读者导航、特色资源的使用方法以及适合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电子读物等服务项目,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如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技能学习的视频电子资源服务;为社区居民及农民朋友播放《中老年自我保健》《医疗卫生知识》《各种戏剧、小品》等影视频服务,增强了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律;为学生家长们举办的各种“让家长了解孩子,让孩子理解家长”、“家庭礼仪面面观”等视频讲座;为中小学生播放百部红色经典教育影片,举办“红军长征史诗”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得到了爱国主义洗礼和教育。
(3)利用图书馆流动服务的便利性服务农民。聊城市图书馆从2002年就开始流动图书馆服务,采用最传统的流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为馆外的读者送书上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服务覆盖率不足,从另一方面推进企业、机关、军营、校园等文化建设,解决了企业、军营、学校等图书室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既方便读者阅读,又营造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共享的目的。自2005年,聊城市共享工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流动服务功能也从单一的图书借阅,扩展为具有视频播放与电子阅览的数字信息服务功能,“走出去宣传”、“走出去培训”、“走出去播放”。如今,流动服务从进学校、军营、机关、企业到进农村,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农村的田间地头,让农民也享受到了图书馆多元化的服务,真正实现了“让图书流动起来,让信息传播起来”。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6个流动服务点,流动量由2000年的2万册增加到7万多册。全馆工作人员常年轮流深入26个服务点,以30天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特别将农村基层流动点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时、定点对外开放,免费为全市人民和农民朋友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借阅、文献查询、借书证办理、公益讲座、演讲、报告会、影视播放、读书活动等多个服务系列,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服务。同时,建立图书馆和读者互动平台,积极广泛地争取广大读者意见,开展“你读书我买单”活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列出所需图书的书目,再交由图书馆统一采办,为读者量身定做服务。[2]
聊城市在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与创新服务方面,采取的这些有力措施,使工作制度得到了完善,网络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在农村将文化信息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成为传播优秀文化、服务农村基层群众的平台。
[1]宋廷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发展现状与思考——庆阳市基层服务点发展调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7):100-102.
[2]蒲莉.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110-112.
G250
A
1005-8214(2014)08-0110-03
许丽(1974-),女,副研究馆员,发文20余篇,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2013-09-13[责任编辑]菊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