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生子女家庭社区文化养老的价值研究

2014-02-12刘冀楠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养老老年人

刘冀楠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独生子女家庭社区文化养老的价值研究

刘冀楠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养老成为老年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利用社区的优势地域,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实现养老,从而提升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的文化弱势地位、弥补精神文化缺失、营造敬老爱老的社区文化氛围,因此正视社区文化养老的价值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具有深远的影响。

独生子女家庭;社区文化养老;价值

1979年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开始演变成一种具有典型社会性的群体风险。由于一个孩子的制约,这些老年人更早的面临空巢所带来的家庭养老压力,尤其是在养老资源方面,精神文化的缺失更值得独生子女家庭关注,因此合理利用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势地域条件,扬长避短,推行社区文化养老理念,从而实现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精神赡养。

一、社区文化养老的内涵

2013年7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提倡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其实不难发现,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到了经济上的支持,大大缓解了家庭的养老压力,但相比经济方面,精神文化的赡养问题就显得异常突出,由于在整个养老的过程中,养心、养德是养老的基础,精神赡养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价值、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1],所以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诉求,提升晚年生活质量成为广泛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社区文化养老的理念也就应运而生。

社区文化养老是以传统文化和人文关怀为契机,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平台,开展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养生健体、文化休闲、学习娱乐等多种形式,从而实现老年人精神层面上强烈的补偿性需求,促使老年人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社区文化养老的内涵具有现代化社会鲜明的特征:

1.搭建情感交流平台

许多步入晚年的老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制约,不太愿意与社会进行主动交流,仅仅将子女视为情感交流的对象,甚至有些老人还产生了对社会的抵触心情。而社区文化养老通过在社区建立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搭建老年人情感交流的平台,实现老人倾诉、交流、分享的愿望,从而调动老年人相互交流的热情和信心,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实现心灵关怀和情感尊重。

2.建立文化休闲场所

在当下,文化休闲已成为人们精神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老年人所拥有的充裕时间,更为享受休闲文化提供了条件,社区作为老年人良好的生活和文化娱乐载体,为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了最佳场所,因此社区文化养老有效的整合社区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和兴趣的各类活动,以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拓宽休闲文化的渠道和载体,让老人得到文化的熏陶,享受休闲文化带来的快乐[2]。

3.完善心理咨询服务

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退休所带来的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使得有些老人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产生了大量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出现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而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社区文化养老以社区为基点,开展心理健康、养生知识讲座、疏导心理健康误区、建立老年人精神疾病干预网络,从而激发老年人实现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和自我价值的目标,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二、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精神文化困境

1.老人的文化弱势地位

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出生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由于经济、政治和家庭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接受过系统化的教育,而是直接参加工作,因此老人的整体文化教育水平都不高。尽管受到文化教育程度的限制,但是许多临近花甲的独生子女老人仍愿意通过学习充实自我,完成“活到老、学到老”的愿望,但我们无法否认,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健康水平的衰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降低,在学习新知识方面,普遍存在接受范围有限、知识更新能力较弱、学习速度较慢等特征。

在中国古代,家族本位的思想观念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父母成为权威的象征,老年人即使退休,仍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随着经济现代化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老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制约,无法接受一些新鲜事物,其主导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加之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唯一性,老人对子女存在强烈的依赖度,这使得以父辈为权威的大家庭制度越来越多的让位于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小家庭制度[3],子女往往倾向自我决策,不再事事请教父母,老人的权威地位已不复存在,久而久之,许多老人产生了“老而无用”的失落感。

2.老人的精神文化缺失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成为继承的唯一代表,“三口之家”的家庭模式逐渐扩大,并衍生出大量的核心家庭。伴随着居住的分散化,独生子女面临就业、婚育等生命事件的影响,家庭成员更倾向各立门户,居住方式更加独立,代际分户居住成为常态,因此独生子女家庭中大量出现空巢老人,尽管是一种无奈的、被动的选择,但空巢家庭的增加必然带来老年人的孤独感。

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养老资源由多个子女共同负担,呈现出家庭风险的分散化,但独生子女老人却面临经济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风险,相比经济问题的制约,独生子女父母的精神生活更值得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精神空虚等非经济压力由于不是那么明显而经常被忽略,伴随着空巢化趋势明显和空巢期的提前到来,子女作为父母老年代际交流可依赖的主要对象,一旦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不得不离开父母时,留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内心世界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满足,老年人“精神贫困”将会进一步加剧独生子女的家庭风险。

3.老人的代际文化冲突

由于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与自己的父辈相比发生的巨大的变化,两代人在成长环境、认知、思维等各种方面存在差异。老人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安全、便利和舒适,更多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寄托精神、娱乐消遣,同时许多老人更加偏爱传统的内容与形式,不要求刻意出新[4],而这与独生子女猎奇猎新的文化需求大相径庭,独生子女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因此在代际沟通中,两代人必然存在代际差异和文化冲突,加之独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老人与子女之间沟通不足,代际文化矛盾也就无法避免,这既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同时又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感。

三、社区文化养老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价值

1.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

社区文化养老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为依托,通过增加老人的知识及技能,弥补老人以前因工作需要而放弃的兴趣爱好,满足了他们的教育需求,实现“学有阵地,乐有载体”。不难看出,老年大学等社区文化养老方式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调动了老人的积极性,一方面老人通过学习了解不断变化的世界,使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保持生活热情,另一方面,在老年大学中许多老人利用自己以前的知识积累,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悟,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乐,将人文关怀和互助精神推广到整个社区,从而营造出“积极老龄化”的氛围。

同时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可以使独生子女父母与子女有了更多沟通的话题,老人不在因为脱离时代潮流而无法与子女交流,有效的缓解代际沟通的文化冲突问题。老年大学在结合老人学习接受能力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开展与老人深层次的交流活动,如组织老年合唱团、订阅各类老年杂志,建立图书室、开展书画展、举行夕阳红旅游团等活动,充实晚年生活。对于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人,快乐的文化心理需求成为共同的追求,通过各类活动中获取快乐才是他们的最高需求。因此,社区文化养老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2.社区熟悉的文化环境

根据王树新对于第一代独生子女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中指出,独生子女家庭首选的养老方式仍是居家养老,占总调查家庭的59.6%。其原因很容易发现,老年人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了至少40年,他们对于社区的人和物都有很强的亲近感和归属感,相同的生活背景使得这些老年人更容易交流,隔阂感下降,也能更好的为困境中的老人提供保障和救助。

社区文化养老的优势地域使得老年人既能充分享受社区提供的服务,又不脱离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熟悉的文体环境,老人在社区里中,一方面享受同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与邻居在一起的邻里之情,另一方面通过参加适当的文化活动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同时对于独生子女而言,这种方式既能保留居家养老的优势,弥补不断弱化的消极后果,又能有效处理“尽孝”与“繁忙工作”的矛盾。在此过程中,许多老年人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消除了孤独和失落感,消除了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晚年的生活,追求自我完善,提高了主观幸福感。

3.文化的塑造功能

文化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无形中树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因为强烈的老年失落感,摆脱不了退休所带来的阴影,因此营造好的社区文化环境对于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社区文化养老的多种形式可以帮助老人树立健康的老年价值观,提升老年幸福感,实现自我的价值和尊严。

在长期发展中,老人一直作为养老的客体,甚至被视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巨大的负担,而社区文化养老则充分发挥老人的优势文化作用,不难发现老年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融合新的内容,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人身上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质对于整个社会有示范引导作用,因此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意义,对于缓解独生子女家庭中老人的精神文化缺失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养老既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形成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又促使社区中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氛围,形成社会良好的风气。

社区文化养老作为老年人养老体系中的新视角,用文化来提升老人的幸福感,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和谐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养老将会以强大的文化认同感为独生子女家庭,甚至更多家庭弥补精神文化的缺失。

[1]楚桂莲.社区居家精神文化养老不可少[J].金秋,2013,(15).

[2]钟春洋.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李灵霞.浅谈“文化养老”[J].山东社会科学,2009,(S1):196-197.

[4]张腊萌.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研究——以河北廊坊新六区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刘忠义)

C913.6

A

1671-752X(2014)03-0051-03

2014-07-26

刘冀楠(1991-),女,安徽淮南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校团委科技创新部部长。

201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行政、事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归一研究”(编号:2013BSH020)。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