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2014-02-12

图书馆 2014年6期
关键词:广西图书馆数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南宁 530022)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它以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主要依托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惠民工程来实施。〔1〕在此基础上,大力整合汇聚社会各种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与国家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项目相结合,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加大投入,建设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实现了良好的投入效益。

1 建立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平台

广西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硬件平台建设注重标准化、扩展性和实用性,在三大项目原有基础上,采用云计算、服务器集群和虚拟服务器等现代信息技术,新增高性能服务器、磁盘阵列、核心网络交换机等设备,不断提升网络系统功能。近年来经过改造升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现已建成以万兆网络交换机为核心,四路、八路企业级服务器为支撑;482TB磁盘阵列为资源存贮空间;馆内网主干通讯2000M,读者服务区实现无线接入全覆盖的局域网。对外通过中国电信100M光纤和中国移动400M光纤接入互联网,另有100M光纤接入政府外网和100M光纤接入广西数字电视网以及卫星接收系统等。为实现广西公共数字文化云计算服务提供了硬件支撑。从而形成了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政务外网等构成的数据传输网络,以数字资源库为数据内容支撑,通过资源共享、智能调度、应用服务、管理监控等业务系统建设,突破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建”、“传”、“用”、“管”方面存在的“共享不足”、“传输不畅”、“使用不便”、“管理不够”等瓶颈。2012年,该馆被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六个区域中心之一。

2 建立高效的应用服务系统

文献收藏、传播渠道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发展,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区域性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数字文化应用系统建设,适合以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的建设思路,通过整合存放在自治区各地的硬件资源、数字文献资源,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数字电视等不同传播渠道为依托,为广大读者提供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打造图书馆服务的新业态。在不断完善本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2.1 建立高效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系统

2013年,广西图书馆利用书生之家基于开放性UOML(Unstructured Operation Markup Language)非结构化操作置标语言标准,构建广西图书馆信息服务检索平台,对该馆的书目数据、自建数字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和商业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图书、期刊、音频、视频、互联网信息等数字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以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读者一站式搜索就可以检索到支持UOML标准的各种系统中的数字资源,高效、快捷地查询资料。

2.2 搭建以数字图书馆为框架,基于OAI-PMH协议的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广西区域内建立元数据跨地区的智能化收割集中、对象数据分布存贮、检索方便快捷、资源调度高效、管理机制健全的广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2〕在此基础上,2013年与北京中数创新公司合作,申请到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分布式异构文化资源智能定位与收割平台研究”项目,进一步将在广西区域内实现分布式资源加工及注册,元数据自动收割,区域资源检索,智能定位服务,并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和玉林地区布置实施;并将该系统应用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广西分中心特色应用之中,提升建立“分布式区域文化数字资源发现与智能定位系统”;将资源标码管理技术融入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利用标码技术、元数据收割技术、网络资源抓取技术实现区域内的分布式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对有多个副本的资源智能定位,实现对象数据的准确调度,防止重复资源的产生与累积,满足用户高效检索和有效访问。

2.3 适应全媒体时代需要,建立视频点播和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

建立基于P2P+CDN技术的视频点播系统和网络直播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改造升级,建立高清网络电视发布平台,实现对8套电视节目以及本馆共享工程节目的采集。节目通过IP网络播出;节目播出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流媒体技术,使用类似优酷、搜狐等播放体验方式;直播节目可以在多种终端上播放,包括PC、高性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参照电视台的节目播出方式,每个频道的节目可以按照任务计划的方式进行播出;提供节目字幕插播方式,将采集到的本馆文华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业务数据,包括本馆的读者信息、通知公告等,实时合成到直播视频画面中。与自治区组织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合作进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设立“文化共享工程”栏目,通过网络电视,提供八桂戏苑、知识讲座等优秀视频节目。与广电部门合作,在数字电视互动频道中设立广西图书馆服务频道,为数字电视用户提供数字期刊、讲座、少儿节目和国家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数字电视(“国图空间资源”视频节目2个栏目《文津讲坛》、《经典流觞》共50部)在电视台播放。建立了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馆藏书目查询、读者服务信息、文化与图书馆动态信息、自建的广西文坛数据资源和龙源数字期刊等服务。2013年,该馆还利用超星公司的泛舟移动资源为读者提供馆藏查询、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学术资源、视频、公开课等数字资源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3 数字资源建设强调地方性民族性

该馆始终把数字资源建设放在核心位置,通过自制建设、购置引进、接收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等方式,不断丰富资源内容,为广大读者用户服务,现数字资源总量达到64.6TB。自建数字资源突出广西地方性、民族性特色。根据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作了广西舞台艺术、广西游记、广西文物、广西民族民俗、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人物、广西农业、广西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广西文坛、广西诗词、幼儿故事等数字资源库23个,类型涉及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在资源建设中注重标准的使用,注重通过合作、征集和开展各种活动解决著作权相关的问题,确保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截至2013年底自建数字资源5.1TB。2011年度承担了文化部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下达的广西惠农实用技术和广西戏剧专题多媒体数字资源建设任务,项目均通过国家管理中心的验收。2012、2013年度再次承担了文化部广西地方特色和广西戏剧数据资源库的建设任务,着力打造广西权威戏剧数字资源。

为较好地满足读者数字信息需求,该馆利用有限的购书经费,购置引进了图书、期刊论文、重要报纸、博硕士论文、年鉴、工具书、法律法规、教育考试、音乐、动漫、连环画等数字资源,共计19个大型数据库,资源总量达到46TB。

4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突出效能特色

广西图书馆不仅注重文献信息载体整合方面的“物理变化”,更注重将文献信息的“物理变化”转化为文献信息利用、增值创新提高效能的“化学变化”。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业务及服务相融合,突破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实现图书馆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的共同发展;服务模式已初步实现了由阵地服务向为到馆读者与网络读者服务并重发展,由提供纸质文献为主向提供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并重转移,基本实现了区图书馆为全区人民服务的目标。在国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要求下,该馆于2011年实现了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年均接待上网读者21万人次;2008年率先在全区实行向持证读者免费开放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商业数据资源,2014年又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向持证读者开放了学位论文、年鉴、法规政策、教育考试、音乐视频、动漫连环画等数字资源,使广大读者足不出户,可通过互联网24小时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该馆还利用“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积极为城乡读者提供咨询服务,解答疑难并进行远程文献传递,大大延伸和拓展了该馆的信息服务范围,使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服务职能大大加强和深化,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2013年1月,在广西“两会”召开期间,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的领导支持下,该馆信息服务进入“两会”会场和住地,设置“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电子触摸屏、电子图书借阅机等,为“两会”代表提供专题资料汇编、信息咨询检索、数字资源浏览、新媒体图书馆信息应用等服务,发挥了图书馆为立法决策服务的作用,〔3〕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5 发展思考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推进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创新项目。通过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提升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效能。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多年,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数字资源、技术与标准规范方面成果显著,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资源保障与技术、标准支撑;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基层服务窗口,是汇聚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及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终端。三大惠民工程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在组织实施上,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在技术平台和网络建设上,要做好协调,不重复建设;在资源建设上,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在标准规范上,要统一规则,相互兼容。三大惠民工程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广西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但与国家构建公共数字文化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十二五”期间,广西图书馆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相结合,建设以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电视为传播手段,数字资源为基础,数字图书馆为框架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知识创新学习平台,休闲娱乐服务平台和信息技术支持平台,提高了全区市、县、乡镇、社区各级图书馆和服务网点的业务管理、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能力,全力打造高效可靠,全媒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服务。经过上文分析,提出以下几点今后的发展思路:

(1)建立高效安全的广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平台。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共享工程云计算的要求,建立全区公共图书馆信息中心。

(2)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大广西地方性、民族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按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标准要求,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和优势,依托自治区级和市级公共图书馆,建立若干数字资源建设中心、数字资源保存服务中心,实现数字资源建设、保存、服务的统一规划、分布建设和保存,集中调度和管理的公共数字资源体系。

(3)构建高效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加大馆藏数字资源、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和购置引进数字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有效的资源体系,建立统一检索系统;对全区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合、知识挖掘,实现元数据集中与统一检索,对象数据分布存贮,依托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广电网等,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领导决策、科研生产、教育学习、文化娱乐等提供服务。使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由传统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扩展到互联网、手机移动网、电视网络等泛在领域,使更多的社会公众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形成图书馆服务的新业态。

(4)加强对市、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和帮助。做好自治区层面的顶层设计,使全区各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整体框架下进行,避免出现系统不互联、资源不共享、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做好新技术、新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全区各级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1.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3 -08 -05〕.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 cefabu/201112/t20111209_614350.htm

2.徐周亚,镇锡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据共享技术探索.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3)

3.马小红,周翠萍.公共图书馆为政府提供决策信息服务的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两会”服务为例.图书馆界,2014(1)

猜你喜欢

广西图书馆数字
广西贵港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成双成对
广西诗歌五人谈
数字变变变
广西追歼战