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危机中的协同应对机制研究❋——基于合作与激励的视角
2014-02-12张红生
张红生
(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3;2.盐城工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1 大学生阅读危机的表现和相关研究
大学生阅读危机突出表现在大学图书馆资料室查阅率、期刊室日均接待人次、人均图书(尤其是经典图书)借阅次数、人均图书借阅本数等显性数据逐年下降等方面。这种现象并非一校一地之失,也并非我国独有,而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互联网的引入使得各国的大学生们日益沉浸在快餐文化之中,对于在课外阅读经典兴趣索然。而我国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也使得很多大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较大,没有精力去进行经典阅读,甚至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近年来我国的阅读整体形势不容乐观。阅读率变化同样不乐观,虽然图书阅读率略有提高,但是仍然有超过40%的被调查者为零阅读,作为新兴媒体的数字化阅读却在快速增加,在2013年已经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接触了这种快餐化阅读方式。从国际比较看,我国2013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很多发达国家,如韩国为11本,日本为8.5本和法国为8.4本。
近年来,高校无论是在图书阅读率还是在图书阅读绝对数量上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数字化阅读则日益上升,大大挤占了阅读经典图书的时间。面对这一危机,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龚芙蓉等借由案例分析比较了中外图书馆应对阅读危机的不同策略。〔1〕曹毅梅从多媒体的兴起和读者的功利动机两个方面讨论了阅读危机的成因。〔2〕史娟借由湖北大学图书馆的实践,讨论了解决阅读危机的对策。〔3〕著名人文学者余秋雨提出,在信息时代,解决阅读危机有重要意义,即经典阅读可以完善大学生的灵魂和精神领域。〔4〕于向前等讨论了图书馆如何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兴趣。〔5〕董丽娟等〔6〕对中美英三国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自在解决阅读危机上的效果。苑世芬讨论了网络时代的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机制,提出了综合多方力量搭建干预机制的设想。〔7〕李师龙等讨论了大学生阅读危机的干预体系问题,初步提出在高校内建立协同机制。〔8〕以上文献存在至少以下某种缺陷:第一,仍然站在图书馆的立场上谋划,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阅读冷感的原因,从而难免在对策上一厢情愿;第二,图书馆依旧唱独角戏,缺乏高校各部分的协同应对,使得各种对策收效平平。
2 大学生阅读危机的校内协同机制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应对危机中做了不少工作,如图书馆利用方法讲座、新书介绍、邀请新生参观图书馆等。但问题是,时间精力花了很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高校图书馆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局,一是孤军奋战力有不逮,二是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创造相应的激励条件。要摆脱目前高校图书馆在应对危机时的困境,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加以彻底的改革:一是建立基于系统理论的高校各部门间协同机制,变图书馆单兵作战为多兵种协同作战,从而可以发挥整个大学的全部能量协同应对阅读危机,二是在建立协同机制时要以学生为本,强调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向激励,尤其是内在激励。
我们先考虑协同机制问题。根据管理学中的系统理论,系统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大学生阅读危机的治理机制应该着重发挥系统的协同优势。
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校资源,需要学校各有关部门、各方面人员协同配合和支持,建立长效的组织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干预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实效性。在图书馆的极力倡导下,理论上,该组织包括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领导机构组成包括分管校领导、校办、教务处、图书馆、校团委、学生处、人文学院、宣传部等部门领导和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职领导等。阅读危机干预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均设在图书馆。领导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支持研究与制订学生阅读危机的干预方案,协调学校各部门和图书馆内部的关系,组织实施干预方案等;执行机构名称为“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中心”,中心负责人由分管读者工作的副馆长兼任,其主要成员是熟悉大学生阅读状况,长期从事读者导读研究与实践,并经过定向交流与培训的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主要功能是研究大学生阅读危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体实施干预方案,对处于阅读危机状态的大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和干预。学校保证干预中心正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和场地。在学校搭建起阅读危机干预网络组织的前提下,应当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使各个院部门与图书馆实现有效的互动,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的“任何地方”,在课余的“任何时候”,均可以及时了解包括阅读推广活动在内的图书馆的各类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同时也能够经常便利地访问、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协同应对机制是一种理论建构,必须对其实践效果加以实证评估,才能完成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提升。因此,调查评估是协同应对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调查评估还可以强化协同应对机制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大学生阅读危机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征。若想在一定时间内,对大学生阅读危机的状况、性质、程度等做出迅速而准确评估,必须展开多方位的全面调查,调查本身也需要协同机制的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可以每年、每学期都举行大规模的阅读调查活动,并结合网上的实时调查与其他部门(如学生处、研究生院、各个二级学院)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集体档案和具有明显阅读危机特征的个体档案。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发现学生整体或个体的突出阅读危机问题,做到评估及时、诊断准确和预防有力。这些调研数据可以为加强协同应对机制的针对性提供依据,并使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调整。
3 基于激励的以学生为本的协同机制构建
高校图书馆在应对阅读危机时的有心无力,一方面是缺乏部门间的协调;另一方面,也与陈旧的管理思路有关,管理者仍然是管制型的治理思路,缺乏服务精神,从而无法使管理方式切中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导致大学生阅读经典的激励不足。
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人会对激励作出反应,阅读激励机制可以实现大学生在阅读时的激励相容。现在的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不同,90后已经是主体,他们的权利感和个人意识更强,信息渠道更多元,对于老师的敬仰和尊重都不再自然成立。对于目前的大学生,强制性的形式主义化的管理必然会遭到形式主义的反馈,甚至激化师生矛盾。因而,在应对阅读危机时如果不能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激励源而因势利导,事倍功半在所难免。
所谓激励,并不是只有“金钱”这一种方式,而是可以物质手段多元化,物质手段与精神手段并用。比如,学分和日常考评就是重要的手段。在分工协作中,可以设立与经典阅读相关的专门学分,教务处负责规划,人文学院设计方案,各个学院具体实施,图书馆从中协调。当然,这要以上文提出的高校行政部门间的协同机制有效运转为前提。除了单纯的物质激励外,可以将物理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如举办读书比赛,对获胜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树立大学生以多读书、读好书为荣的心态和风气,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在物质激励之外,精神激励可以自我实现。我们要相信经典的力量和其感召力,一旦大学生静下心来阅读适合自己的经典图书,就一定可以被其吸引,逐步将为了学分和考评而读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候,高校图书馆只要对读书的好处进行适当引导宣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本的协同机制真正从学生的能动性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从合作和激励的根源上解决大学生阅读危机,避免了传统策略的隔靴搔痒,为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的阅读冷感化的趋势提供了指南。
1.龚芙蓉,林伟.国内外图书馆化解阅读危机现象的案例比较及分析.图书馆论坛,2008(2)
2.曹毅梅.论纸质媒体衰微与大众阅读危机.中国出版,2008(7)
3.史娟.图书馆应对“阅读危机”挑战的责任与对策——湖北大学图书馆活动创新实践与启示.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4)
4.余秋雨.关于读书这件事.中学生天地(B版),2010(12)
5.于向前,王本欣.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导读工作.农业网络信息,2011(12)
6.董丽娟,韩静娴.中英美三国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比较.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5)
7.苑世芬.信息化语境下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机制研究.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12(11)
8.李师龙,潘松华,张红生.泛在知识环境下大学生阅读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