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与春潮波涌的事业长相伴——图书馆管理工作从业所感

2014-02-12

图书馆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馆古籍辽宁省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015)

岁逢湖南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受邀撰写稿件,受命的同时也有不安,因为我担任图书馆馆长工作只有四年,四年时间的所感所悟恐怕无法体现图书馆事业雄立潮头、凯歌行进的激情与快乐,以及图书馆工作者砥砺研磨,百折不回的信念与意志。但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践对于我个人的成长确实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欣然选取自己担任馆长以来的工作实践谈谈所感所悟。

1 树立正确的办馆理念

辽宁省图书馆的前身为东北图书馆,于1947年筹建,1948年8月15日在哈尔滨开馆,1949年2月迁至沈阳,1955年更名为辽宁省图书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可以说,辽宁省图书馆的发展轨迹折射着新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缩影,综观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其与共和国的脉搏一起跳跃,一起成长壮大的轮廓清晰可见。众所熟知的图书流动站工作、大开架借阅等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早在上世纪50年代,辽宁省图书馆就曾进行了实践探索,产生了较好的反响。〔1〕如何延续和发展这些好的形式、好的传统,树立正确的办馆理念,是我于2010年5月就任辽宁省图书馆馆长后深入思考的问题。

基于这一认识,四年来,我们重点推进了覆盖全省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了让省级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真正惠及全省人民,我和大家一起深入调研,努力实践,致力探索和推行以省图书馆为中心,以地市级图书馆为分中心,以县区图书馆为基层中心的覆盖全省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目前,已在全省部分地市图书馆建立了地区文献服务中心,建立分馆和流动站150个;在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使全省400万户通过广播电视渠道利用共享工程的资源;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为契机,推广电子资源为全省共享;2012年,组织建设了“辽宁省全民学习平台”,并被评为2013年度省直属机关最佳实事。

积极贯彻“公益性、普及性、基本性、均等性”的服务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深入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广大文化志愿者踊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和示范性的特色品牌服务,开创了我馆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稳定、态势良好的工作局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行动统一、训练有素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队。2012-2013年,我馆已有注册文化志愿者3万余人。共开展文化志愿服务500余场,服务时长超过4万小时,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活动效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形成了“对面朗读”、“手语世界”、“老年学电脑”等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对面朗读”、“手语世界”等品牌活动,自2003年创办至今,共举办文化助残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累计服务残障读者30余万人次。由于开办历史久,坚持时间长,受众广泛,影响深远,2009年我馆获得了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对面朗读”活动于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基层文化志愿者活动优秀品牌项目”,于2013年被文化部授予第十六届“群星奖”优秀服务项目。

我们还推进了公共文化流动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了辽宁省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服务体系。流动图书馆由大型客车改装而成,每台可装载6000余册书刊,并配有手提电脑、无线网络、液晶电视等服务设备,可提供借书证办理、书刊借阅、数字资源查阅等基本服务。2013年8月试运行阶段,流动图书馆在全运村为参会人员提供文献借阅服务,开创了首例流动图书馆服务体育赛事的先例。2014年1月18日起,流动图书馆正式“开馆”,为广大读者提供“定时、定点、巡回式”服务。目前,流动图书馆在沈阳市三环内共设有22个固定服务点位,形成了服务网络。同时,流动图书馆还深入基层,为残疾人、服刑人员等社会特殊群体和周边郊县的群众提供“点对点”式服务,并深入到全省各市开展服务。此项工作也被评为2014年度省直属机关最佳实事。可以说,经过全馆上下的探索和努力,一些原有的好的形式、好的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并日益形成面向社会多元化服务的特色。

2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同时也因其不可再生而弥足珍贵。由于历史原因,辽宁省内收藏的古籍以文献质量较高,藏书特色鲜明而为海内外学人和图书馆界所瞩目。例如,宋元版古籍精品较多,其中一部分为初刻初印或海内孤本。在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我省宋元版古籍共入选79部;闵凌刻套印版书收藏集国内大成,陶湘《闵板书目》收录明代套色印本130种,我省所藏在120种以上;殿版书收藏数量多,且特色突出,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媲美;罗振玉(中国近代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藏书完整丰富,既有宋元佳椠,也多名家抄校;明清小说数量多,品种全;清内府天禄琳琅藏书数量较多,文献价值较高。

国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环境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四年来,着力推进了古籍普查工作。通过普查,将馆藏10万册未整理的古籍整理完毕,整理出汉文线装书147882册,朝日版本线装书2787册,并发现了一批具有特殊价值的古籍精品,如清刻本《焦氏遗书》、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御风要术》等,为馆藏所缺的古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理中还发现元版书一部,为至元六年(1340)庆元路儒学刻至正修补明正德、嘉靖、万历南京国子监递修本《玉海》,以及宋版藏经残卷《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宋元丰三年至政和二年(1080-1112)福州东禅等觉禅院刻本),现已入选《国家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2〕

着力推进了古籍修复工作。自2010年辽宁省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来,加强了修复中心的硬件建设,使硬件条件在国内同类同级别修复室中处于领先位置,可以适应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开展纸张检测、破损定级、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修复培训等,同时开展了对古籍专题的修复,如《嘉兴藏》馆藏方志和家谱的修复。

着力推进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辽宁省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辽宁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文明的传承》、《辽宁文化记忆·珍贵古籍》等,此外,此外《辽宁省图书馆藏古籍登记目录》、《清宫遗珍——天禄琳琅与石渠宝笈典籍书画精品》即将于年内出版。

着力加强了古籍宣传工作。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积极配合文化部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三次“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特别是2013年1月,我省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主办了“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展览规模空前,是建国以来辽宁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古籍特展。特展展出的140余种珍贵古籍,主要是从辽宁省内3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保存的150余万册古籍中精选而出,其中绝大部分已入选国家级或省级珍贵古籍名录,集中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古籍书写、印刷及装帧的形式、特点、风格,以实物形式再现了我国古代书籍的发展历史;2014年4月,举办了“清宫遗珍——天禄琳琅、石渠宝籍典籍书画展”。“天禄琳琅”、“石渠宝笈”作为清代内府善本和书画专藏,曾创造了中国古籍和书画收藏史的辉煌,代表了中国古代藏书和书画收藏的鼎盛阶段,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乾嘉时期清内府典籍、书画的收藏情况。流散东北的部分典籍书画已为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机构入藏,大多是珍贵的旧椠佳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为了使辽沈大地观众能够欣赏到这批清宫遗珍,与国家图书馆共同举办了此次展览,展览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在古籍保护事业进程中,我体会到,流传至今的每部古籍,无不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流转,凝聚了先贤往哲殚心庋藏的坚韧与执着,文化典籍因此而相沿不绝,中华文化的薪火也才能代代相传。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3 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迎来了新一轮建设高潮,图书馆建设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回顾辽宁省图书馆建馆6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在哈尔滨建馆,到张氏帅府旧址,到1994年建设的3.1万平方米新馆,再到2010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在沈阳浑南新城建设10.3万平方米的省图书馆新馆。馆舍的变迁,折射出了辽宁省图书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变迁,都伴随着图书馆馆舍条件的提升和服务理念的更新。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从设计风格到内部布局的规划,从信息系统建设到服务内容的设置,都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内涵。而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将辽宁省图书馆建成一个融学习阅读、信息交流、社会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将现代图书馆的理念与辽宁的社会、经济、文化相结合。同时,加强管理,建立适应事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辽宁省图书馆的办馆水平和服务功能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作为辽宁省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新馆规划用地8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150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1000万册,阅览座席7000个,信息节点4000个,网络带宽1000兆,日均接待读者超过1万人次,投资8.6亿元。新馆建设的启动为辽宁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充分认识到,应以新馆建设为东风,确定新馆建设目标及其功能定位,全面提升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此,从新馆建设之初,我们就积极组织全馆职工研究、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的办馆经验,并先后组织召开省内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座谈会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目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标志性的图书馆馆舍、海量的数字文献存储、领先科技的阅读服务设施、现代化的传输和办公手段、开放创新的服务理念、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对于新馆,我们规划了以下四方面的功能:①要建设集传统文献、地域文献与现代网络资源为一体、具有鲜明辽海文化蕴涵、知识聚集和知识服务相交融的海量信息资源库群和数字化服务体系。形成以省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市、县(区)、乡镇、村的五级文献服务体系,成为全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心。②要建设面向广大社会公众,面向科研人员,具有学习阅读、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多功能,提供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的各类阅读和学习场所,使新馆真正成为全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学习中心。③要建设适合不同群体、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各类讲座、展览、展示、科普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场所,努力发挥新馆的科学普及和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功能,成为面向东北、面向全国,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设施和开展社会教育的活动中心。④要加强古籍保护及辽宁地方资料、人物资料、地方出版物、与我省发展密切相关的专题文献的收藏,成为全省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心,知识信息的集散地,成为辽宁文化成果展览展示中心。

同时,我们也认真研究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服务模式,以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新馆的布展工程和信息化建设等工程,力争于2015年开始分层次对外开放。抓住新馆建设的东风,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全面提升办馆水平和服务功能,努力推动辽宁省图书馆事业发展。

4 将谋划长远发展作为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担任馆长四年来,我认为不仅要做好任期内的工作,也要筹划单位的长远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在这方面,我首先从提高人才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入手,组织制定了《辽宁省图书馆人才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四年来,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4名,专业包括图书馆学、文献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等;选送优秀的业务骨干到高校图书馆专业进修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先后选送了近10名同志到东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学习,这些同志回馆后,在业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术研究水平也有了长足的提高;从2013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将中层干部、组长、业务骨干共180人分五批送出进行为期一周的图书馆课程培训。实践证明,上述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我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

担任馆长后,我深感辽宁省图书馆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与很多省级图书馆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组织制定了《辽宁省图书馆科研立项办法》、《辽宁省图书馆科研奖励办法》,修订了《辽宁省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鼓励馆员围绕图书馆学发展、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的实施、本馆的重点工作开展学术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近年来,我馆职工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项目,在图书馆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四年来,辽宁省图书馆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精神文明单位”、“学习郭明义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命名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文化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基地”等。我个人也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图书馆事业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事业,与人类具体的生活、建设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应用性体现在为具体的社会发展服务上。当前,更应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2015年,我馆将迎来新馆开馆,作为一名图书馆工作者,我倍感自豪,倍感欣慰,在未来的岁月中,我将以百倍的努力和全馆职工一起开创辽宁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1.王荣国﹒世纪回眸——20世纪的辽宁省图书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2.辽宁省文化厅.全省文化系统课题研究与调研成果汇编,2013

猜你喜欢

新馆古籍辽宁省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概念方案(投标)设计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我是古籍修复师
来宾市图书馆新馆落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