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2014-02-12刘靓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学校

刘靓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2.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论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刘靓1,2

(1.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2.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8000)

三级课程管理、以校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自我、合作开发的两种模式为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通过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的特长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的生成,从而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立足本校,创建出自身学校的特色是每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现代教育的进程中,各个教育机构在教育竞争的过程中,都在积极创建自身教育特色,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之路。突出学校教学特色,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才会赢得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做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为推进特色学校创造出有利条件。

一、概念解读

1.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具有不同层面的表征,它即可以表现为整个学校的整体性办学特色办学方式,也可以表现在某一学科教学、某一技能活动中的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一个多侧面、多因素、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学校教育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因此,学校的特色也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具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学校特色表征学校的个性特征,它首先是一种观念形态,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形态,表现为校长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施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等。学校特色的形成必然是渗透在办学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的。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育人员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以学校为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决不仅仅局限与校本教材的编制,它涉及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基本要素。校本课程的开发包含着校本的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重含义。前者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后者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推进学校特色有效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的可能

1.“三级课程管理”是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权利是集中于国家的,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在大一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下,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本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我国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去执行国家课程,因此,学校的特色被磨灭,出现了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局面;学校教师只是课程产品的消费者,按照国家课程设计好的规范课程文本忠实地去做好一名“教书匠”;学生的个性发展被忽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被桎梏。三级课程管理实现了权力的下放,学校作为三级课程管理中的一级,在课程决策、编制、实施、评价等过程中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学校不仅仅是执行课程的机构,也成为开发、编制课程的具有专业自主权的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它不是对国家课程的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而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自主开发新的课程或者整合国家课程的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改变国家课程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的具体的教育情境的现状,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或整合,或者设计开发新的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进行再创造,使之更加符合、适应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的需要,从而为推进特色学校有效发展提供可能。

2.“以校为本”是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斯基尔贝克看来,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三个核心思想:(1)校本课程是由学习者的需要和个性特征发展而来的经验组成的;(2)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条件;(3)学校是由人构成的社会机构,必须与学校自身的环境相适应。校本课程开发是弥补国家课程不能充分考虑到各学校的实际,不能照顾学校学生背景和特点的不足,以学校校长和教师为主体,开发出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与学校自身环境相适应的,彰显学校办学风格、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从字面上来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在校本之下的实际是“人本”的价值取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到学生不同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从一个课程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在造就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过程中,在培养个性化,有特长的学生的过程中,也是分析确立学校自身发展优势,构建自身办学特色,形成特色学校的过程。

3.“开发模式”是校本课程开发推荐学校特色发展的资源保障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学校内部进行的学校课程自我开发,一种是学校与校外其他机构、团体、教育专家、课程专家共同合作的合作开发。不论是学校的自我开发,还是合作开发,都是基于对本校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学生质量、师资力量等相关具体情况了解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本校,为了满足于本校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发展,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弥补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彰显学校的特色,更加完善学校的整体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学校与其他机构、组织、人员进行充分地合作,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开发、研究机构与学校的联合开发、教育专家与学校的合作开发、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联合开发等。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就有关教学上的问题咨询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在校本课程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经验,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取得政策上的支持等等,充分挖掘适合本校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各种校外资源,为己所用,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特色建设和整体性发展。

三、校本课程: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1.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南京师大附中为例,师大附中将国家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必修科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A、B、C三个等级,C级标准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当于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的要求;B级适合于大多数学生,参照教育部必修和分科选修的综合要求;A级不受现行大纲教材限制,学校自编新大纲教材。根据这样的等级安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专业取向选择不同的层次进行学习。将课程标准分为三个等级,避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吃一样的“大锅饭”,层次低的同学理解不了上课内容,而层次高的同学又不能满足于课堂上所习得的内容的局面。南京师大附中这种分层教学的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有的放矢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为了学校。其内在的目的实则是基于学校中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更完善地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可能是千篇一律,也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每一门科目、每一项技能都能均衡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这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找准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特长发展也会更好地彰显学校的特色水平。以上海大同中学为例,在课程设计上,大同中学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例,三种不同层次的课程其目标分别为打牢学生的基础性基础;发展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不同的基础;鼓励冒尖,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针对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大同中学因材施教,将班级分成“外语特长班”、“理科实验班”、“艺术特长班”等不同的班级格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能力倾向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选择在自己善于的学习领域进行特长发展。

3.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特长的发展

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如何,相当程度上是取决于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我们不难发现在择校风潮中,家长挤破了脑袋要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其根本原因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学校师资力量强,俨然,师资力量雄厚等同于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等同于能在升学考试中拔得头筹,进入更好的高等学校,从而为今后找到好的工作,进入社会更高一层次做好铺垫。我们不能断言其绝对性,但是不能否认,教师的专业性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性,包括专业心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会得到不断提升,走向成熟。教师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从一个“防教师”课程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去参与课程开发的拥有决策权力的主导者。在课程开发编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很好地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需要,形成新的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校本课程内容的质量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样的需要,要求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不断地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深化知识。在课程内容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与课程专家、其他教师、学生、校外人士共同探讨知识,共同分享知识,使教师从传统的封闭性教学中走出来,形成合作的教学意识。

4.校本课程推动学校特色文化的生成

学校的特色是一种富有学校个性化、特色化的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是在继承学校既有的学校特点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对学校自身的文化背景、周边资源和实际需要而进行的一次规划设计和重新定位。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本校,立足于本校,在纷繁多样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本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中,对不同的文化进行筛选、整合、改进、吸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学校文化特性的学校特色文化。例如萧山的欢潭小学,坐落于大岩山云雾茶的故乡——欢潭白竹湾的山坳,学校因势利导,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并开设有茶园的劳动实践基地,把茶艺引入到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认识茶、了解茶、知道制茶的过程和泡茶的步骤,耳濡目染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校本课程中的茶文化也成了欢潭小学的特色文化。

四、结语

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本校、立足本校、为了本校,在学校有了更多自主权的前提下,学校能够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和优势,挖掘出本校和周围能够切实于本校发展的各种资源,将本校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之特色发挥出来,使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能得到共同成长,这是校本课程的最终意义所在。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楚江亭.特色学校创建:概念透视与模式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8):33-37.

[3]徐玉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4]吴支奎.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重建[J].江苏教育研究, 2008,(5):20-23.

(责任编辑:倪震)

G423.07

A

1671-752X(2014)03-0069-03

2014-07-25

刘靓(1986-),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学校推介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